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进入中共最高决策层。1938年3月初,他赴莫斯科代表中共向共产国际作报告,使共产国际明确肯定毛泽东及中共抗战路线,而共产国际的支持成为六届六中全会确立毛泽东在全党领袖地位的重要保证。1940年3月,他回国后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协助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全面主持中央机构的调整、改革,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六届七中全会期间,他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工作,精心筹备七大,为第一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付出了巨大努力。任弼时因此赢得了全党和毛泽东的信任,这一时期也成为他在中央领导岗位上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为什么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3.
正支持毛泽东进入中央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革命的进程和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最终确立都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同共产国际结下了不解之缘。1921年7月,28岁的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记录时,就已经引起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注意。两年后,毛泽东之所以能在中共三大进入党中央领导层,与马林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共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不断完善,经历了2大阶段5种类型。第一阶段从中共成立到遵义会议,为共产国际指导机制。第二阶段则从遵义会议至今,出现过4种类型:党内民主斗争机制(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终身制并指定接班人机制(遵义会议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退休制任期制集体交接班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领袖预备人选民主推荐提名机制(十七大)。  相似文献   

5.
30年代初,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一跃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从此,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开始长达四年的统治,其结果是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了漫漫长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逐渐成为中共领导层的核心和领袖,而走下权力巅峰的王明则去苏联,在共产国际任职。抗日战争初期,王明回国。他以共产国际自居,目空一切,独断专行,颐指气使,企图夺取中央最高领导权。毛泽东同王明的错误观点和路线进行坚决的斗争,排除了王明机会主义对权力的挑战。党的七大最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与王明围绕中国革命道路如何走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并外化为领袖地位的角逐。斗争的导火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开始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而一度居于上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是转折点,毛泽东得到了党内大多数和共产国际的支持而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此后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全面树立和巩固。在与王明角逐领袖地位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探索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相似文献   

7.
<正>刚刚纪念过的80年前那场无与伦比的伟大远征,其最为深远的历史意义,莫过于开始形成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为代表的中共领袖群体,而这个领袖群体又正确地选择了核心领袖毛泽东。这一时期,中共在政治、军事、组织等方面,不断批评、批判"左"倾错误路线,开始实行并逐步确立正确的路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这样迫切的历史呼唤和正确的历史选择中应运而生的。邓小平早在1965  相似文献   

8.
吴炜 《理论学刊》2020,(3):25-31
文献资料表明,在毛泽东作为根据地领导人时,共产国际对他曾多次加以赞扬,评价颇高,对其带领队伍"上山"等举动也颇能容忍。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之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鉴于其与共产国际路线保持了基本的一致,且能抓住时机壮大和发展党的力量,故而仍然比较满意。他们对毛泽东的不满主要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把中共由于自己的实际困难而没有满足其出兵要求这一行为视为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民族主义",且对整风运动期间把王明等党内教条主义者作为批判对象也颇为不满。  相似文献   

9.
刘仁 《党史博览》2018,(8):23-28
正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挽救了党和红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开始纠正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在尊重共产国际的前提下,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方针政策。1934年5月,季米特洛夫被选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上,他正式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从1935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这一时期毛泽东与季米特洛  相似文献   

10.
朱薇 《党的文献》2018,(4):68-74,106
毛泽东党内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主要经历了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长达十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任弼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征中,他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分裂主义做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毛泽东在军事上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1938年,他出使共产国际,取得共产国际对毛泽东本人及中共中央政治路线的明确肯定,为六届六中全会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提供了重要保证;1941年9月,他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全面主持中共中央机构改革,从组织手续上完成了毛泽东在党内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1944至1945年,他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联系中国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突出贡献,确立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的历史地位。任弼时还积极宣传阐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努力使全党统一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团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民族--国家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强大的政治权威;"领袖"也就成为必须,具有广泛吸引力的理论对"领袖"地位的巩固意义重大.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及其后来的发展巩固了在此次会议上确立的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领导地位,并最终使之成为党的"领袖".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闭幕仅百天,1931年1月7日在远东局负责人米夫的直接指导下又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全盘否定上次全会的成绩,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所谓忠于莫斯科的王明等人进入中央领导层,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探讨远东局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关系,对共产国际及远东局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及抗日的军事战略等问题上,毛泽东与王明之间存在着原则的分歧,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的正确主张被全党所理解和接受,他的领导地位也最终在全党确立起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不巩固。抗战初期,王明自苏联回国,毛泽东再次面临挑战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之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及共产国际负责人之一的王明正在苏联。当时,中国国内已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针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  相似文献   

14.
邓中夏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曾领导过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中共二大上就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八七会议上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是中共中央在苏区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它直接关系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成败。共产国际在会议议程、军事战略、经济政策、工会政策以及中央领导机构的人选问题上事先均作了仔细的安排,并与中共中央有过沟通。这次会议全面肯定、维护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并将这种错误发展到顶点,因此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长征。毛泽东没有参加五中全会,会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不同意中共中央让毛泽东赴苏的动议,后又对全会的政治决议中一些极左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另一方面,这次全会将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等选入政治局,为今后的拨乱反正提供了组织上的可能性。全会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尽管在遵义会议上主要领导人有了变动)在长征途中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闭幕仅百天,1931年1月7日在远东局负责人米夫的直接指导下又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全盘否定上次全会的成绩,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所谓忠于莫斯科的王明等人进入中央领导层,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探讨远东局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关系,对共产国际及远东局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沈友军 《广东党史》2013,(10):46-49
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产生与更替都是由共产国际指导和决定的,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是如此。长征途中,党中央同共产国际的联系暂时断绝。遵义会议实质上罢免了博古的最高领导权,并选出了新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这次领袖更替是中共独立自主进行的,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更替方式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8.
每月要事     
1920.1 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开始探讨成立共产党的问题。 1925.1.11-22 中共四大召开,陈独秀被推举为总书记。 1931.1.7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王明等人掌握了中央领导权。 1935.1.15-17 遵义会议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成为军队统帅和政治领袖,是不断战胜打击、排挤、挑战和党内各种错误的结果。博古政治早产,力不从心,是经验和能力问题。张国焘拥兵自重,利令智昏,是格局和党性问题。王明非左即右,德不配位,是立场和人品问题。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在众多中共早期领导人中,选择了代表正确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潘汉年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表现有:作为红军方面全权代表同粤军陈济棠部进行秘密谈判,为中央红军长征达成了"借道"协议;受命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及红军长征情况,争取了共产国际、联共(布)对遵义会议的肯定与支持;把共产国际的重要指示及精神带到中共中央,推动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根本转变,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性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支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对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