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来看,各国以太空力量为基础的权力互动在凸显少数大国权力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大国安全竞争关系。太空力量易于非对称反制,相互确保脆弱有利于增强太空国家间的危机稳定性。太空力量具有典型的高科技集成特征,技术突袭或颠覆性发展有利于增强太空国家间的军备竞赛稳定性。太空力量以信息沟通等方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加深各国间的依赖关系,太空领域的共建共享有利于克服安全治理中的集体困境。由于太空力量的战略性意义和全球性实质,各国太空安全互动在增强大国间战略稳定性的同时,也会因技术变革、主体增多、观念多元导致诸多不确定性,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于太空国际安全治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太空安全治理面临诸多路径选择。国际社会应从太空权力结构的现实出发,联合抵制太空单一霸权,强化太空探索利用命运与共的特征,推动太空治理朝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方向发展,最终助推太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林鸿民 《新东方》2008,(12):11-13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更加成熟,更加可靠,中国航天可能也会对国内外游客开放太空旅游。2005年10月香港太空旅游公司到北京开展太空旅游宣传促销。招揽中国第一位太空游客,对于谁将成为我国第一位太空游客,引起媒体与公众浓厚兴趣和很大关注。种种事实和发展态势表明,神秘遥远而浩瀚无比的太空在不远的将来有望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吸引物。与此同时,随着模拟仿真技术发展,有更多的人在地球表面也能感受航天飞行乐趣体验。  相似文献   

3.
徐嘉贺 《时事报告》2010,(2):100-101
在世博太空家园馆太空育种厅内,许多在“太空”中孕育出的“鲜花”令大人好奇、小孩惊奇,众多游客争先恐后地拍照留念。  相似文献   

4.
太空旅馆     
《时事报告》2010,(3):68-69
太空旅游业俨然成为时下最刺激、最奢侈的产业之一,各大航天公司、私人企业开始着手打造“太空旅馆”。美国旅馆业大亨罗伯特·比奇洛宣布将掏出5亿美元来建造太空旅馆,由他投资的太空旅馆试验舱——“创始一号”、“创始二号”已经先后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5.
徐焱 《友声》2013,(3):26-27
<正>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近年来多次访问过土耳其,深深地被它辉煌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所震撼。同时,我也对一个机构情有独钟,它就是土耳其太空教育营地。土耳其太空教育营地坐落于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2000年,伊兹密尔爱琴经济区的创始人卡亚·通加在经济区内建立土耳其太空教育营地。2002年,他和夫人又创立太空教育国际友谊基金,使更多人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冷战时期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话,那冷战后美国的太空作战能力进入了实战部署,在今年2月举行的联合国裁军会议上,俄罗斯和中国要求就太空非军事化条约进行讨论,遭到美国拒绝。这会不会拉开新一轮太空竞赛?  相似文献   

7.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认为,“第四次浪潮”时代的人类将考虑移民到太空中去繁衍生息。看来,人类远古时代就有的太空梦并不遥远。今后神秘莫测的太空更加令人神往,人们更想了解航天技术的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23)
正@小康杂志社:中国"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引起全球对于中国在航天探索领域快速崛起的关注。美国国会众议院科学、太空和技术委员会9月27日召开听证会,讨论美国在美中之间的太空竞赛里是否逐渐失去领导地位,以及美国要如何保持在太空项目发展的优势。@勤奋的胖墩8888: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换来的是国家的强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太空安全问题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美国重新启动“星球大战”计划;日本正在完善其间谍卫星监视系统;印度、韩国不甘人后,也在为各自的卫星监视系统摩拳擦掌。往日宁静的太空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相似文献   

