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如何是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参有了过失,他的父亲曾皙拿棍子打他。曾参休克倒地,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站起来就问他的父亲:“您受伤了吗?”鲁国人都赞扬曾参,并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对守门的人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己以为没有罪过,派人去问孔子为什么不让曾参进门。孔子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去舜的事吗?舜作为儿子,用小捶打,他就站着不动,用大棍打,他就逃走。要找他干活,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要想杀他,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暴怒的时候,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棍打,这就不…  相似文献   

2.
他是一位职业编剧。近几年,他编剧并投拍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写父亲的。我问他,是因为父亲情结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大街,很重的心事,正透过他的神情向外弥漫。他说,10年前,就是在这条大街上,我把我的父亲弄丢了,一直都没有找回来。他说,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的“糊涂病”越来越严重了。我知道父亲惠的是“失智症”,于是,我回了趟家,决定把父亲接到城里,找大医院瞧瞧,看有没有办法缓解病情。他说,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父亲上医院。当时,人很多,公汽很挤,我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跟紧我,但车到站之后,父亲还是不见了。  相似文献   

3.
《传承》2006,(Z1)
毛泽东:再不发动文化大革命,老的、中的、小的都要挨整了。谁也没有料到,甚至连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事先也毫不知情。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突然抛出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一发表,旋即引起争论。以后发展的情况表明,姚文元的文章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信号。以彭真为首的中央“文革”五人小组,1966年2月初开会,就批判吴晗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认为要把这场讨论置于党中央的领导下,要降温,要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会议最后制定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简称《二月提纲》)。…  相似文献   

4.
41年前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中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回忆。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突然刊发了姚文元炮制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诬陷吴晗同志撰写的《海瑞罢官》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姚文是江青一手策划的。毛泽东同志同意发表这篇文章,而且给予极大的重视。他把发表这篇文章看作是“甩石头”,用以打破他所不满的那种沉寂局面。这便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4):60-60
谁也没有料到,甚至连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事先也毫不知情。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突然抛出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一发表,旋即引起争论。以后发展的情况表明,姚文地的文章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信号。  相似文献   

6.
陈长江  舒云 《同舟共进》2009,(12):38-39
1966年上半年,73岁的毛主席一直客居南方,他先后巡视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武汉等地。7月16日,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15公里。7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毛主席与记者的谈话和社论《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同时刊发毛挥手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着这样一个为后人传颂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蔡(?)的人,他向自己的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有打下借条或合同。不多年,他的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金子还给朋友的儿子。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接受,笑着说:“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曾口头告诉我这回事。”蔡(?)说:“借条在我心里存在着,不在纸上,心中  相似文献   

8.
<正>1993年3月27日,疼爱我们的父亲走了,走得很匆忙,未能等到清明节,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父亲穿军装多年,天职使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真正与父亲朝夕相处,保持近距离的接触,是在父亲的生命即将走完人生历程的那二十几天中,幸亏父亲给了我们一个亲近、服侍和报答他的机会,否则,我们做子女的会因没能尽孝而抱恨终生!那天,我正在单位三楼开会,有人告诉我:"你父亲病了,家中来电话,让你直接到医院去。"我愣了一  相似文献   

9.
沉重的爱     
《沉重的爱》作者江海心,是一位残疾儿的父亲,12年前,当他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夫妇选择了哺育她,尽管当时就已确诊小孩为严重智残;12年多来,他们费尽心思,把无限的爱倾注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他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痴呆儿的父亲,不论我们生育她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负担,不论我们的家庭因此出现了什么样的艰难,我都有义务把她的生命延续下去、这不仅是人道,是人的情感良心,更重要的是,不管她懂不懂,知道不知道,我和妻子都是用同样炽热的心去爱她的,尽管这爱又无奈又沉重。” 下期将推出《采访人生》,作者吴菲将讲述她采访三个患同样绝症的孩子的父母,并携手努力挽救他们时所感受到的一份震撼。  相似文献   

10.
正当经济理论界深入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上海《社会主义政治经验学》一书时,我们还没有忘记《商品自述》这篇煊赫一时的奇文。继姚文元的《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这两篇反党黑文出笼之后,“四人帮”的御用工具《学习与批判》,紧锣密鼓地抛出景池的《商品自述》。这篇长达两万四千字的时髦商品说,通过对自己“生平”、  相似文献   

11.
胡适     
胡适,原名洪驿、嗣糜,字希疆、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5岁那年,中日马关条约的订立,使得胡适的父亲胡傅不得不离开台湾台东县太爷的职位,不久就客死厦门,母亲谆谆教诲胡适遵循父亲的遗愿,“以学为人,以期作圣”。1904年,不到十四岁的胡适来到上海求学。在这之前,他已从《水浒传》开始接触了三十多部小说,又点读了朱熹的《小学》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前者,他  相似文献   

