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鱼和兰花     
公仪休爱吃鱼,他当鲁国的宰相时,全国的人都争着买鱼来献给他,但他都坚辞不受。他的弟子就问他,你为什么爱好吃鱼却又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呢。公仪休就跟弟子说,正因为自己爱吃鱼,所以才不能收别人的鱼。如果我接受别人献的鱼,就必然会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会违背法令,违背法令就会被免去宰相的位置。那时尽管我还是爱吃鱼,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全国各地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了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下别人送的鱼。如果我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徇私受贿之罪名,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有鱼吃了。所以,我必须兼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读  相似文献   

3.
《史记·循吏列传》中有鲁国宰相公仪休拒鱼的故事。公仪休非常爱吃鱼,当了宰相之后,有很多人送鱼给他,但他都拒绝不要。人们不解其故,公仪休说:“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落下徇私受贿之罪名,到时候职位不保,反而不能常常有鱼吃。如果我廉洁奉公,安享俸禄,就能长期有钱买鱼吃。两相比较之下,还是不要别人的鱼为好。”可见,公仪休很懂得权衡利弊,是一个很会算“大账”的人。由此想到当今一些贪官“算账”的故事。据报载,江苏某乡原党委书记冯某,因受贿、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检察人员提审他时,他算了一笔账…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为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公仪休嗜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当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  相似文献   

5.
据《韩非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君桓公好穿紫服,于是“一国尽紫服”。桓公忧而问管仲:“我好穿紫服,国人争效之。我国小尚贫,而紫服太奢华,我欲禁之,如何?”管仲答:“我闻国君只要尝一尝,臣就会去吃;君只要喜好,臣就会去穿。而今大王您吃玉食琼浆,穿紫服狐裘,故群臣才追求奢华。正是‘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大王欲纠风,何不带头不穿紫服呢?”桓公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6.
正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人,他才学出众,为官清廉,勤政多谋,因此成为鲁国的国相。公仪休为相期间,能够做到依法办事,杜绝肆意妄为的违法行为。他还下令吃国家俸禄的官吏不许跟百姓争夺利益。所以他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统治稳固,深得民心。公仪休的才能和品格为后人称道,有关他的许多小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传颂的佳话。说起公仪休的清廉,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嗜鱼而不受的故事。据说公仪休非常爱吃鱼,无论是煎、炒、蒸、煮还是火烤,他都爱吃,几乎达到了每日无鱼不欢的地步,可以用  相似文献   

7.
害怕送礼     
晓敏 《公民与法治》2013,(13):48-48
王青刚分到乡里当干事员的时候,某天回老家探亲,看到堂屋门口拴着两只大红公鸡。他那七十来岁的老母亲指着这两只公鸡对王青说:这是前院你三叔送来的,让你掂回城里吃呢!我不要,他非留,推搡了半天,也没能让他掂走。你三叔送来两只鸡,是有事求你呀,他是残疾人,应该能吃上低保的,可是村委会主任把低保指标都给了他本门人了,真正的残疾人没有份儿。他听说你来乡里工作了,应该能和村主任说上话,看能不能活动活动,帮他说句话……  相似文献   

8.
晏子拒赏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  相似文献   

9.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10.
贪官如是说     
1.当官真好,升官发财,一点不假。2.你送我这钱,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其他人不知就行了。3.我不贪别人也会贪,让别人贪不如我自己贪,谁怕钱咬手?4.人送来的钱不用自己出力流汗,家里人已住得好、吃得好,还花不完,那钱不用来赌,不用来包二奶、三奶还用来干啥?那像个什么“官”呀!5.拿了1万是贪,拿了100万,也是贪,反正查出来都是下台坐牢,我为何不多多益善?6.好搭档,千万别出卖我,不要相信坦白从宽之类的话,有我在,保准你们会没事。把我的事抖了,我栽了,你们也不见得有好日子过。7.这些胆小鬼,上面一来人查我就什么都倒出来了,平时我待他们可…  相似文献   

11.
春秋末年,晋国的重臣智申打算立继承人,他不喜欢长子智宵,觉得他太窝囊。最终力排众议,让文武双全的次子智瑶接了班。果然,智瑶掌权后一出场,就让晋国人见识了他的厉害。当时在晋国把持朝政的智、赵、魏、韩,四家把晋君名下的土地都瓜分殆尽了。四家里势力最大的当然是智氏家族了。有一次,智瑶邀请韩康子和魏桓子在蓝台宴饮,席间他喝得有点高,当场戏弄起了韩康子,并侮辱韩氏的家臣段规。族人悄悄劝他说:“您对人那么没礼貌,是会招来灾祸的呀。”智瑶撇撇嘴:“只有我给别人带来灾祸,别人谁敢惹我?”  相似文献   

