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善意取得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让与人,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交付于买受人后,若买受人取得动产系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所有权,原所有权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善意取得具备的要件:受让人必须是有偿取得财产,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必须是善意的,善意取得的客体必须是可以自由流转的普通流通物,建议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2.
对非法拘禁导致被害人自杀死亡的案件,能否认定为"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存在全面肯定说、全面否定说、重要原因说、客观归责说等多种观点,导致对同类案件要么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要么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存在将因果关系、结果加重犯和实质数罪混为一谈等问题。一方面,应当肯定非法拘禁行为与被害人自杀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另一方面,肯定因果关系并不表明对行为人必须以"非法拘禁致人死亡"论处。因为在非法拘禁这类封闭的作案环境中,行为人对被害人的生命安全负有保护义务,有义务防止被害人自杀或他杀事件的发生,未履行这种保护义务的,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视罪过不同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应与非法拘禁罪(基本犯)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保护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法律制度.善意取得应具备下列构成条件:一、善意取得者为一般主体,单位和个人均可成为善意取得的主体.二、主观上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善意取得的标的必须是法律允许流转的财产.  相似文献   

4.
对于非法拘禁罪之结果加重犯,"重伤"的判断原则上应以行为时为准,"死亡"的判断应以综合说为据"重伤"与"死亡"应能客观地向非法拘禁行为归责,非法拘禁行为必须制造出导致"重伤"、"死亡"的不可容许的风险并使之现实化行为人对"重伤"、"死亡"的主观罪过只能是过失。  相似文献   

5.
论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 ,其目的在于保障交易安全 ,维护交易秩序。善意取得的适用要求转让人必须是对该财产无处分权的占有人 ;受让人取得财产时是善意、有偿取得 ,且也实际占有该财产 ;该财产必须是法律允许流通的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使原所有权人丧失该财产的所有权 ,其损失只能请求转让人予以赔偿 ,受让人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的财产必须是法律允许流转的动产.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应出于善意.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交易活动从内容到形式应是合法的.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必须是通过交易日有偿取得财产.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广西绑架勒索、非法拘禁犯罪活动愈演愈烈 ,发案逐年上升 ,社会危害性越来越严重。然而 ,绑架勒索、非法拘禁犯罪活动的隐蔽性 ,使侦察工作增加了极大的困难。不断地完善打击防范对策是公安机关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股票善意取得以持有股票的权利推定效力为逻辑前提,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善意取得则以工商登记的公信力为逻辑前提,二者均以实现交易安全为价值追求。然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以登记为公示方式,发生无权处分股权及善意取得的几率有限。隐名出资形成的名义股东处分其名下的股权属于有权处分,缺乏适用善意取得的前提。股权毕竟不同于物权,在适用物权法第106条关于物权善意取得的三个要件时,必须考虑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绑架,扣押人质的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遍及全国。据材料提供,北京市91年1—4月份共受理因债务纠纷引发的此类案件21件,比90年总数还多6件;陕西渭南市91年1至5月侦破非法拘禁案件,其中“人质型”非法拘禁案25件,占64%,安徽省1988年立非法拘禁案2件,1989年  相似文献   

10.
在非法转让他人注册商标的情形中,原商标权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之下可以要求非法转让人承担侵权责任、违约责任或者不当得利的返还。原商标权人还可以主张受让人是恶意的,进而否定受让人善意取得商标权。非法转让人尽管是非法转让,但是在受让人善意取得商标权后,非法转让人可以依据合同关系向受让人主张价金支付请求权。而如果受让人无法善意取得商标权,那么非法转让人就必须向受让人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对于受让人而言,他可以主张善意取得商标权,从而阻却原商标权人的权利追及。商标善意取得的适用,需要限制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这些条件包括商标交易过程存在欺诈、犯罪、误导公众之虞等。  相似文献   

11.
人性人道人权应在善意的引领下成为法律的核心价值内涵.法律对人行为的定性是一种价值评价,而这种评价的标准必须是一种善良的标准.人本思想应内化于刑法,人性本善应成为立法者的内心确信,人道的教育刑理论应作为刑罚支撑,而在人权保障方面应注重人主体的差异性与主观方面的道义性.在立法上主张善意的应然法思想,司法上主张法官的善意解释原则,刑法只有在善意原则的指引下,才能实现保障人权的法律追求,成为人类良知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践中索债型非法拘禁类案件情况复杂多样,处理上存有较大分歧.有必要就此罪的特征、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非法拘禁时间长短、债务性质对定罪的影响等问题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3.
董事无限制的超期任职,从表现而言妨害了股东选举董事的自由意志,而深层次则是剥夺了股东对董事会乃至公司的控制权,对股东利益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应当限制董事超期任职行为。  相似文献   

14.
民事案件超期审理产生的负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影响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落实,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本文就此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民事案件超期审理异议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与国外立法比较,不动产的善意取得是我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扩张.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基础和理论基础是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的出发点,分析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要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其他强制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近些年来,人权问题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然而非法拘禁案件却有着逐年增多的趋势,随之也使一些问题浮出水面,比如婴儿、精神病人能否成为本罪的对象、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转化犯以及从重情节、索债型非法拘禁等相关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研究本罪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善意执法例外,是美国迄今为止在限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方面最为重要的例外规则。在制度源流上,该例外规则缘起于Sheppard和Leon判例,即合法化警察善意地相信司法官;后发展到善意地相信法律、善意地相信令状、善意地相信表见代理人、善意地相信电脑记录等;在立法上,更有进一步扩张善意执法例外规则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从本质特征上看,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而非一元社会,是一个公民社会而非臣民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而非人治社会。如果用“社会分层”理论来分析,和谐社会应有三大标志:其一,合理的阶层流动机制,而非封闭阻隔机制;其二,公平正义的阶层分配机制,而非贫富悬殊的不公机制;其三,互惠互利的阶层利益机制,而非利益的互损机制。鉴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善意取得制度的本质是法律对所有权的安全与对交易量的保障之间博弈的结果.在票据法中票据的善意取得具有与一般善意取得制度共通的表征.由于票据法的特性,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又与一般善意取得制度有着不同的特色.通过对票据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善意"的分析,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中需要重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人是票据法律关系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当事人。善意取得人享有票据权利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善意”,而如何界定和区分“善意”与“恶意”是该问题的核心。票据权利的行使和保护影响善意取得人的实际利益和票据制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