12.
姚文元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有关媒体为此发布了一条只有一句话的消息,这是符合新闻规律的,毕竟,在今天,知道这位昔日风云人物的已经不多。对姚文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考察视角,最方便、最容易入手却又常常被忽略的正是“文人”这个角度。不论给姚文元冠以什么样的称号,“文棍”、“文痞”、“文化刽子手”,或者“以文学、文化为幌子的政治阴谋家”都无法否认姚文元是个“摇笔杆”的。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而我却偏偏是少年就读了水浒,而不知愁滋味的少年读水浒,留下的还真不仅仅是好汉们的义薄云天。毛泽东他老人家青年时代的行囊中,始终有水浒和三国在,长征时有同志说他:你就靠三国水浒孙子兵法打仗?毛主席反诘道:你读过吗?我觉得这句话也应该是对全中国人民说的,什么洋玩意儿都没有土生土长的东西好使。毛主席在他的《矛盾论》中用三打祝家庄来阐述唯物辩证法,说得真是精妙绝伦:"《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  相似文献   

14.
<正> 电视连续剧《邓小平》摄制组结束了在江西半月余的拍摄,转战杭州、上海。 3月9日凌晨,参与杭州外景拍摄的剧组部分演职人员赶到杭州。在早春的寒瑟中,他们下榻于以环境幽静著称的空军疗养院,而不远处,正是拍摄所需的外景地西湖国宾馆——即毛主席当年来杭州时曾住过的“刘庄”。次日一早,还没睡足的剧组人员便到西湖国宾馆一号楼附近选景拍摄。执行制片彭军告诉记者,为了赶进度、合理安排,剧组在杭州只有一个上午的拍摄时间。在这里拍完后,摄制组将马上赶赴上海。  相似文献   

15.
1960年农历10月8日,农民贺晓秋溘然长逝了。弥留之际,对儿子贺凤生说:“你要把这年下面发生的一切告诉毛主席,要让毛主席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为了完成父亲的临终嘱托,贺凤生于这年的农历11月28日来到了北京的中南海新华门,对警卫说:“我要找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精辟地指出:“韩愈以文为诗;有些人说他完全不知诗,则未免太过,如《山石》,《衡岳》,《八月十五酬张功曹》之类,还是可以的。”在这里,毛主席对韩愈的诗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了他“以文为诗”的缺点,肯定他的《山石》等诗。毛主席对韩愈等古代诗人一分为二,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体现了“古为今用”的精神,对我们批判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对“四人帮”以儒家为名,妄图把韩愈一棍子打死的有力批判。  相似文献   

17.
张业赏 《春秋》2010,(3):26-29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与《海瑞罢官》同样历史背景下产生,具有同样主题和作用的山东的《孙安动本》在“文革”中遭受了与《海瑞罢官》几乎相同的命运。《孙安动本》起初是柳子戏.后来拍成电影.在“文革”之前曾长期在国内演出和放映,影响极大。《孙安动本》与《海瑞罢官》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也是歌颂“清官”戏.并与现实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谓山东版《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18.
易水 《两岸关系》2001,(2):27-29
去年4月20日,湖北《襄樊日报》新闻观察周刊头版头条刊登了谷城籍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员,现任北京黄埔大学校长的王慧成到襄樊招收黄埔大学“襄樊扶贫办班”的长篇通讯。 这个消息传到了居住在谷城县城郊,现年83岁的毕玉兰老太太那里,兴奋得她一夜没有入睡,王慧成的突然出现,又勾起了她对别离了52年的丈夫的深深怀念。她对二儿子李明德说:王慧成我认识,当年在老河口,我得知他是谷城老乡时,还曾告诉过你父亲。他一定还  相似文献   

19.
<正>《百年潮》第5期刊登董必武之女董良晕的回忆文章,摘登如下。1956年春节,我随父亲董必武、母亲何莲芝在上海过春节。由于父亲是中共一大代表,2月22日,上海市有关方面邀请他到一大会址陈列馆视察。他当场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句题词出自《庄子》,是说有些事情开始时极其微小,不被重视,后来却发展壮大起来,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句富有哲理的题词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我毁了自己”──一个故意杀人犯的自白曹树胜1997年3月28日,我将被押往刑场。我悔,我恨。此时此刻。我只想告诉人们:人生在世,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良心,人在江湖,什么都可以玩,但不可以玩法律。一1977年10月23日,我来到了这个世上。父亲歪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