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07年2月6日凌晨,湖南靖州西门外刑场,一名年轻的革命者面对绞刑架昂首而立,他怒斥身边的刽子手:“我要流血,为何绞之?”他决意用自己行刑法场的悲惨情景来励革命者之志,警醒全体国民,他就是湖南著名烈士禹之谟。禹之谟,号稽亭,1866年生于湖南湘乡县一个商人家庭。1900年,禹之谟在上海参加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事泄失败,逃往日本。1902年,他从日本购买一批纺织机械回国,在安徽安庆设立毛巾厂,次年迁往湘潭,改为“湘利黔”织布厂,又逾年,该厂迁省城长沙。他把工厂作为革命活动的掩体,积极从事革命…  相似文献   

2.
1948年9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刑场上,几声枪响过后,国民党临狱的行刑记录薄上写下了五个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1934年2月13日下午2时,在陕北瓦窑堡南门外刑场上,刽子手的枪口对准了一对年轻的革命夫妇。枪声响了,子弹从他们头部穿过,两位革命者倒在血泊中。其中的女革命者名叫任志贞,时年仅20岁。 任志贞,原名任海棠,1914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一个贫农之家。她的父亲任广盛是一位  相似文献   

4.
1927年7月4日晚,国民党反动军警将一个年轻的革命者押赴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这位革命者昂首挺胸,视死如归。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毫不理会。几个敌人强把他按下去。但敌人刚一松手,这位革命者一跃而起。敌人恼羞成怒,再一次将他强按在地,以乱刀残忍地将他砍死。这位壮烈牺牲的革命者就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  相似文献   

5.
陈永红 《广东党史》2010,(12):16-19
<正>在那长夜漫漫、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有多少忠贞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视死如归,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捍卫党的事业。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畔的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32-32
“我们共产党是穷人的党,蒋介石这个卖国贼,是帝国主义的狗腿,他双手沾满革命人民和共产党人的鲜血,我死没关系,还有其他人,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共产党总有一天会胜利!……”这就是叱咤风云,英名赫赫的闽东革命领导人詹如柏,在刑场上向乡亲们作的最后一次演讲。1935年3月18日的清晨,福安赛岐镇岗哨林立,戒备森严。詹如柏脚戴沉重的铁镣,被捆在椅子上抬往黄土岗刑场,他顽强地昂着头,神态自若。詹如柏的演说句句如尖刀直刺敌人的心窝,恼羞成怒的敌人急忙指挥手下人快动手。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困难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刘林松 《广东党史》2007,(3):15-19,39
腥风血雨的年代,突然降临的生死关头最能考验一个革命者。1929年8月24日至30日这彭湃生命中的最后7天里,彭湃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贞。——作者手记8月24日。经远里12号。新闸路巡捕房  相似文献   

9.
朱国祥 《党史纵览》2014,(12):53-54
正黄远安,谱名黄治安,1906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街道黄湾组(当时属河南省商城县南乡),父亲黄永兴,母漆氏,在3兄弟中他排行老三。18岁那年,黄远安跟随同乡、后来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徐立清来到漆氏宗祠参加"青年读书会";20岁时,他在第八区农协会任小组长,从事农运工作,不久,转入农民自卫军;21岁时,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0.
古今那些贪官以其恶劣的行径走上了自绝之路,他们留下的悔恨诗也促人警醒。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所有罪犯在站到绞刑架下时,都会成为劝人为善者”,此言甚是。  相似文献   

11.
冯晓蔚 《党史纵横》2013,(9):38-39,47
黄诚,1914年5月16日出生,河北省安次县调河头村人。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和清华地下党组织及救国会的同志一起,组织全校同学参加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是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2.
革命的航船     
许久文 《湘潮》2021,(2):19-20
我们常常说中国革命像一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驶向胜利的彼岸。而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党领导的革命的一些重要节点都有船的影子,是一艘艘大船小船、木船铁船、新船旧船搭载着革命者驶过湖泊,渡过江、河、海,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相似文献   

13.
一根据近年从何量澄烈士家乡——湖南省宁乡县沙田乡找到的《何氏二修族谱》记载,何贤立的次子是何承述,行六;何承述的长子是启琳,字玉书,号淑予,行一;何启琳的五子是佑秋,号量澄.何承述的三子是启璿,字玉衡,号琥璜,学名瞻岵,行五,也就是何叔衡.如此,何量澄便是何叔衡的亲侄.何叔衡到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带上了何量澄.  相似文献   

14.
1927年4月28日下午,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第一个昂然走上了反动军阀的绞刑台。与他同时遇难的19位烈士中,有一位女子,她身材瘦弱但神志从容。  相似文献   

15.
这位女性就是朱德的妻子——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伍若兰。她26岁,正是青春勃发的年龄,便血洒赣州城。  相似文献   

16.
李桂杰 《党课》2012,(20):83-85
那的确是一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以往回忆过去,更多的是关心革命的辉煌壮烈,以及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7.
吕芳文 《湘潮》2006,(11):1-1
“革命者自称革命是不够的。”这是中共早期党员、学运工运领袖、北伐军著名战将蒋先云的座右铭。1927年5月7日,他在《敬告本团官佐》的公开信中表明:“自称革命是不够的,革命者是必要从工作上去表示他的努力。尤其是在困苦艰难之中,枪林弹雨之下,能表示他能坚忍能牺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我认识熊雄的时间是1927年1月间,见面谈话只有3次。熊雄同志个子不高,精明强干,外沉内热。当时我刚从北方到广州,住在北伐军政治部后方留守主任孙炳文家。孙意我去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并介绍我去黄埔找熊雄谈谈。月初,我去了黄埔,熊雄接待很热情,对我到黄埔任教表示欢迎。同时坦率地谈了他所知  相似文献   

19.
陈惠惠 《世纪桥》2011,(13):5-7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华侨,他不仅在近代教育、政治、金融、建筑等领域颇有建树,而且还在国民卫生方面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陈嘉庚先生的国民卫生观主要体现在居住环境卫生、身体康健卫生、医药救护卫生等诸多方面,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对现代国民卫生观念的形成以及现代国民卫生体系的最终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阮雪梅  胡善德 《世纪桥》2011,(17):54-55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环境进行矫正,以实现其再社会化和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存在价值,其有利于罪犯的人性化转变,但同时社区矫正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