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眼下许多会议走了样子,没有了集思广益的讨论,变成了一言堂;没有了凝聚共识,变成了权威发布;没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众星捧月。一些基层和地方领导干部把会场当成了个人的舞台,一些地方新闻俨然就是这些"电视明星"的会议"串烧",以至于让人觉得领导干部一天的工作就是开会。本该研究问题的会议变了形式,"会"演变成"官云亦云"、"权云亦云"、"会云亦云"。上级一开会,下层各级就一一开会落实,上级一个会,下级一串会。  相似文献   

2.
运用会议实现领导意图,是领导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方法。作为领导者,你不可能不开会。你的咨询、决策活动,要依靠会议;你的工作部署,要依靠会议;你与下属、同事的交流、沟通,要依靠会议。可以说,没有没有领导参加的会议,也没有不开会的领导。领导者不能患“好会症”,上“开会瘾”,应尽可能地少开会,做到没有明确议题的会不开,没有充分准备的会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与自己工作关系不大的会不参加。当然,总有一些会是非开不可的,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的职责就是要保证会议取得成效,组织好会议。要保证会议的成功,必须做到“十戒”:一戒无关人员入会。对参加会议的人员要严格审查,不能让与会议议题无关的人员参加,不能让对会议议题不熟悉、不关心的人参加。无关人员对会议议题不负任何责任,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
有领导干部戏称:“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三分之一到上级那儿开会,三分之一叫下级来开会,三分之一在研究开什么会和怎样开会!”这种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文山会海”已成为顽症,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会议为什么会泛滥成“海”?有一种回答颇有见地:“很多人想开会,很多事要开会,加上开会不计成本,想开就开,开了不必承担什么责任,这会能不多吗?”我想,按照这个思路去探一探“会海”之源,也许能找到一些根治“会海”的办法。先说“很多人想开会”。不管大会小会,首先要有人提出,还得有人批准。本来,会议本身仅仅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手段。提出和决定召…  相似文献   

4.
开会,是领导者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者都要开会。就某一层次的领导者而言,开会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被动参加的会议;另一种是主动召集和主持的会议。前一种会议,由于许多事情非自己所能驾驭,说了不算,开好开不好与自己也没有直接的关联,没有过多的“须知”,按要求如期出席就行了;而后一种会议,从议题、议程到时间都是自己说了算的,开得成功与否和成效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驾驭水平有关。因此,确定召开一次会议之前,必须三思而后行。就一般而论,下面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5.
眼下,在一些地方,“领导就是开会”成了某些干部的“座右铭”,似乎不开会就不叫工作,一周五天会,一个月参加二十几天会的不乏其人。名目繁多、时间冗长的各种会议,一是务虚的多,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二是层层照搬照套的多,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三是陪会的多,空耗时间精力,各级干部很难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四是会议材料多,一发一大堆,前文未及传达,后文又下来了,真是召集会议的人精疲力竭,参加会议的人叫苦不迭。工作当然需要开会,开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就会议本身而言,它不在于形式和时间…  相似文献   

6.
天文 《江淮》2007,(12)
中国会多,开会讲话,本也无可厚非。讲话的目的无非是布置工作,落实任务,当是有事则长,无事则短。可如今,一些会议的主办者,明明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情,却要来个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仅拖长了会期,更麻木了参会者的神经,引来诸多无奈和反感。而更为严重的是,长会之风上行下效,层层开会,逢事必会,大会套小会,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青年报》披露,有一阵子京郊各大宾馆饭店客房爆满,百余个单位在开辞旧迎新的会议,一时间成为京城一大会海景观。如今,会海茫茫,无边无际,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人们却依旧遨游会海,乐此不疲。文山会海多又乱中国人爱开会,中国人离不开会议。动员会、检查会、汇报会、总结会、表彰会、经验交流会、现场办公会、产品定货会、贸易洽谈会、招商引资会、物资交流会、理论研讨会、行业管理会,……月月开会,天天开会,事事开会,处处开会;单位开会,部门开会,系统开会,地区开会;你开会,我开会,他也开会;省里开会,市里开会,县里开会,乡里也…  相似文献   

8.
论开发     
若干人聚在一起议事或集会,叫开会。开会是一种领导方式,是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党委领导,人大立法,政府行政,政协协商,军队管理,学校教学,企业经营,没有一个方面可以不开会。学习交流,研究决策,动员部署,贯彻落实,效果评估,检查验收,没有一个环节少得了开会。从出生时的亲友会,到结婚时的庆婚宴,再到死亡时的追悼会,人生在会中开始,也在会中结束。人们不太乐意开会,又不得不开会。精简会议是一个老话题,会议质量是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陆睿 《当代党员》2014,(1):66-69
2013年初,沿海某省一位厅级千部频频开会,自感不胜其扰,于是让部下统计本单位一年开会次数。统计结果让人咋舌:这个尚不属于“最重要部门”的单位,一年竟开了1068次会!长期以来,会议多、会议滥、会议虚等问题,让广大干部口L4苦不迭。在中央号召整治“四风”、改进会风文风的今天,公务人员应该如何开会?  相似文献   

