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厚翠 《法制与经济》2009,(12):133-134
新型生育文化是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形成的生育文化,是长期推行计划生育的结果,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必须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切入点,通过各种途径,把先进的文明和现代婚育观念传播和推广到千家万户,引导人们走出传统的经验主义的生活,最终走出传统的生活模式和生育模式,实现新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婚育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新型生育文化是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形成的生育文化,是长期推行计划生育的结果,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必须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切入点,通过各种途径,把先进的文明和现代婚育观念传播和推广到千家万户,引导人们走出传统的经验主义的生活,最终走出传统的生活模式和生育模式,实现新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婚育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与费孝通乡土重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思想界兴起了关于乡村建设的各种思潮,在各家学说之中,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自己的乡土重建思想。即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以农业为基础的已趋衰落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这一思想既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自身传统的迷恋与回归,而是一种将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巧妙的"嫁接"。对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6年,山西省襄垣县北底乡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提出了"以党带村、依法治村、科教兴村、环境美村、农业稳村、企业强村"的新农村建设"六大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在韩村、东垴头村稳步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在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社会发展的特殊地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分析了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以期能为我们推动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格局。检察机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应从服务党的工作大局、落实为民宗旨出发,综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手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建国 《政府法制》2007,(23):50-51
创建文明和谐单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转变国税作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我局"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张梓太 《法学评论》2014,(3):199-201
正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同时,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时隔五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在中国愈加成为一门显学。在环境  相似文献   

9.
"四大文明"协调发展,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能保持动态的平衡,四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可持续的发展。不断促进"四大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引申,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郑键婕 《法制与社会》2013,(17):179+18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积极服务和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检察机关肩负的重大政治、法律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谢建雄 《法制与社会》2013,(29):281-281,283
"生态文明"这个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刑事犯罪的力度,保持生态资源健康永续发展,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谐稳定而作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视阈下考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利用改造自然思想"、"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系列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思想成果。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程中的系列思想成果,呈现出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历史逻辑,体现着我们党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理解把握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历史性跃升,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大原则,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全局。政治文明是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系统,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组成。把依法执政这一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落到实处,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要培养宪政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建设;加强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加强依法行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理论的新发展;"依法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就的检验标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苦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无为"政治哲学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内涵,吸取其合理内涵,正确处理有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可为执政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认为执政党在执政的实践中,要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7.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面对西欧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的形势,提出俄国革命是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序幕"的思想,这是进行世界革命的社会主义战略思想。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时,他鉴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国家能够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的事实,提出苏俄进行新制度建设并在欧洲树立建设"榜样"的思想。为了达到苏俄树立"榜样"的目的,他提出了实现全国电气化、开展对外贸易、实施新经济政策等手段和途径。这是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战略思想,即以苏俄新制度建设的成就对欧洲各国施加社会主义影响的思想。上述列宁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转变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具有思想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受到了亿万人民的热烈拥护.一个时期以来,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精神文明的具体要求.诸如"文明经商"、"文明行医"、"文明行车"等等,举不胜举.在这股春风的吹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领导人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后,制定了"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方针,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实践过程中的失误,原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指导思想却走上了"多"与"快"的极端。本文就此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三农"问题解决带来了新的思维。本文着重从小额贷款制、"三农"保险、助学贷款制度等方面论述可如何建立服务于"三农"新思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