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事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国家治理的视域,深入剖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辩证关系。选取盐城市作为样本,考察当地基督教中国化的现状,梳理总结基督教中国化的盐城经验,对于如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具有较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基督教中国化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团体职能作用,加强宗教人才培养,发挥信教群众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发展新常态境遇下最现实和最紧迫的任务。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由来已久,自传入中国之日开始,虽历经波折,但从未中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如何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当前宗教工作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尝试为基督教中国化找准定位,确立目标,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3.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在宗教治理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基督教的时代使命。我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领袖吴耀宗先生曾用“大时代的宗教信仰”来形容处于风云变幻的历史关键时期具有爱国主义特殊使命的我国基督教。当前我国基督教以坚持中国化方向来积极回应“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时代命题,同样具有“大时代的宗教信仰”特质。本文从当前我国基督教所处的国际环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等方面来阐述基督教中国化的时代性挑战和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4.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做好当前宗教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深入分析了当前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过程中面临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宗教思想建设落后、法治意识淡薄等6个方面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要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做好政治引领工作、加强宗教思想建设等8个方面举措。  相似文献   

5.
宗教中国化不仅是政策命题,更是关于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适应的科学命题。研究我国各宗教发展过程和一般性规律,可以发现宗教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主体性要素、客体性要素和相适应过程。其本质是多要素多层次互动发展的相适应过程,以主体间互动共识为基础,以主客体相互作用为关键,实现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化方向上互动适应。结论启示,宗教中国化实践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把握过程性、遵循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宗教工作定位上提出了宗教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在本质上提出了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在方向上提出了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在方式上提出了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在路径上提出了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宗教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新境界,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推进宗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不断推进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始终关系着各宗教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走向。宗教的长期性决定了宗教中国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关键在于引导各宗教在宗教思想、教义教规、道德文化、组织体系等方面,与时俱进地同我国国情、社会制度、时代要求、主流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对接,始终沿着中国化的方向传承发展,不断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通过关注宗教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前沿动态,梳理当代宗教中国化概念形成的学术背景,对学术史上出现的类似概念关系和差异进行辨析。进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把握对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解,阐释宗教中国化的当代内涵与现实愿景。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他在本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又对宗教中国化做出了重要指示,为宗教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推进宗教中国化要以促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五个认同"为目标,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宗教文化所具备的优良传统,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宗教对话交往有利于消解民族冲突;推进宗教中国化有利于防止境外宗教渗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侵蚀。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不动摇。我国宗教要坚持中国化方向,就要切实增进国家认同,进一步凝聚政治共识、思想共识、文化共识和价值共识,推进宗教话语的中国化,不断提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论述蕴涵着丰富的理论政策内涵。佛教自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起,就开启了它的中国化进程,经过历代不断发展,在中国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对我国宗教发展的中国化方向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的详细论证与分析,针对如何真正实现中国化,坚持按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而非“个别结论”的中国化;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唯有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彰显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哲学的主要问题是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围绕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证明和本体论证明,经验哲学的代表人物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及托马斯·阿奎那宇宙论证明,就此讨论基督教哲学中信仰与理性,这种思想传统不仅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而且对于近、现代的西方宗教思想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中国化指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宗教,主动或被动地按照所处时代的中国社会之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属性和状态,从而与时俱进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过程。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考量因素,包括教职人员中国化、经典著作汉语化、场所建筑中式化、仪式仪轨本土化、神学思想传统化、政治意识自主化、宗教发展时代化等。当前我国宗教中国化面临着境外宗教渗透、高层人才缺乏、神学思想建设落后、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应当以思想引领、团体建设、人才培养、依法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着重在"导"字上下工夫,不断推进宗教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在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必然选择,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而适应中国社会以求发展的核心表现,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学习、认同和接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新时期,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的历史作用仍然值得认真探讨和借鉴。新时期加强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研究,必须明确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的现实意义和目的,找准加强“会通儒学”现象研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在基督教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打着基督教旗号的邪教活动屡禁不止,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政治渗透不断加剧,基督教界内神学思想导向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汉传佛教丛林清规是僧伽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对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的适应;二、“普请法”是清规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它与中国封建社会以一家一户为生产、消费单位的自然经济形态完全相契合,也是禅宗发展的客观要求;三、丛林清规及其“普请法”对佛教的中国化,对规范僧尼生活、培植僧尼的宗教感情,实现寺院自养等方面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佛教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是外来宗教中国化最成功的代表,其中国化经验对于其他宗教在当代中国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河北省佛教历史悠久,发轫于河北的临济宗和赵州禅等佛教思想是历史上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改革开放后,河北佛教界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积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取得了中国化的新成绩。本课题通过对河北省125个佛教活动场所进行问卷调查,梳理河北佛教中国化的现状及经验,以期为新形势下党和政府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拷问,包含三个可能性前提: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是何",即中国化所指"是什么"?实质问的是"被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本真"的马克思主义二者的差异属于什么性质?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何可能",即中国化"为什么"可以成立?实质问的是马克思主义可能移植中国吗?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可能",即中国化"应当怎么化"才是有效的?实质问的是中国人如何解释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本文就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哲学追问,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