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美英两国去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沙漠之狐”军事打击后,伊拉克和美国分别发动统战攻势,前者希望阿拉伯联盟牵头,建立一个泛阿拉伯反美统一战线,后者则力图拉拢某些阿拉伯国家,重建海湾战争时的反伊联盟。这使阿拉伯国家面临抉择,伊美对抗的形势更趋复杂微妙。美英...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3月8日至17日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以色列、叙利亚以及苏联和土耳其进行了访问,重点是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磋商海湾战后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有关问题。但据《纽约时报》报道,贝克此行对解决中东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海湾战争实际上并未给(解决)阿拉伯以色列问题带来多少新思想”。 随着海湾战争的结束,阿以问题突出了。在海湾危机期间,一些阿拉伯国家曾批评美国政府在对待以色列侵略和伊拉克侵略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而美国政府要员为了拉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拉克也曾多次许诺:在解决了伊拉克问题之后,美国将竭尽全力解  相似文献   

3.
大马士革专电约旦政府九月二十五日决定全面恢复同埃及的政治、外交关系。这是自一九七九年埃及同以色列签定戴维营协议,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同它断交以来第一个阿拉伯国家同埃及恢复外交关系。约旦的这一行动引起了阿拉伯国家和其他有关国家的不同反响。摩洛哥、伊拉克、苏丹、美国和以色列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阴云难消本刊特约记者周锡生联合国专电今年以来,国际政治舞台上最富戏剧性的事件莫过于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不管是虚张声势还是确有其事,作为这场危机主要对立双方的伊拉克和美国在今年初都摆出了大动干戈的姿态。如果不是俄罗斯、中国和海湾阿拉伯...  相似文献   

5.
开罗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触发的海湾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之久。外国军事卷入造成的严重军事对峙仍在继续,而寻求和平解决这场危机的外交活动也在多方进行。 以美国为一方,以伊拉克为另一方的军事对峙不断升级,战争危险急剧增加。阿拉伯国家痛切地感  相似文献   

6.
吴毅 《瞭望》1990,(36)
伊拉克8月2日大举出兵占领科威特之后,美国、西欧等西方国家迅即对此作出了强硬反应,不仅向海湾地区紧急调去了大量海、空军力量,而且还派驻了大批地面部队。部分阿拉伯国家也为了应付危机组建了多国部队。事态的发展使由伊拉克引发的一场地区性危机陡然升级为国际性危机,成为世界关注的最大“热点”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3,(1)
本刊驻大马士革记者拱振喜报道:叙利亚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也是反对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最坚决的阿拉伯国家之一。巴沙尔-阿萨德2000年上台执政后,从阿以冲突的战略全局考虑,致力于建立开罗—大马士革—利雅德政治轴心和大马士革—德黑兰—巴格达安全战略和经济轴心,并视伊拉克为叙利亚的“战略纵深”。  相似文献   

8.
法国独立外交的胜利本刊特约记者杨京德巴黎专电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与伊拉克达成协议之后得到了缓解,法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新闻媒介称,法国努力促成了联合国与巴格达的协议,在阿拉伯舞台上恢复了法国的形象,并使联合国部分摆脱了美国的控...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武力攻打伊拉克的同时,已制定一项对整个阿拉伯世界进行政治改造的“宏伟战略”。此项战略的目标是从伊拉克入手,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对阿拉伯世界逐步进行改造,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铲除产生伊斯兰极端思想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以实现美国独霸世界的总体战略。 在实施这一“民主化战略”进程中,美国也将面对一系列棘手问题。对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实施,无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8月2日突然侵占科威特,阿拉伯各国反应强烈。它们都认为这是阿拉伯内部事务,应由阿拉伯人自己解决。但不同国家对这个事件有不同认识,实行阿拉伯人自行解决原则的具体主张实际上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1月17日一个无月色的夜晚,从美国的军舰上,从沙特阿拉伯的陆地上,数以百计的飞机和巡航导弹,飞向北方和西方,袭击了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轰炸目标。巴格达火光烛天,声震大地。伊拉克用导弹还击。一场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另一方的现代化战争终于爆发。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11月3日至10日对巴林、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苏联、英国和法国进行了访问,同这些国家领导人以及在沙特同科威特的埃米尔、在埃及同中国外长就海湾局势举行了会谈。用贝克行前的话来说,此行目的是为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兵压境海湾,有关萨达姆流亡的传闻骤起,一些西方媒体也乘机大加炒作。萨达姆是走是留?伊拉克是战是和?成为新年伊始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东国家特别是伊拉克周边国家明白,一旦美英对伊开战,它们将深受其害。最近,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一直在积极进行外交斡旋,希望伊拉克问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试图劝说萨达姆主动下台,流亡到诸如白俄罗斯、埃及、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等国,以避免一场日益临近的战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10,(42)
<正> 阿盟特别首脑会议召开。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特别首脑会议9日在利比亚海滨城市苏尔特开幕。改善阿拉伯国家共同行动机制、推进阿拉伯国家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是会议的两个主要议题。会议还讨论了巴勒斯坦局势、伊拉克问题、苏丹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专电 海湾危机爆发已两个多月。目前,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另一方的对立双方妥协的前景模糊、渺茫,而这场危机升级为战争的迹象却有与日俱增之势。 伊拉克方面;萨达姆总统已多次明确宣布,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美国如果动武,伊拉克将不惜鱼死网破地打一场“圣战”,届时海湾地区的油田将被破坏殆尽,美军将血染沙漠。据报道,伊拉克政府已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区及科威特部署了约26.5万地面部队和2200辆坦克,伊拉克的火箭分散设置在境内各地待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去年2月中旬,埃及、约旦、伊拉克、阿拉伯也门4国元首在巴格达签署协议,宣告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紧接着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5国首脑在马拉喀什签署了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成立条约和分阶段实现马格里布一体化的文件。 这两个新的阿拉伯地区性集团是阿拉伯世界团结合作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的结果。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22个国家近两亿人口的阿拉伯民族  相似文献   

17.
邵杰 《瞭望》2003,(10)
正当联合国围绕伊拉克问题是战是和的争论进入最紧要关头之时,阿拉伯世界3月初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了一次首脑峰会,阿联酋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一项要求萨达姆放弃政权并离开伊拉克的建议颇为引人注目。 阿拉伯峰会实行“集体一致”原则,每个成员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阿联酋明知此建议不可能让首脑会议采纳,为何还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这里面,反映了阿联酋与其背后的海湾国家以及主办国埃及在当前伊拉克问题上的利益考量。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3,(11)
综合本刊驻外记者的报道:近来的一些迹象表明,一些国家为避免伊拉克战争爆发,正在筹划让伊拉克领导人放弃政权的方案。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3月1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提出萨达姆自动下台并离开伊拉克的建议后,此类传说版本颇多。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分析人士认为,萨达姆有可能考虑自动下台,以避免战争。 据3月7日出版的黎巴嫩《未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2,(45)
事件 伊拉克1日表示,伊拉克响应广大友好国家和阿拉伯兄弟国家的呼吁,同意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第8次缔约方大会,经过10天艰苦漫长的谈判于1日在新德里落下帷幕。与会169个国家的部长一致通过了《德里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间,关于美国要军事打击伊拉克一事,国际社会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一些国际组织及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反对美国对伊拉克使用武力。国际社会为什么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这种反对是否会阻止美国“倒萨”的军事行动,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战略企图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