10.
一、从开会说起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开会再熟悉不过了。贯彻上级指示要开传达会,研究事情要开办公会,布置工作要开工作会,了解情况要开调查会,听取意见要开座谈会,处理矛盾要开协调会。我在省政府机关工作时曾统计过,半年内召开和参加大小会议187次,日均1.6次,一天参加两、三次会议是常事。由此估算,在这一段工作中,有60—70%的时间是在开会。开会作为领导工作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必要的,但问题是会议过多。有许多会议是可开可不开,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开。有许多会质量不高。有的是一竿子到底的“串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参加一些会议时发现,时下不管开什么会,总有一部分人心不在焉;有的人任凭会议发言人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似听似睡的闭目养神的状态,直到会议结束才擦擦朦松的眼睛打着哈欠离开。有的人开会时则翻开特意携带的街头小报,津津有味地阅览各类社会花边新闻,会议台上讲些什么对他显然不重要。有的人则不停地用手机接打电话,繁忙地处理各种“公务”与“私务”事宜。笔者在参加某次会议时,便见邻座的一位先生一上午便接打了十多次的电话,把开会当作了手机遥控指挥场所。为了制止住开会干别事或睡觉现象,一些地方也曾加大了…  相似文献   

12.
又届年末,按惯例,会又必然多起来.什么总结会、汇报会、讲评会、民主生活会……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同志,都很讲究开会。因为开会是领导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所谓领导效能,很重要的是表现在开会上。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批评形式主义:会议多,而且讲话太长,内容重复,又没多少新语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  相似文献   

13.
会议多,已经成了一大灾难。一些领导人抱怨:终日会务缠身,无暇深入群众,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汲取营养,长此以往头脑就要枯竭了。他们的处境是,既要召集别人开会,来安排部署工作;又要被别人请去开会,以示对下属主管部门的支持与重视。至于陪着别的领导开会,更是常有的事。一些基层的同志抱怨:“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条条多,婆婆多,哪个婆婆都要发挥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人民日报》刊登记者扶贫采访记录,一位驻村扶贫干部吐苦水,最繁重的工作是填表,他抱出两大摞资料,包括入户调查表、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信息采集表等,有的表格要求一式三份,一个数据录入错误就得全部推倒重来。不仅表格多、文案多,会议多也是困扰基层干部扶贫的"拦路虎"。许多会议重复开、层层开,有的基层干部时间和精力花在开会上,难以抽身用于精准扶贫。不是开会,就是去开会的路上,如此"赶会"情景着实令人忧虑,基层干部马不停蹄地赴会、填表,能有多少  相似文献   

15.
对某项工作是重视还是不重视,功夫切不可用在开长会、讲长话上,而是要用在开短会讲针对性强的话,讲有力度的话,讲特别管用的话上来。开会和讲话的长短,与内容的多少有很直接的关系,与内容的重要与否有一定的间接关系。会议讲话的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但内容重要不一定很长,内容不重要则越短越好。但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会议及领导讲话,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个误区,用会议时间的长短、讲话字数的多少,来证明会议的重要和领导的重视与否。这个钩挂得日趋紧密,会议越开越长,致使许多人怕开会,替会逃会的现象不少。会上讲的人负担重,会下听的人负担更重,上上下下都有  相似文献   

16.
“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讲话,我讲话,大家都讲话。”横批:“谁去落实。”这是群众对会议过多的感慨。“开会,又是开会……”这是在领导干部那里常能听到的牢骚。如今,领导会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事要找领导,办公室的同志很多时候会说:“领导在开会”;有工作要向领导汇报,领导很多时候也会说:“等  相似文献   

17.
<正>老严当了市长后,比过去当副市长时开的会多了。记者在年前的一次省级会议间隙碰到老严时,他一脸疲惫,伸出四根手指说,这是本周目前在省上开会的次数,周末还有两个呢。其实吧,作为老严这样的干部,对有一些会议嗤之以鼻,并不是高冷,而是因为此间的俗套太多。跑几百公里来坐一坐,听听报告和口号,觉得不值。而省上不少系统开会,大都希望地方党政主官参与,那才是重视,那才是门面和范儿。有时候明明  相似文献   

18.
谈开会     
正开会是免不了的一种政治社会形式和集体生活方式。研究问题、讨论形势、统一思想、部署工作,凡此种种,开会功莫大焉。然而正因为是个好形式,所以经常被滥用。有些领导事无巨细,都要开个会讲一讲、说一说,弄来弄去,会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繁,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一年召开了包括遵义会议、毛儿盖会议在内的大大小小数百次会议,硬是“靠开会”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冲出重围,实现战略转移。此后人民军队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开会这个办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开会的实质就是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试想一个不融洽的会议,一个“不欢而散”的会议,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当然,也不能一味求和气,一定的“思想碰撞”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开会笔头莫偷闲编辑同志: 有次乡镇召开村队干部会议,我有幸参加,发现与会者不是抽烟就是喝茶,都不带笔记本作记录,会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后来问起其他乡镇,类似这种现象竟很普遍。俗话说,好记性不知烂笔头。开会不做记录,害处很多,一是回去以后事杂了难免说漏嘴,把开会内容传达错或变了味;二是不利于村级对有关会议存档归档;三是习惯成自然,会使村干部养成只动嘴不动手的懒惰脾气。久之,使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在乡里断了线,形成县里开大会、乡里开小会、村里不开会的局面。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许多农村工作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村队干部要不断学习,不仅懂传统劳作,还须会科学种田新技术。不善于学习,永远就提高不了。开会作记录,既能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