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有条桑者,盗夺桑不能得,乃自创其臂,诬桑主欲杀人:久系不能辨、惟济取盗与之食,视之,盗以左手举匕箸。惟济曰:“以右手创人者,上重下轻,今汝创特下重,正用左手伤右臂,非尔自为之邪?”辞遂服。  相似文献   

2.
<正> [原文]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相似文献   

3.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今悟:读书在悟,悟情、悟趣、悟理。"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刘勰)。趣者,文之脉。悟得浅,浅尝辄止,始勤终怠;悟得深,大彻大悟,淋漓痛快。  相似文献   

4.
1 案 例丁某 ,男 ,30岁 ,无业 ,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并拟予劳动教养。拘留期间 ,丁某突然提出 9年前其左上臂被刀砍伤致桡神经受伤 ,现遗有左腕、左手指不能背伸的残疾 ,要求免于行政处罚。为辨真伪 ,办案单位遂委托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对被鉴定人丁某进行检查时见左上臂中段外侧有一横形长 12cm陈旧性瘢痕。左腕、左指下垂 ,伸腕、伸指不能 ,左臂近端肌力V级 ,远端肌力V级 ,肌张力正常 ,无手骨间肌、鱼际肌萎缩。拇指可对指 ,感觉正常。肌电图示 :左肱桡肌轻收缩时 ,时限延长 ,电压增高 ;左桡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意见 :左桡神经…  相似文献   

5.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是既判力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判决的既判力在一般情形下仅发生于当事人之间.这一原则不仅有助于纠纷的终局解决,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同时能够为没有参加诉讼的案外第三人的民事权益提供程序保障.作为既判力相对性原则的例外,确定判决对于诉讼系属后的承继人及为当事人或其承继人占有请求之标的物者,亦有效力.为他人之利益而作为原告或被告者之确定判决,对于该他人也有效力.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尚未明确规定既判力相对性原则.这一原则的缺失导致了民事诉讼法在第三人权益的程序保障方面存有重大缺陷,也造成了实践中第三人撤销之诉适用的混乱局面.应当完善既判力制度,确立既判力相对性原则,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限制在确定判决既判力相对性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既判力固然是一个实用的理论工具,但是既判力的主语,通常被限定为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文书,且既判力的功能旨在维护裁判文书所确定的权义安排.那么,公证执行证书,作为公证机关签发的执行依据是否具有既判力,成为一个非常有必要探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代<从政录>中说:"世之廉者有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这个分类颇有些见地,就是今天,对于我们的反腐倡廉教育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命关天 !死刑乃夺命之刑 ,故为关天之刑 ,不可不慎。天何谓 ?公正仁义之至也。死刑复核 ,乃载天之命 ,公正仁义之昭彰也。然如何复核 ,是乃程序之制 ,故又足称关天之制。但此制之行每每未能一以贯之 ,或因时而异 ,或因人而异 ,或因策而异 ,终未能成一定制。陈永生文取之实案 ,直陈要害 ,又旁征可鉴之制 ,终立文之旨趣。直陈大道 ,曲涉关隘 ,平白敦实处已明大义 ,当与前文有异曲同工之用  相似文献   

9.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法研究百期之际,蒙王泽鉴先生厚爱,截获先生一宏篇大作"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展卷拜读,为其立意、方法、内容和资料慨叹观止之余,亦为今日大陆民法学和比较法学界得一大文窃喜也!不揣冒昧,敢说此文乃该领域鲜见之精湛作品,足可为今日明日法律人治学之范式。就其立意而言,此文绝非就题论题,而是用意高远,不啻在探讨研究具体法律制度原理,更在阐释一种世界观和人文思想,展现一种治学境界,指引一种治学路径。就其方法而言,不仅以理论教条论述之,更以司法判例实证之;不仅有大陆法律分析,更有英美法律概括;不仅对当下问题进行发掘,更对未来问题予以展望。此文既可为比较法学方法的一种示范,又可为民法学和其他部门法学的一种指引,比较法学和部门法学在此文中得到可谓完美的结合。就其内容而言,大陆有关人格权讨论既久,然深刻者少,而对隐私权如此深入、缜密和充实且有历史感、时代感和立体感之著述至今未见。读之豁然开朗,悟之别有天地。比之时下侵权行为法立法和学术讨论,一望可知深浅,静心研读,必可从中获得良多启发。就其资料而言,远近中外,学说判例,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千丝万缕,抽丝剥茧,恰似天地经纬尽在股掌把握之中。治学之如此大气潇洒,细致严密,非一日之功可得,非大家所不能也。感佩之间,谨将此大文一无保留分期献之以飨法学界同仁。此乃本刊百期之荣幸,亦为本刊百期之厚礼。  相似文献   

