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振军 《学理论》2008,(9):14-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文化自身来讲,只有文化和谐才能文化繁荣。因为和谐就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存的时代,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人民文化生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创造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做到以下几个和谐。  相似文献   

2.
刘忱 《理论视野》2013,(9):29-31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人民搭建广阔文化舞台”的命题,是执政党一贯坚持的人民文化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形势下,执政党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的文化需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革文化制度和文化政策方面,其核心问题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事务,以广泛参与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制度的软环境,没有文化,制度将形同虚设;文化是人类的灵魂,没有文化,人类将如行尸走肉。一个国家应该有高远的文化理想,同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个企业更需要有这样的追求,始终保持崇高的文化意境,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景这边独好”,并立于不败之地。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任何一个能够走向世界的企业,无不拥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应该说,是文化伴随着商品引领企业走得更高、更远。所以,不少企业家并不担心资金、技术,也不担心人才、产品,而是担心企业没有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丁石  程相春 《学理论》2009,(12):225-226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乏分,从广义上看,文化是无孔不入和相当复杂的,所以梳理文化问题的难度也较大。从狭义上看,我国当前的文化大体由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组成,所以和谐文化的建设方向原则上应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成果,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尽快建立起扬弃积极文化成果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5.
殷素梅 《学理论》2009,(6):23-24
本文以公民基本权利的分析入手,论及“文化”已成为公民权利和义务讨论的新维度,已成为等级划爱和身份认同的新维度。文章指出,公民文化权利的确立不仅应强调政府对公民依法享有的诸多文化权利的有,保障,还应诉求公民在参与文化、消费文化、创造文化和保存文化等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由此,教育的责无宴贷、文化观念的转变、文化政策的引导成为从公民文化权利的确立到文化公民身份认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冯驰 《学理论》2008,(13):I0002-I0002
金源文化,是我国历史上金朝开国初期以金上京所在地的阿什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女真民族文化。它以女真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广泛吸纳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落文化中的优秀成份,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女真民族特色的新北方文化。金源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东北黑土地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3,(12):48-48
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现在,有这么大量的,可供选择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文化手段,有这么大量的文化生活的参与者。可以说现今文化事业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又有许许多多对当今文化的批评和抱怨。文化项目多,可选择性强,未必是好事。东西多了、普遍了,怎样去衡量这些精神产品的水准?  相似文献   

8.
赵高潮 《民主》2012,(9):38-40
每一种本土文化或地域文化都有与之地位相称的称谓,这一称谓实际上就是本土文化的标志。本土文化的称谓应当体现地域地理和文化特征,但又不宜直接以行政地名称谓。笔者认为,“蓝色文化”最能代表青岛的本土文化,“蓝色文化”应该是对青岛地域文化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9.
首先,文化自觉一定是文化开放的结果。封闭的文化传统谈不上文化自觉,具有开放的外部条件但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文化传统也谈不上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其初期往往是某一种文化传统遭受外来强势文化传统的冲击与刺激,接下来是自身文化价值的问题化乃至于危机化,然后是文化传统的自我分裂,文化主体性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在此条件下,借助于所在类群、民族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文化复兴活动。  相似文献   

10.
王文闯 《学理论》2008,(18):74-75
梁漱溟作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会通中西,统领古今。探文化之源,索文化之本,解文化之变,求文化之路,建构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文化哲学体系,为我们今天重塑文化运作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梁漱溟倾尽全部心力构建他的文化理论体系,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者。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肯定了中国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建国 《求知》2009,(4):25-27
近年来.北辰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按照“经济发展了.文化要提升:经济新跨越,文化要支撑”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文化建设硬环境、文化发展软环境、和谐文化大环境,努力推动全区文化事业大发展。着力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了文化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亚玲 《党政论坛》2014,(21):13-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文化效应,既来自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也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以其独有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意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成功注入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效应。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历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看待和分析当前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效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公司党委认真贯彻铁道部党组关于加强铁路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重从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廉政文化、特色文化六个方面人手,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运用文化“软实力”引领公司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事业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文连 《学理论》2008,(11):31-32
近年来,基层文化尤其是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阵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农村,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缺乏、设施落后等许多困难以重庆市万州区广大农村的现状为例,不难看出加强公益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金玲 《学理论》2010,(19):131-132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青年成长的舞台,以文化概念建设社团,构建社团组织管理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对青年学生人力资源的开发,青年干部的成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学习十七大精神,要以创新文化理念为先导,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要义,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  相似文献   

17.
肖生禄 《学理论》2009,(12):227-228
研究文化生态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确立一个基本的文化生态观,这是前提、也是基础。文化生态观即是对于文化生态及文化生态形成、变迁、价值意义等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所具有的基本态度。本文认为要深化对文化生态的研究,需要确立基本的文化生态观.如此才能有助于深化对文化生态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是初级阶段的文化特征和要求 首先,和谐文化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谐社会应当是多元社会。多种所有制并存必然决定多元文化同在,为了开发多元文化的功能,就必须倡导多元文化。它可以消解文化间的冲突与摩擦,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建繁荣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繁荣发展文化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革命文化遗存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生活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文化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陶春 《理论参考》2009,(8):14-15
现实:冲突与融合并存 从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对文化表达的形态上,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数字文化。对于电脑来说,任何信息只有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它才能识别和处理。这就决定了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