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乡村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源泉和内生动力,是各民族基于我国乡村文化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复兴。乡村民族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强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根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推动作用。云南省弥勒市有乡村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性,对以乡村民族文化建设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弥勒市为例深入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民族文化建设资源丰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建设需求迫切,但存在部分乡村民族文化资源未得到重视,文旅融合发展有待优化提升,民族文化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打造和培育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等路径,大力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在新发展阶段,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但当前中国乡村数字化转型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产业信息化基础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数字化转型所需资金不足、乡村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因此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加强政府扶持与金融支持,构建乡村产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既是职责所在,也是现实所需。在引领乡村旅游发展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突出的政治领导优势、政策导向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也面临着自身建设不强、带动群众不力、能力素质不高等现实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核心是从加强党的领导的高度,紧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政治引领、优化组织设置、狠抓政策落实、注重培养能人、创新工作机制等,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有效嵌入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治理亟待理清政府主导的一元治理与多元协同共治、公共服务供给与乡村美好生活需求、现代化的乡村规划与传统的乡土文化、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四个关系。为此,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建构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乡村精英、社会组织和企业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共治模式;以村民对乡村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处理好乡村规划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关系,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化乡村;解决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基础和比较优势,符合乡村全面振兴的系统要求。从产业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从人才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人才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从文化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对优秀乡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从生态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改善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从组织来讲,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协调村民、基层党组织、农民合作社、社会资本提供者等多个群体,客观上可以完善各类乡村自治组织,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发展是根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产业融合不是一二三产业的简单相加,是三层次产业融合促进的交叉乘数发展。通过研究城乡居民消费的新需求,规划农村产业融合方向,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技能,加强现代农业配套改革等措施,共同推进农村的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规划,而文化振兴又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东北乡村文化是游牧、农耕和殖民文化的融合模式,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因素,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观察,缺乏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近些年东北经济整体下滑,人口外流严重,东北乡村发展停滞不前,不利于乡村文化自信的构建。通过对东北区域文化特点、乡村发展缓慢、乡村治理行政化和乡村教育薄弱几方面深入分析,得出东北乡村文化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结合东北实际,提出发展乡村经济、扩大主流宣传、提高乡村教育和改变乡村治理模式等对策,以发展和丰富乡村文化,完成对东北乡村文化自信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传统意义上单一的自治、德治和法治追求的都是善秩,在治理成本、稳定性、治理效能方面各有优劣。新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着传统乡村治理巨大变迁、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亟需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有待整体优化等现实问题,乡村秩序亟待重构。从“善秩”到“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多元规则良性发展、多元载体融合共生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走向善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常见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模式固化的乡村旅游难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可持续发展受阻,逐渐呈现出下滑态势。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凭借跨界融合优势,整体发展良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产业跨界融合是二者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研究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审视融合发展现状,找寻问题症结,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对乡村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用现代文明方式和理念重新诠释、解读乡土文化价值体系,重新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然而,由于社会生产方式转变、商业文化传播、乡村文化精英单向流动、乡村集体经济低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文化陷入了“破”“立”断裂、去主体化、边缘化以及文化空间萎缩等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有必要树立乡村文化建设新理念,通过构建乡村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再生产机制、构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久久为功,实现乡村文化在现代化发展框架中的转型与振兴。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与新时代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它所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有利于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而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强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必须促进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必须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当代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2.
建构充满生机活力的乡村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贵州“村BA”以其特定的乡村文化场域、普通的文化主体、本真的文化形态,通过多样的文化载体推进多元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了底蕴深厚、生机勃勃的乡村文化空间。凸显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与尊重人民大众的文化创造力,以文化联合发展的形式保持文化样态的本真纯粹,以乡村文化振兴牵引乡村产业兴旺,是“村BA”的成功经验。基于乡村文化式微的现实,必须对乡村文化空间加以重塑。借鉴“村BA”的成功经验,可从党建引领、主体回归、传承创新、文化交融、科技赋能等方面探索新时代我国乡村文化空间重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艺术乡建”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全国上下,美丽乡村建设正以多种方式陆续展开,文艺工作者如何回应时代的召唤,以艺术的方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乡村的振兴,本文拟就天水市美术工作者参与乡美丽乡村的有效实践为例,结合全国艺术乡建的现状,进一步探讨基层文艺工作者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的灵魂,乡村旅游是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的载体,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推进陕西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要破解当前陕西乡村文旅融合中存在的发展主题有待明确、发展模式有待创新和发展生态有待完善等难题,就要进一步创新思路,以智慧化、品牌化和村民主体化等方式,谋划乡村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强基。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生态产业化和产业化生态化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实践起步较早,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发展模式,但总体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也不均衡。文章以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实践为例,针对各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在探索全市生态资源供给的基础上,提出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条件。在传统“非共享”思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覆盖不足、主体单一、内容悬浮、方式传统、效果娱乐等“离散化”困境。因此,亟须以“共享”思路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保障乡村文化服务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信息基础与传统基础,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协同化、精准化、信息化、复合化,塑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式”供给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产业发展探析——以烟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发展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烟台市在生态文明乡村产业建设需进一步调整工作重心,强化政府对乡村产业建设的支持与引导;创新工作思路,将生态文明乡村环境整治与生态文明乡村产业培育结合起来;重视传统农业转型,将绿色农业做成烟台的品牌;注重发展的长期性、持续性,尽快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到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省保山市所辖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打破传统的"三农"思维定势,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主体融合、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新征程。在新阶段和新格局的背景下,乡村全面振兴对推进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理念下实现乡村美好精神生活的时代新发展,面对效益偏而弱、规模小而散、品味平而淡、多业融合松而弱等方面的现实不足与短板,要在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势下实现更新更好更强的高质量发展,守正创新的实践新路径就是在辩证统一中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以做新文化产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以做好文化产业,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融合以做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0.
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延边地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而乡村振兴战略,将为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行动遵循。本文从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现代生态农业培育技术及其产品市场发展等方面,对万宝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展开剖析,探寻了两大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和解决路径,期望能够为延边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努力构建延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