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四川省遂宁市"救急难"试点的实施概况2014年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被选为"救急难"试点地区,为此遂宁市制定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意见》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遂宁市实现了临时救助制度审批权限下放,1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和街道;最后还不断完善互济性救助,实现"定点帮扶"和"结对帮扶"。"救急难"工作开展后,遂宁市安居区整合了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后,"救急难"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一项重点目标而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为进一步推动"救急难"工作深入开展,笔者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查阅档案资料、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陕西省铜川市"救急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一、统筹推进"救急难"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建章立制,为"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2014年5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救助制度承担着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保障重大责任。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救急难"的托底作用,2015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300个"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和地区。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救急难"的实现路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积累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张军 《今日浙江》2014,(14):36-36
正近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常委会听取关于《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起草情况汇报时,强调社会救助必须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善用法治方式着重解决"救不到"、"救不了"等问题,切实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权益落到实处。社会救助扶危济困,体现政府公共责任,维系社会底线公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后一道防护线。我们要抓住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民政部、财政部在全国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被确定为综合试点单位,在制度整合、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取得了"先行"经验,工作成效得到了广泛好评。以"大救助"理念整合制度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为社会救助搭建了一个制度体系的框架,明确了"8+1"的救助体系和"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泉港区深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江阴:"智慧救助"助力兜底保障江阴市全面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改革,初步创成智慧救助服务品牌。一是强化集聚集成,完善顶层设计。开展以"1+N"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救助改革探索。"1"就是一个救助中心,建设县级社会救助中心,打造线下实体机构和线上"智慧救助"双线服务平台。"N"就是多项内容集成。通过项目、数据、资源、监管的集成,整合教育、人社等部门的60个救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首次将"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明确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方针,推动了"救急难"开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扶贫开发形势下,必须做好"救急难",切实发挥好补短板、托底线作用,避免或减少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文章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对"救急难"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剖析推进"救急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四严"措施抓实施.一是严定救助原则.坚持政府关爱、社会扶助、救助贫困、促进发展、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的指导原则,低水平救助、低标准实施、探索性建制的操作原则,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定原则,动态管理、一年一审的管理原则,资金专户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保障原则.二是严审救助对象.按照"一优先六救八不救"确定救助对象.  相似文献   

9.
<正>宁政发[2015]4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以下简称《办法》),推进我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办法》的重要意义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首次将"救急难"、疾病应  相似文献   

10.
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我区 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北京市人民政 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京政 发[2005]8号),《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 办公室关于建立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 度的通知》(京救联办发[2005]1号)、《北京市 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制度有关问题的 通知》(京民救发[2005]164号)等相关文件精 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深入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四川省社会救助实施意见》,创新建立"1+8"城乡特困群众帮扶机制,市、县财政按上年度公共财政1%预算投入资金,不断强化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全覆盖建立"一门受理"等工作机制,不断织密社会救助"救急难"网络;整合部门、社会各类资源,不断夯实民生民本"可持续"基石,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制度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白决 《创造》2015,(8):30-31
<正>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家庭或者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实现应救尽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最近正式印发,《意见》提出,到今年9月底前,全省全面建立起临时救助制度,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家庭或者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全面"兜底"。根据最新救助标准,符合条件的救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21,(3):61-61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聚焦救助政策精细化、救助服务智慧化和群众需求多样化,创新"支出型贫困救助""救急难"等系列新政策,大力推进"精准保障示范区"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聚焦救助政策精细化,救助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展。一是创新完善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让"夹心层"家庭"困有所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20,(4):38-39
山西省:"九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山西省民政厅下发通知,进一步落细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明确要求全省民政部门做好九个方面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一是认真摸排特殊困难群众生活情况。进一步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对民政兜底保障对象全面排查。生活困难的第一时间给予救助,有感染或隔离的持续跟踪,无防护措施的积极协调解决,切实做到"应帮尽帮、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5.
见危不救主要是指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重大财产处于危险状态或者公共利益受损时,行为人有能力救助而不予救助以及有能力协助救助而不进行协助救助的行为。根据行为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身份"型和"特殊身份"型的见危不救。对于"普通身份"型的见危不救,各国步调基本一致,确定了其非犯罪化的趋势,而对于"特殊身份"型的见危不救,像美国、意大利等大多数国家都已将其纳入刑法之中,而我国刑法尚未对此予以明确。目前,对特定主体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应当犯罪化的讨论依然激烈,反对者多担心其入罪会导致道德法律化以及影响刑法的谦抑性等弊端,但综合社会伦理和法律基础等各方面因素,考虑到人格提升、刑法完善以及当前世界刑法的整体趋势,将特定主体的见危不救行为犯罪化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通过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就业关联动态管理机制、社会救助联动机制、社会再融入机制,全方位提升低保对象生活、就学、就医、就业水平。一、建立低保对象主动发现机制为补齐补牢"应救未救"的社会救助工作短板,金堂县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低保对象主动发现机制。一是建立了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包组、村(居)民小组长及网格管理员、党员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层层压紧压实困难群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杭州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的困难群众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初步构筑起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8.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线、救急难"的功能,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2018]23号,以下简称《意见》),从救助对象的范围与类别、审核审批程序的优化、救助标准的制定、救助方式的完善,以及组织保障的强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临时救助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增强临时救助制度兜底保障能力,强化社会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增强社会公平正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吉安市各级民政部门勇担重任,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全面提升了吉安民政民生服务保障水平。坚持保障扶贫"三抓好",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一是抓好"救急难"。依托"救急难"工作机制,在乡镇民政所、街道办事大厅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为每村配备1名村级民政专干,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社会救助服务网。二是抓好"两衔接"。积极做好农村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衔接,扶贫部  相似文献   

20.
共话减灾     
正2016年2月25日,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减灾救灾工作,对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减灾救灾工作目标,对2016年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浙江、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甘肃8省(自治区)分别就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救灾装备建设、农房集中重建工作、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受灾人员救助标准制定出台、自然灾害救助管理办法制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