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聚焦     
《江淮法治》2009,(16):4-4
全国将开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行动 公安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银监会决定,自2009年8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淫秽色情违法犯罪,铲除淫秽色情网站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2.
法政新知     
《江淮法治》2010,(4):5-5
“两高”明确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犯罪行为适用法律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自2010年2月4日起施行。这一司法解释针对利用五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犯罪及其利益链条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刑事案件法律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3.
4月13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等部门发布公告:为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自2014年4月中旬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打击"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与以往专项行动不同的是,此次行动持续时间更长,打击力度更大。这种"运动式"治理网络淫秽的模式虽然见效快,但是仍然不乏质疑之声。长久看来,治理网络淫秽信息仍然要纳入法治轨道,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10,(4):4-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自2010年2月4日起施行。这一司法解释针对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犯罪及其利益链条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刑事案件法律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5.
一场史无前例的网络扫黄风暴,正起于青萍之末。 自2009年11月开始,中宣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九部委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这次行动声势浩大,效果惊人,权威媒体如此评价: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网络色情围剿战。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副作用不可低估,不法分子日趋猖獗,通过网络传播淫秽物品,进行色情表演,网上制作传播病毒,发起黑客攻击,利用交友网站实施网络诈骗,开办网站聚众赌博,发帖贩卖枪支……近日,全国专项行动办公室公布了2008年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行动的“七大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副作用不可低估,不法分子日趋猖獗,通过网络传播淫秽物品,进行色情表演,网上制作传播病毒,发起黑客攻击,利用交友网站实施网络诈骗,开办网站聚众赌博,发帖贩卖枪支……近日,全国专项行动办公室公布了2008年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行动的"七大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规定,广告商赞助淫秽网站构成犯罪,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对网络淫秽电子信息涉罪行为没有明确规定,但《刑法》第363条和364条对淫秽物品犯罪作出了规定,《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三个关于网络信息的犯罪,其中涉及发布网络淫秽电子信息的涉罪行为,在立法解释及相关法律中也有关于淫秽物品犯罪的规定。"两高"在2004年和2010年分别发布了两个司法解释,对网络淫秽电子信息涉罪行为进行规定。文章认为,在刑法上,我国存在对淫秽电子信息规制范围过窄、传播淫秽电子信息行为定罪标准不明以及对未成年人保护欠完善等问题,因此,应扩大刑法保护范围,进一步明确传播淫秽电子信息行为的定罪标准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0.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击淫秽色情网站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6日,“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组织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坚决查处一批大要案件;坚决摧毁一批淫秽色情网站;清理扫荡一批网上诈骗、赌博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完善一套有效防范和及时打击网上淫秽色情活动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住网上淫秽色情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以促进我国互联网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上淫秽色情活动呈泛滥之势,淫秽色情网站内容不堪入目,国内互联网上黄毒泛滥令人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公害。日前,由公安部等14个部门(单位)联合开展的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已在全国打响。  相似文献   

12.
简丹 《政府法制》2007,(14):4-5
从2007年4月开始,中宣部、公安部、文化部等十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联合组织开展的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目前,进行了三个多月的专项行动,有力地遏制了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蔓延的势头,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网络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一场史无前例的网络扫黄风暴,正起于青萍之末。自2009年11月开始,中宣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九部委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这次行动声势浩大,效果惊人,权威媒体如此评价: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网络色情围剿战。这次围剿战的重点目标,是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色情信息。随着扫黄的深入展开,近日中国法院网报道称,最高法将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涉及手机淫秽色情网站的犯罪分子彻底严处。关停网站、侦破案件、网络资源重新报备等一系列的举措,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有效遏制网络黄毒的滋生蔓延。扫除一个色情网站胜过一百位教师的循循诱导,胜过一百位母亲的苦口婆心,胜过一百位父亲的严厉教导,胜过一百本好书的日日熏陶。这是网民们的留言,也是他们的心声。这场围剿战,战正酣,战正未有穷期。为此,本刊组织了这组稿件,从网络色情的发展渊源,到网络扫黄的战斗历史,再到全球视野内网络反色情的他山之石,向读者全方位介绍2009年岁末开始的这场大规模扫黄风暴。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4,(9):34-34
在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针对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泛滥的现象,信息产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对未经许可擅自提供互联网接入、托管服务和虚拟空间出租服务、利用手机代收费提供信息服务的专项清理整治。  相似文献   

15.
近半来,网上淫秽色恃活动呈泛滥之势,淫秽色情网站内容不堪入目,国 内互联网上黄毒泛滥令人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社会公害。日前,由公 安部等14个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已在全国打响。  相似文献   

16.
青梅 《政府法制》2008,(14):30-31
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因其危害的严重程度被称为“网络毒品”。近年来,网络新技术不断出现,在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被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用来制造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这些信息严重危害网络和社会秩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而网上裸聊作为一种变了味的网络聊天,从其出现时就备受关注与指责,但是裸聊该不该治罪,治罪到底该适用哪条法律,仅仅依靠法律手段是否能将艳照传播、网上裸聊等网上色情业一网打尽呢?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视野下的网络扫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非 《检察风云》2010,(3):12-13
有关淫秽色情者历来是我国政府力图消灭的社会“毒瘤”。自上个世纪80年代始,我国政府前后进行多次扫黄专项行动。不仅扫黄工作被纳入有关部门的考核内容,色隋也与赌博、毒品一同成为社会主流舆论和意识形态打击、抵制的对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网络色情内容在网络利益链的驱动之下迅速泛滥。由于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网络色情对他们的影响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于是网络扫黄声浪高起亦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8.
《法人》2009,(12):11-11
今年以来,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了针对手机网站淫秽色情信息的打击治理行动。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当前淫秽色情网站有泛滥、蔓延之势,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败坏社会道德风尚,诱发多种犯罪活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为有效清除淫秽色情网站,坚决打击网上淫秽色情活动,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从今年7月中旬至“十一”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现就专项行动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互联网的又一部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遵从表达自由、信息自由与权益保护相平衡的原则、互联网发展与互联网规范相互协调的原则,对管辖、诉讼程序、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披露义务、避风港规则、互联网媒体的过错判断标准、个人信息保护以及损害赔偿等问题作出了规定。本文对司法解释的规范意旨和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