10.
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此处文章由远及近、由大及小 ,远及中美关系发展 ,近涉美国对华政策 ,大处着眼国际背景 ,小处探究具体制度 ,宏观微观把握得当 ,且有用心思考分析之心得 ,乃一整体了解中美知识产权制度相对存在之状态的可读之文。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向不乏新闻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因几束鲜花又被曝光了一把:据英国媒体报道称,法国审计院公布了对总统个人消费的审计,其中他给妻子布吕尼购买鲜花的开销,每天竞高达660英镑.消息传出,舆论自然又是一片大哗.  相似文献   

12.
"刑"字的本义为残害肢体的肉刑,后来引申泛指刑罚."灋"字的本义是在神判之后令其离去、离开,亦即放逐."聿"、"律"本为一字,"聿"字有区分之义,引申为界限、标准等义,"律"字因此而被用为音律、法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文明于"西方中世纪之神判法的观点,已被世人所普遍接受和认可。就此原因,从思想层面入手可将其归纳为二大因素:一则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像西方一样以宗教神权而立国;二则中国封建社会奉行"儒法合治"的法律传统。但是,为何中国封建法律和刑罚被曲解百年之久且至今仍未完全消融呢?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有二,一为外因,即西方人强加于中国封建刑罚上之"印迹",掩盖了史实的真相;二为内因,即古今部份国人思史、正史失之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14.
在3月11日上午的广东团分组审议会上,有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就许霆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代表们的观点比较统一,他们认为,"许霆案判得太重了一点",而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郑红更直言,办案应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民党史稿(4)·伍秩庸博士墓表》称:“论者谓国人得为外国律师者,公为第一人。”这位伍秩庸,大名伍廷芳,乃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和奇人。说他是名人,是因为他是香港第一位华人“太平绅士”,又是清末膺命修律的两大臣之一,还先后两任清朝驻美大使;辛亥后他以  相似文献   

16.
新来的刘局长对局里的一些门门道道儿不懂.举个例子来说吧,上任四个月了,刘局长竞一次都没病过.以往的局长上任没几天,就住进医院了,局里的人都得去看望.  相似文献   

17.
王波 《研究生法学》2004,19(3):45-51
文题中的“法理”二字,乃取广义解。盖因世易时移,且现代意义的法律和法治本身就是舶来品。我在这里无意把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思想一一剪切,作为现代法治的注脚,得出“《礼记》中也有限制行为能力人之规定云云”的结论(“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曲礼上)。我的兴趣在于厘清并找寻《礼记》的内在理路,以“本我”  相似文献   

18.
导言 纵观古今,横看中外,法律为社会稳定之根本.是非曲直之争,善良邪恶之界,以法判定;惩恶扬善,法不以强而惧,不以弱而弃,惟以公正为本,故被世人喻为"天平".法官,以执法、护法,维护公正为天职,因而恶者惧,善者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民二庭这个人民满意的先进集体,一个年青化、知识化,充满活力,讲求效率的法官群体.  相似文献   

19.
&lt;华商报&gt;9月2日第6版刊登“2001年我省高考作文满分卷“&lt;竞选市长&gt;一文,读后不禁使人愕然,这样一篇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的作文竞能得满分?……  相似文献   

20.
知县审石     
<正> [原文] 彭永思知楚雄县,精于治狱。某官解饷至省会,破鞘得一石,失银二百两。适君至省,挚骡卒属治之。君察石有虫窝,非道涂物,可无向卒求也。因以手量石,问曰:“石轻于银,尔骡负银,左右轻重必均,几何曾欹否?。”卒悟曰:“某日出店即欹”。君曰:“吾归途当察之。”归,载石舆中,途遇石相类者辄取之。计已十数矣,皆不甚类。至某店,从屋后得石绝类,乃暗置袖中。纵骡夫归,呼店主及某官从者曰:“今日但看我审石!”取十数石令自比较,皆曰:“不类。”徐出袖中石示之曰:“类乎?”则曰:“类”。君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