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在1954年初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借调到国务院政法委办公室的,但去不久又将我借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当时,我的直接领导是彭真和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田家英当时也是中央政治局的秘书。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作出决定,成立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宪法的起草工作。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带着当时的中央政治研究室的主任陈伯达,副主任田家英和胡乔木等到杭州,在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参加下进行工作。1954年1月7日到3月9日,共两个多月,其间草拟了10…  相似文献   

2.
“参与1954年宪法制定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而逢先知当时在田家英身边,对这段历史是亲历最多的人之一。”宪法起草和历次修订直接参与者许崇德教授说。——李凤桃引述。  相似文献   

3.
滕抒 《中国监察》2008,(13):39-39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证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此,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要求国有企业继续探索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按照这一要求,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理清思路,抓住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法典化意味着什么”的问题,需要从现实的法典化理论进路出发,以19世纪以后的法典化实践为基础,从政治、科学(学理)和技术三个视角进行探讨。首先,法典是政治的产物。近代的法典化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意蕴,法典之争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政治角力,法典化现象本身则彰显着共和主义和立法中心主义的政治思潮。其次,法典是法学学术积淀的产物。近代的法典是法教义学的结晶和体系化方法的构造物,是形式化和实质化的双重体系的展现。最后,法典也是完备立法技术的产物。近代法典通常以论理体为体裁,既需设计符合民族和时代要求的体例,也需实现逻辑和经验的平衡。法典并非法律发展的终点,法典化是一个生生不息、不断成熟的动态过程,仰赖以法典评注和判例研究为支撑的教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怎样根据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的精神,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重点要求和步骤操作上,我提出“三先”的设想。“一先”:从全国范围讲,经济发达地区,政治体制改革应当领先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受着经济水平、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我们决不能脱离现实的国情和国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我们常讲,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脚踏”的“实地”。改革开放20年来,我…  相似文献   

6.
法史学界关于《大清会典》的效力、适用、编纂意义问题上具有影响力的三种观点有待商榷。《大清会典》并不具有最高效力层次的法律地位,其在适用上具有三个特点:朝廷统一编纂《会典》,各衙门分别适用则例;皇帝根据需要直接适用《会典》中的礼制大纲;援引律例而非《会典》断罪。编纂《大清会典》,具有确立法统、统一法律体系的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又有建立盛世标志、争取官民拥戴的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云贵 《政府法制》2012,(15):21-2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贤妻鼓励其纳妾,他却三拒红颜,他的婚姻和爱情充满着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做好任何工作,都要靠各级领导去策划、去组织、去落实。而要使我们的策划、组织和落实进角色、上层次、人品位,除了要求我们各级领导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艺术水平、增强驾驭全局和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外,必须强化“3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脑子里始终要有政治这根弦,自觉地锻炼和提高政治修养,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努力做政治上坚定清醒的领导干部。就司法行政工作而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大服务”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召开后,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贺国强同志所做工作报告,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省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坚持和实行依法治省,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依法治国方略,在全省范围内,通过保障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的贯彻实施,把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纳入法制轨道,达到政治安定...  相似文献   

11.
岁末年初,《贾府日报》征订工作会议在大观园宾馆召开。会上,平儿代袁王熙凤作了重要讲话。她要求与会人员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府报府刊征订当做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要确保分配各房各园子各铺面的份数如期完成。订阅要做到横到边,竖到底,消灭空白,不留死角.各私塾的先生要保证人手一份。数额力争比去年提高5%。  相似文献   

12.
李思梦 《法制与社会》2013,(32):129-130
近年来美国女性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度都大幅度提升,女性参政意识明显增强。尽管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等各方面,男女身份不平等和看待问题视角差异使得美国女性在大选中显现出一定差距,然而分析女性政治参与度变化对美国选举的结果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颖  王林  尚文勇 《中国公证》2009,(10):17-18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同志曾深情寄语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要“着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当前,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服务,既是各行业、各部门的政治责任,又是各系统、各单位的时代担当,更是我们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2):15-15
对世界各同的政治首脑来说,在政坛上,他们是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也和所有的父亲一样,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重任。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些政治大人物有什么样的“为父之道”。  相似文献   

15.
李林 《法学研究》1991,(6):7-11
在多数国家的立法程序中,法案要经过立法机关会议的审议、讨论、辩论等形式,才能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相对的立法合意,为法案的通过提供必要条件。现代政治多为代议的民主政治,从立法的代议性来讲,它要求立法机关应由各区域、各方面的代表组成,通过这些代表尽可能广泛地反映民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研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中,人们多侧重于经济方面的探讨,而对农村基层政权这一政治领域的问题关注和研究较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政权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而且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最近,笔者通过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深入研究,认为当前有“三股浊流”影响农村政权稳固,一是黑恶势力,二是宗族势力,三是村官腐败。下面笔者就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一粗浅阐述。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千年,由于历史变革、社会转型,不同社会制度在相互对峙和交流中错综复杂地演进,致使我们恪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受到严峻考验和冲击。改革开放既拓宽了检察干警的眼界和视野,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也在侵蚀着我们队伍的肌体。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保障,检察队伍确有腐化变质、自我淘汰的危险。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检察思想政治工作,当前要从理想信念、公正执法和艰苦奋斗三个教育抓起,唱响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   开展“三个教育”的总体思路是:把握一个方向,联系两个实际,找准三个支点,搞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场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正在各级检察机关陆续推开。“三讲”教育,是令年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三讲”教育十分重视,韩将滨检察长几次发表重要讲话,表明了院党组的态度和决。。。各级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韩抒滨检察长的讲话精神,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三讲”教育中去。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的神圣职责。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9.
以新媒介的崛起为标志,第三代政治传播成为影响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它颠覆了传统的权力关系,使政治生活变得更加复杂。认识和把握第三代政治传播及其基本特征,分析第三代政治传播对现代政治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运作政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第三代政治传播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政治传播媒介立体化发展、政治传播深刻影响政治关系、政治传播职业化发展、政治活动营销化、政治传播互动性增强等。第三代政治传播深刻影响着政治的诸多方面,包括对政治体系的影响,对政治过程的影响,政治生活的娱乐化,使西方民主政治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的循环过程等。  相似文献   

20.
李凌云 《政法学刊》2023,(2):101-111
民法典既是立法理性化的私法成果,也是承载政治功能的法律文本。现代政治是基于法律调控下的规则治理,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逻辑关系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论题。发掘我国民法典的世界性贡献,应科学认知新中国以来的民主政治实践。我国民法典蕴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涵,各编的公法规范内容彰显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政治理念。应通过互动性视角审视民法典实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逻辑,从规范公权力行使效果、畅通民法典与政治法衔接、民法典精神强化政治文明秩序等路径上推动二者的全过程互动,切实发挥民法典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