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风而逝     
一个冰雪消融的星期天下午,我到郑州丹尼斯购物。丹尼斯路对面是河南省中医院,熙熙攘攘的人流与大大小小的车流汇在一起,拥挤难行。一个年轻的警察站在人流车流中指挥着交通。当他一转过身,却见他两腮各糊着一大块白药布。不少人从他身边走过时,都要好奇地看着他。有人问:“你咋了?”他说:“没事儿,害炸腮。”   “咋不请病假?”   “人手少,排不开。”   一位 70多岁的老太太从医院走出,手里提着一个小布包,在路边残冰处差点滑倒。   年轻警察忙跑过去搀住了老人。   “您这么大岁数了,看病咋不让人陪着?”年轻…  相似文献   

2.
他悉心照料村里百余位老人,甚至自掏腰包给他们发红包,却称是“国家补助”。 2014年2月9日,浙江省象山县阴冷刺骨,大雪纷飞。在大徐村,和来自省内多地的公安干警一起,数百位老人抹着泪,在寒风中冒雪送别一个民警。他叫徐祥青,今年48岁,在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工作。2月5日,他永远地离开了村里百余位“爸妈”。  相似文献   

3.
《上海机关动态》2007,(12):29-29
近年来,闸北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以“人才工程”为抓手,以“市级优秀公诉人”评选为品牌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公诉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公诉人才,先后涌现出“全国十佳公诉人”和“上海市优秀公诉人”8名,成为全市唯一届届都有市优秀公诉人的基层检察院。  相似文献   

4.
《天津政协公报》2001,(3):45-45
—位93岁高龄的老人,1988年6月27日在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推选为民建中央名誉主席。此人就是胡厥文(1895—1989)。因为高寿,德高望重,人们都称他为“厥老”,但其精神很好,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所以“厥老”并不老。  相似文献   

5.
小品调侃的“人没了,钱没花完”的“悲剧”,最近发生在樟树市鹿江街办边街唇委会晏公巷居民杨克宽的身上,邻里帮他料理后事时,发现这个终日以拎垃圾为生的老人留下近百万存款!说是“悲剧”,是因为没有亲戚愿照顾与杨克宽相依为命的哑巴妹妹,却只对他留下的巨款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报载,某地一老人在公园散步时,遇到一个自称是他老乡的人,并通过提及老人的几个熟人取得了老人的信任。该“老乡”称自己正在买车,但钱没地方放,要求放在老人家中,老人便信以为真。这时过来一个“傻子”,拿着一沓钱在老人面前晃  相似文献   

7.
不管是在国企下岗分流之风盛行的前些年,还是就业环境颇为严峻的今天,河南新乡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直备受瞩目,很多下岗工人都称其为“救命恩人”、“民间伟人”,她就是被评为“中国杰出女性”的芦彩文大娘,因为当过八路负过重伤的丈夫姓苗,人们都称其为“苗老太”。  相似文献   

8.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09,(11):31-32
他是一位和世博会有着难解之缘的特殊老人,他是一位海外华人中的杰出社会活动家和商界领袖,他是一位素有“民间大使”之称的美籍华人,他,就是蒋一成,一位致力于促进和发展中美关系,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活动不遗余力的爱国侨领。  相似文献   

9.
她是来自温州市检察院公诉处的赵海霞,自1996年进入市检察院工作后,先后代表浙江省参加第二届全国“优秀公诉人”竞赛,被评为全国“优秀公诉人”并获得优秀论辩奖,曾当选温州市“十大”优秀青年,温州市“优秀公务员”;两次获省、市“优秀公诉人”,连续两年获温州市“严打”先进个人,市优秀检察官,2005年被评为温州市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年龄     
幽默的人永远年轻。在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堪称“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就是这个道理的活生生的明证。 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上,曼德拉出席并领取了“卡马勋章”。在接受勋章的时候,曼德拉发表了精彩的讲演。在开场白中,他幽默地说:“这个讲台是为总统们设立的,我这位退休老人今天上台讲话,抢了总统的镜头,我们的总统姆贝基一定不高兴。”话音刚落,笑声四起。 这时,主持人为老人搬来一把椅子,请老人坐下演讲。曼德拉在感谢过主持人之后说:“我今年八十二岁,站着讲话不会双手颤抖,等到我百岁讲话时你…  相似文献   

