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的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现代化意识,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前进航标。  相似文献   

2.
高举科学旗帜 弘扬科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前,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高举着两面大旗:一是呼唤民主,要求在中国发扬民主精神,其实质的要求是在中国建立能反映大多数人呼声的政治制度;二是呼唤科学,要求弘扬科学精神,破除愚昧迷信,其实质的要求,是发展经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然而就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存在于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产关系,所以,自五四以后,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主要致力于民主政治的追求。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目前,中…  相似文献   

3.
政府权威形式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形态本身决定的国家管理方式和权力运行方式决定的。从人类政治发展规律的视角,我们看到21世纪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的政府权威,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型政府权威即法理型权威,在当代中国塑造政府权威和发展民主是一致的,只有民主权威化,从而使权威民主化,才能构建和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强大的政府权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吸收了很多普适性的价值理念,如民主、自由、公正、法治、人权、公民意识等,这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目前在新形势下所谓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似文献   

5.
正李月军在6月27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近年来,中国学界开始反思西方民主理论,并试图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重构民主理论。对经历了20世纪第三波民主化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民主并没有给它们带来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反而是民主失效,或发生逆转,使政府权威与基本公共能力下降,甚至导致国家解体。近几年,这一幕又在第四波民主化国家中惨烈上演。对  相似文献   

6.
贺佳 《世纪桥》2008,(4):65-66
改革开放以来,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法治的基本精神逐渐深入人心。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目标,中国已经进入了法治的新世纪。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呼唤基层公安民警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期以来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所倡导的平等、参与、理性、协商等精神与我国当代农村社会本土资源具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性,对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逐步形成、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调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及民主恳谈等协商民主形式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农村发展协商民主奠定了初步基础.协商民主形式在我国农村基层的民主实践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缺乏制度性的保障,但实践证明它是促进基层民主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形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面对当时世界风云变化盼局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国际局势发展的规律,总结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30年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当时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的社会客观现实,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符合当时社会客观现实。20多年来,已被实践证明,它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总结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现实,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不仅是指导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举措,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五四运动以其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而炳彪史册。民主与科学是当时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锐利武器。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是扼杀民主,阻碍科学发展的。当一个社会还是封建主义占主导地位时,对资本主义的宣扬和提倡无疑会起解放思想冲决精神枷锁的作用。新民主主义初期中国先进分子在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同时,积极介绍、传播和提倡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这是顺理成章的。正如列宁所说,与  相似文献   

10.
杰斐逊的民主理论直接来源于英法启蒙思想,亦与古希腊罗马古典思想渊源深厚。自然权利是杰斐逊民主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他用幸福权取代财产权,丰富了自然权利学说,并首次将其写进官方文件。基于自然权利,他肯定人民的革命权,歌颂反抗精神,反对暴政,倡导人民主权,强调多数原则,开创性地将代议原则提升为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他将追求政治自由、经济平等、以小农为主体的理想共和国作为实践民主理想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确科学的决策,是执政权威得以确立、社会实践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决策思维结构的优化,则是确保决策正确和科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急切呼唤权威和理性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优化决策思维结构,便成为重大的社会课题,凸现在时代面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大潮———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始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旗帜鲜明地倡导“德先生”(民主),大力推崇新文化,反对封建政治和封建礼教,以及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儒家学说;倡导“赛先生”(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盲从、独断的思想。这不仅在思想上与当时假孔子之名,企图建立“孔教”达到复辟帝制目的的新军阀们针锋相对,而且也与先前一切形式的改良主义派、反满的“国粹”派都划清了界限。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将爱国与民主科学…  相似文献   

13.
方在农 《唯实》2003,(11):79-80
20世纪的科学技术以其汹涌澎湃之势席卷全球。人类知识宝库中有 80 %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建设诞生于 2 0世纪。科学技术的精神、观念、方法、知识和成果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技进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社会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2 0世纪初的中国 ,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 ,却危机四伏、灾难深重。当时 ,帝国主义列强入侵 ,满清王朝的大厦岌岌可危 ,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关头 ,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知识界高呼“科学与民主救国” ,有识权贵热衷于办“洋务”(工业 ) ,爱…  相似文献   

14.
卓晓宁 《唯实》2008,1(2):24-27
邓小平党政分开的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对以前“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彻底否定,这一思想,不但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在提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一些知名学者的研究和著述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界讨论的热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中国探讨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内容与视角。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移植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而应立足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研究和运用这一理论。为了推动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发展,就有必要探讨该理论在中国的现实基础和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主法治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确立民主法治在中国未来政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在充分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符合我国国情实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评判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准往往是看其社会的法治状况。党的十五大把发展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不仅明确了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再一次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一)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层建筑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1978年以来,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上有显著的增强,同时也对传统的政治体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五大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部署中,在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要靠法治,民主的发展要依靠法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也要依靠法治。对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9.
当前法治反腐已经形成共识,多集中于价值理念层面的探讨,关于如何走向法治反腐的研究不多。法治反腐的实现机制要辩证处理好人大与纪委、法治与人情、运动与常态、法治与民主、反腐与改革的关系。建构中国反腐败的新常态,要加强人大的立法权威,认识到民主并非治理腐败的良药,走出公民参与和运动式反腐的理论误区,移风易俗倡导廉政文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巩固当前反腐成果。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树立法律的权威是第一要务,这是法治国家追求法治的最重要的意蕴,法治国家的法律要以现代性价值为基础,并成为实现现代性价值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法律不仅为经济的发展确立基本的价值原则和规则,确保民主政治的实现,而且为发展科学文化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现代性法律在其创制和运作的过程中还能够确保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当然,法治国家的法律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