10.
聚焦世界     
《小康》2018,(10)
正《经济学人》太空旅行2018或将成真太空旅行公司维珍银河宣布,它有望在2018年年底前推出首个商业太空飞行,将搭载包括两名飞行员在内的6位乘客送到距离地面100公里的太空,让人在短时间内体验微重力环境,并观赏到罕见的地球景象。维珍银河已经开始预售太空旅行的票,票价25万美元,丹麦投资银行家Per Wimmer将是第一批游客。维珍银河并不是唯一一家计划提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08,(10):1-1
在建国59周年之际,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实现了太空漫步。这是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艾伦·拉文·宾是美国宇航员,也是第四个踏上月球的人,退役后成为太空美术家。他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的亲历者,也是其描述者;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太空英雄,又是太空英雄形象的塑造者。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使古老的英雄主义呈现出新的面貌:科学英雄主义。而艾伦·拉文·宾的作品表现了浓郁的科学英雄主义精神。人类以科学和技术为武器,征服自然,进而征服太空。但是作为个体,在艾伦·拉文·宾的潜意识里,又隐藏了担忧与恐惧,这在其作品中同样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类肉眼能否从太空看到长城的争论,自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之日起就没有断过。2004年12月,中国科学家的一项实证研究为这次旷日持久的争论下了结论:人类无法用肉眼从太空看到长城。“太空看长城”的争论暂时结束了,让人们久久回味的是科学家们求真求实的精神和科学自身散发的魅力。美国宇航员说,在特定条件下,如有一段适合观察的长城,在一个阳光斜照的季节,透过一片清澈通透的大气层,依据一个精心设计的航天轨道和观察程序等,用肉眼在太空看到长城“决非完全不可能”。尽管他开列的条件看似苛刻,但我们依然欣赏他作为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在…  相似文献   

14.
《时代潮》2001,(4)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载人航天的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地球及其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认知整个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从事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开发太空及其丰富的资源。载人航天飞行由载人航天系统实施,载人航天系统由载人航天器、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和回收设施、航天测控网等组成,有时还包括其它地面保障系统,如地面模拟设备和航天员训练设施。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太空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太空中的高真空、强辐射、温度骤变、失重等特点与地面迥异。载人航天器飞行时的噪音、振动、过载绝非人人都能承受。因此,往返太空与地球的人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较高的文化程度,受过系统的特殊训练并掌握航天技能。目前的宇航员可大致分成三类:一是空军飞行员或试飞员“出身”,能够驾驶、维修航天器,承担科研、生产任务的专业人员。二是在太空专门从事科研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生。三是借助太空环境开展工作的记者、教师等人和太空游客。其中,针对第一类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和训练要求最为严格。选拔这…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7,(1)
<正>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应用,会改变我们个人和社会看待整个世界的眼光和方法,从根本上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广大,更美好。"哇,太漂亮了。"景海鹏:"爽不爽?""特别漂亮。""我问你爽不爽?""陈冬:"爽!"这是2016年10月15日,神舟十一号进入太空后,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的一段对白。即便在进入太空之前有过无数次的训练,即便已无数次看过太空中的影像图片,但是第一眼的太空感受仍震撼了宇航员陈冬。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美国:太空游世界第一艘商用太空船——“维珍太空船二号”在美国加州完成首次试飞,太空旅游产业化成为可能。如果顺利,2012年,只需支付20万美元,普通人到太空边缘旅行的梦想就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神秘莫测的太空,给人类以无穷的逻想。几百年来,有多少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激发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那美丽的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人类终于能够离开赖于生存的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开始向茫茫宇宙空间进军。“谁能控制宇宙,谁就能控制地球。”早在1961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发出这样的预言。时至今日,当地球上的人们在为中东和平、科索沃战场和车臣战争而奔走呼号之时,一场太空争霸战正在世界各国悄无声息地拉开帷幕。太空的战略意义今天,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就像500年前对海洋的认识一样,可以说是沧海一粟。但是,人们…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后冷战时代,发展航天科技的军事价值已经大幅减少,没有国家会幻想可以超越美国的太空成就。但为什么欧盟和俄罗斯仍积极进军太空?因为太空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约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则可达到1:8至1:14,是回报丰厚的投资。所以,太空正在成为新的投资地。  相似文献   

20.
孙宏金 《半月谈》2001,(16):60-61
仰望繁星点点的太空,也许你未曾料到,我们居住的地球已经被由小卫星织成的网包裹着,这些小卫星在太空中到底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