11.
虽然已是70岁高龄,孙启华的身影还是每天准时出现在沙河阅兵村的场地上,悉心而严格地纠正水兵方队士兵们的动作。在训练场上,年轻的队员们都亲昵地称他“老爷子”。  相似文献   

12.
在李立自命为“石屋”的工作间里,挂着两幅极其珍贵的照片。一幅是年轻的李立与齐白石老人的合影,一幅是他与白石大师同桌进餐的亲密镜头。今年76岁高龄的李立,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自幼喜爱艺术,早年毕业于湖南华中美术学校,后就读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深造,颇受齐白石老人器重与青睐。在他18岁时,白石老人见到  相似文献   

13.
张星珍 《浙江人事》2009,(11):38-39
在全国引智系统和杭州市人事系统,提起原杭州市外国专家局局长吴巍(现任副巡视员),很多人都会把他和老黄牛的形象联系到一起——几十年如一日,总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默默耕耘。他虽年近花甲,却总是神采奕奕,加之属牛,所以很多比他年轻的同志都亲切的称他为“牛哥”。的确,  相似文献   

14.
“赶马的老大哥,得闲么来坐坐!”每天早上10点钟光景,当88岁的杨发东老人茶足饭饱,到剑川县沙溪乡寺登镇的四方街溜达时,街坊们都会这么招呼他。如果时间还富余,老人就会任意踱进一家小店,和大家一起聊聊天,摆摆古。老人的故事多半和马帮相连,赶写生涯占去了他一生中三分之二的时间。13岁那年,年轻的杨发东为了找口饭吃,同时也为了实现做点大事的心愿,背井离乡,来到鱼米之乡沙溪。“多好的地方啊,坝子宽敞敞的,黑苇江清亮亮的,我一看就不想走了,倒插门也干!”老人回忆道。当时的沙溪是剑川的小金华(剑川县城所在地),南…  相似文献   

15.
凌君 《台声》2001,(11)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悠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台湾新闻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把老人称作“银发族”。多好的比喻啊,这是辉映着雪山之光的群体,因为岁月的积累而饱含着聪慧。尽管儿女成人,颐养天年,许多老人的银发之下,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活出快乐健康的余生”成为众多老人的信条。乐观是无价之宝在台北的一个老人协会里,有一个“银发族”的宣言,颇有启示性:“银发族”…  相似文献   

16.
于浩 《中国人大》2010,(6):46-46
在天津市民嘴里,有这样一串神奇的电话号码,他们称之为“拨拨就灵,拨拨就灵”(电话号码88908890的谐音)。称它神奇,是因为无论是家中的下水管道堵塞、老人需要请保姆,还是在大街上迷了路、汽车抛了锚,只要拨打这个服务热线,不出5分钟,话务员就能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并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迅速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7.
万海水,一个人如其名,有着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慈祥老人。他不仅是广州万钧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也是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的名誉会长。无论在广州还是在台湾,熟悉他的朋友们都亲切地称他和他的妻子为“万老”和“万妈妈”……  相似文献   

18.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马鞍山市因为有一家大型钢铁企业,便有了“钢城”之称。高中华老人就是钢城人。他一辈子没念过书,连个“-”字也不认识。他26岁那年去的台湾,直到1988年初,迈着瞩珊的脚步跟着别人去台北办理申请回乡手续时,他傻眼了——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他不知道他的老家在何方,不知怎样才能回到自己的老家。这位76岁的老人双手捧着台湾当局发给他的回乡探亲证书一筹莫展,迟迟不敢迈出新竹半步。直等到1991年遇到一位同乡后,他才像个孩子似的跟着那位同乡,迈着艰难的步履,经香港、南京回到了他阔别了半个世纪的马鞍山市卜塘镇凤山村老…  相似文献   

20.
晁珊珊 《小康》2013,(12):92-95
在接任今日美术馆馆长后,31岁的高鹏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美术馆长”,他本可以找个国际一线艺术家合作,高调亮相;也可以带着中国年轻的明星艺术家去国外办展,向国际发出“中国的年轻声音”,但他都没有,而是默默地选择了在美术馆“清理下水道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