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军  ;王年文 《求索》2014,(10):175-178
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振兴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通过设计服务支持竹产业的发展与成长,倡导低碳环保型生活是一种必然趋势。要想加快传统竹文化、竹产业与设计服务的跨界合作与发展,我们就必须对"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竹文化、竹产业、竹设计"进行深刻理解和消化。设计师要依托竹文化,对竹产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竹子的新功能,探索竹材深加工的新方法,开发新产品,实现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将竹文化创意、竹设计服务与竹产业紧密融合。  相似文献   

2.
梁胜初 《前沿》2005,1(12):217-223
精神文化需要指人所特有的、享受和运用精神文化成果、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是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因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民主推进和对外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充分满足和积极引导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之朝着健康、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种先进文化是与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与中国全面现代化的追求相一致,充分体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邓名瑛 《求索》2011,(8):109-110,11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的精神生活构建一个"意义世界"。文化与价值观紧密相联,负载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迅猛,但其良莠混杂的状况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江群慧 《人民论坛》2010,(8):222-223
针对夸大技术特征的世博会,提出了"文化"说,以矫正博览会的"复制",提倡创造的文化主张。"贯注"精神,甘于寂寞,才会有文化的成就。以孤往精神致力于重新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源于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安吉看竹     
安吉人通过挖掘竹文化、弘扬竹文化,将文化的"软实力"变成发展的"真功夫"因一部《卧虎藏龙》影片,安吉县的竹海变成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影视基地,中外著名导演纷至沓来取景,游客峰拥而至追逐明星和赏景。安吉成了长三角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在这里,竹根变成了根雕艺术品,  相似文献   

7.
张乐农 《前沿》2007,(7):87-90
中国特色的德育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上的先进文化建设的途径、中心环节及重要组成部分。而先进文化既为德育工作指引了方向,同时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本文从中国特色的德育建设这一中心环节入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练先进文化的意识主导;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先进文化的价值系统;以坚持人本原则,道德育人,来把握先进文化的核心本质等几个方面打造先进文化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02,(6):133-13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就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梅兰竹菊     
<正>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代表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人们由梅兰竹菊感悟到的品格,并进而提炼升华为一种精神,成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成为立身做人的基本规范之一。  相似文献   

10.
廖洪元  ;肖智清 《求索》2007,(8):83-85
文化生产力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指文化生产力以自身属性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被满足的程度所形成的效益关系;它具有五个特征:客观性、主体性、意识形态性、多样性、大众性;它的价值取向应体现: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民族凝聚力的铸就、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构成的观念形态的复合体。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是历史过程的沉淀。先进文化相对落后文化而言,是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  相似文献   

12.
秦继红 《前沿》2012,(10):125-126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实践的巨大精神财富,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尤其在21世纪,人们思想品德趋势呈现新态势的局面下,通过运用红色文化这一种天然的德育资源,发挥自身的理想信念,培养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吴灿新 《桂海论丛》2021,37(2):23-28
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客观逻辑和实践逻辑。其内在逻辑是:我们在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时候,必须加强对人们文化需求的正向引导,推动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不断向上向善提高,从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其客观逻辑是: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要求,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精神文化发展的实践要求。其实践逻辑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必将有力地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荣健 《新东方》2004,(10):54-58
音像制品作为物化形态的精神文化产品,是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载体和媒介。相对于传统的纸介质的出版物,音像制品以其小、轻、薄和超级容量等特点与优势,日益成为人们普遍欢迎的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播介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末,音像制品被引入中国市场,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中国的音像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5.
营造昂扬向上的"光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办 《政策》2003,(11)
"武汉·中国光谷"在着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铸造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光谷文化",努力形成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诚信大气、创新有为的文化特点,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们创新,以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服务创业者。  相似文献   

16.
浮躁不仅涂改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底色,同时也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中国文化样貌。从文化的进化来看,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它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精神的抵制和调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正深入研究契约精神在中国和西方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唤醒深藏于中国人心底的文化基因,恢复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敬畏,对于推动当下大批中国企业的合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契约精神虽被认为是西方社会的主流精神,但考察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也不难发现契约精神以各种形态存在,并且在约束社会中的各种关系、维持社会平衡与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之西方社会,古代中国的契约精神更多地具有传统文化中"信"和"礼"的属性。在儒家思想中,契约精神以"仁"作为伦理核心,以"义"作为价值导向,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一精辟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一、为什么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能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五千年泱泱大国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但如同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的两重性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正因为如此,它对于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是双重的,既具积极效应,也有消极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要从这一特点出发。一、传统文化的积极效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时代发…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整体。因为先进社会生产力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条件,又是实现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和人们崇高精神的培育。先进文化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是为了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这个目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