12.
自己与别人     
村里住着一个农夫,他的名字叫自己。自己有个邻居,名叫别人。自己矮小,别人高大;自己贫穷,别人富有。这两个邻居一直关系紧张。自己有事的时候,总喜欢去找别人。别人不好意思拒绝,只得帮他。忙是帮了,但别人并不心甘情愿,他为什么老喜欢给我添麻烦?久而久之,别人心里的怨言就表现出来了。当自己求助的时候,别人不是推脱就是应付,偶尔帮一次忙,最后却总是事与愿违,他给自己帮了倒忙。与此相反,别人对自己不想让他插手的事情倒是非常热心,简直达到了乐此不疲的程度。自己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想种什么庄稼、想讨什么样的老婆、想盖多大面积的…  相似文献   

13.
梁钦宁 《政府法制》2014,(12):19-19
我祖父(梁漱溟)教育孩子不用说教的方式。我年轻的时候吃得比较成,他经常看我加酱油,他没有批评我,而是找到一本科普的书,拿红笔把题目勾勒出来,让我看。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天,我在客厅做俯卧撑。他说,钦宁,你抽空把这个看一看。那本书上说,吃盐过多等于慢性自杀。我看完文章之后自然懂它的道理,就改变了这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心明 《公民与法治》2008,(12):49-49
Jerry是美国一家餐厅的经理,他总是有好心情,当别人问他最近过得如何,他总是有好消息可以说,他总是回答“如果我再过得好一些,我就比双胞胎还幸运!”  相似文献   

15.
冯雁军 《政府法制》2011,(33):43-43
丹麦人崇尚“叶特尔法则”,即:任何人不得自称比别人好、聪明或者富有;也不认为他人会比自己更好、更聪明或更富有。谈到自己往往很含糊,有意把个人成就轻描淡写;不主动交换名片,很多人甚至没有名片。  相似文献   

16.
在乡下,当人们嘲笑别人的相貌丑陋时,都喜欢说这样一句俚语:“你瞧他长的那个德行,马脸大下巴的!”马脸确实很长。科学家研究证实,马,从古至今,在形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唯独那张长脸没有进化,依然保持原样。为什么别的部位进化了而单单长脸没有进化呢?因为马需要这副长脸。别看马的长脸不好看,对于马来说,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7.
那一年,铁轨铺到了山旮旯,20出头的小马被招工当上了车站值班员,一下子成了“拿薪吃米”的“国家人”。如今35年过去,小马埋头苦干变成了马老汉,可依然是一个值班员。16岁的女儿初中毕业在家待业已两年,老伴整天唠叨不停,抱怨马老汉“没本事”。好在吉人自有天相,马老汉不争不钻,下属有十几个车站的车务段却把今年唯一的一名“农转非”指标给了马老汉。据说这还是段长亲自批示点名的呢!天大的喜事,可把马老汉一家乐坏了。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早上,马老汉吃过老伴特意为他烹煮的鸡蛋面,兴冲冲地赶往市里办手续。心想:自己当了一辈…  相似文献   

18.
周蕾 《中国公证》2007,(3):18-19
镜头一:农民工老彭躺在医院病床上吃土鳖虫疗伤。“老板没给赔钱.医院已经停药一个礼拜了,他脚疼得不行,我只能捉些活虫给他吃……”从乡下来城里打工的老彭在工地摔伤,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因无钱治疗,医院停了他的药。无奈之下,妻子只得照着民间土方子抓土鳖虫给丈夫吃,据说这样能缓解疼痛,治疗骨伤。  相似文献   

19.
红包白送     
言姝茵 《政府法制》2013,(20):48-48
周一刚上班,房管局里各个办公室的人都聚在一起,谈论着局长住院的事情。一向消息灵通的小王说:“心脏病,听说喝酒喝的。”“到底是局长,住的还是特护病房,奈件好着呢。”年纪大的王姐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说。办公室的周主任打断大家的话题:“局长住院,咱们得赶紧去看看呀,还得跟着他混呢。”“是呀,得早去,去晚了局长会认为不尊重他呢,”小王神秘地说。  相似文献   

20.
克制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契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挑选了一些史丹福大学幼儿园的孩子,在他们面前放一些糖果。告诉他们:如果立刻拿去吃.就只能吃一颗,如果等一段时间再吃,就可以吃两颗。有的孩子立刻拿了一颗吃,有的则想尽办法忍受着糖果的诱惑,尤其当看到同伴吃得很开心时,更是坐立不安,他们有的闭上眼睛不去看.有的把头埋进手臂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好让自己等到两颗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