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尽管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但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受近期美元持续走强的影响,并非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走势就此出现拐点,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2.
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发展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而金砖国家因在最近十多年的优异表现而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异军突起的动因和特点何在?未来持续赶超面临哪些瓶颈?金砖国家崛起及其相互间合作强化会对全球新兴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及全球治理格局变化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考察这些经济体的追赶式发展趋势及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不仅有助于推动这些经济体自身的成功崛起并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进步与繁荣提供有益启示,总结新兴经济体发展规律,还能更好地理解全球化加速背景下世界发展动力结构与治理结构变化趋势,有助于探讨全球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全球治理结构优化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到新兴经济体,全世界被拖入经济衰退的泥潭,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稍有好转,炒作人民币升值和诽议中国汇率的噪音又甚嚣尘上。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参众两院议员;到缺乏良知的御用经济学家,接二连三抛出要求人民币升值言论和文章。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其真实目的一是为了推卸美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责任:二是想以此迫使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三是通过美元贬值减轻美国的巨额债务负担;网是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应汲取日本“广场协议”的沉痛教训。擦亮眼睛,认清美国炒作人民币汇率、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实目的,坚定地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和有序升值,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使人们对"金砖国家"(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打头字母缩写)这些新兴大国的快速崛起能否持续产生了怀疑。为什么这些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何玉长 《求实》2016,(1):35-45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带来持续的经济衰退。经过这场严重的经济衰退,2011年前后全球经济处于后危机时期,发达市场经济体挣扎在萧条与复苏之间,新兴市场经济体率先复苏后又放慢了经济增速。2013年开始,全球经济逐渐复苏进入经济新常态。比较两大经济体的反危机的政策效应,分析其市场经济的体制特点和经验教训,对我国新常态经济的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以来,伴随着美元贬值以及中国出口与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人民币升值论”在国际上甚嚣尘上。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的讨论又趋热化。事实上,关于人民币应当升值的说法源于自去年年底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认为人民币汇率基本随美元汇率变动而进行调整,美元贬值人民币也跟着贬值;而中国的出口和外汇储备一直在迅速增长,因此人民币应当升值。更有甚者,据此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言外之意是中国要对有关国家的经济困难负责任。然而,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主权中的核心部分,汇率政策的制定、实施、调…  相似文献   

8.
2019年世界经济将延续2018年的下滑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多数新兴经济体均出现制造业低迷、经济增长乏力迹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也双双走低;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下降;石油价格震荡下行,黄金价格不断攀升,美元保持升值态势。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多重风险: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前景黯淡,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水平居高不下;逆全球化潮流涌动,贸易战不断升级;主要经济体应对经济下滑的政策空间减小。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美国打压中国出口和高科技企业发展,欧美国家对中国投资审查更加严格,"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实施存在外国政府违约风险等。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出新举措:进一步加快贸易多元化,支持高科技制造业发展;密切跟踪各国的外资政策和法规,推进投资更加务实规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沟通与合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精准的货币政策,力争将各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开篇的话】全球视野下的四川跳出盆地看世界,跳出盆地看四川。2011年的7月,让我们把目光跳出盆地,看看外面的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缓慢,新兴经济体经济恢复迅速,很快从刺激增长过渡到遏制过热。2010年,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达到10.3%、9.7%和7.5%,这表明世界正处于一个由新兴市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全球贸易驱动的新"超级周期"中。  相似文献   

10.
<正>陈东晓、叶玉在6月26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正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新兴经济体势力的相继崛起,改变了原来的经济治理体系力量格局。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出现分化的总体态势。这使得未来新老力量发展格局与前景尚不明朗。在领导力量分化和不明朗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公共产品供应不足问题将更加突出。二、新自由主义治理理念的主导  相似文献   

11.
出口导向──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成功的“诀窍”美国学者帕克·卫柳在1994年第5卷第2期《亚洲经济学杂志》上就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成功的“决窍”及其意义发表如下看法: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是战后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国家和...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2,(4)
主题: 2006年世界经济走势. 意义: 2006年,升息将是全球经济的主题.在经合组织经济体与新兴市场之间,新兴市场中经常项目强健者与薄弱者之间,不同类型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将出现明显的分化.有限的资金怎么花?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政府为巩固霸权地位不计后果地滥发钞票,新兴经济体不惜代价地增持外汇储备,全球金融危机是两股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全球金融危机旋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危机,是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凸显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宇燕 《求是》2013,(3):55-57
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经济增长在低位徘徊,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全球经济复苏至今已3年,但复苏步伐依然沉重。2012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显示:2012年世界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6):19-1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人民币汇率并不是思考中国司题的正确方向。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有利,但不会解决美国所有经济问题。他指出,按照IMF的数据模型,只有人民币升值20%,并且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货币也出现类似幅度升值,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才会增长1%。布兰查德强调说:“很清楚,美国经济仅靠此不足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6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评论说,全球市场正在遭遇一场抛售资产的危机,从股市到大宗商品,从发达经济体到新兴经济体,几乎全都跌跌不休且跌幅迅猛。目前的这场危机,究竟"是适时的回调,还是近期内将会爆发重大的全球危机的征兆?"尚无定论。在最近的市场危机中,中国因为经济增长放慢、人民币小幅贬值等等,似乎成为全  相似文献   

17.
《党员干部之友》2023,(9):46-47
<正>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制造业一直是国际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主战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与重组,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在抢占制造业竞争高地,美欧日印等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政策动向尤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规模优势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12):76-76
韩国央行——韩国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韩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8亿美元.环比增加13.9亿美元,增至今年1月份以来最高水平。韩国央行表示,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欧元走强,使欧元资产换算成美元后的价值增加以及韩国外汇资产运营收益增加。截至今年3月底,韩国外汇储备规模排在全球第七位。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内阁府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去年8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当时就以13390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的12880亿美元。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这组数据意味着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杨艳新 《党课》2011,(15):82-85
今年以来,通货膨胀成为热点话题。放眼全球,黄金价格扶摇直上,大宗商品涨声一片,食品价格不断攀升。新兴经济体、拉美、非洲通胀率接近两位数,发达经济体通胀预期重燃,世界陷入难以抑制的通胀阴影中,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