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儿女就仿佛是父母的连心肉,从吃、喝、拉、撤、睡到上学受教育.处处疼爱得无一丁点儿空儿,一直到闭上眼睛离开尘世而告终。养育、关怀、教育儿女成了父母的终生义务,在经济上则永远是子女们的“债务国”。父母所有的钱、物、力,只要需要,儿女们尽管享受,父母却时时刻刻无条件地供给着。关于“啃老”,儿女们似乎认为天经地义,合理合法。这一现象在农村已形成庞大的气候,令人十分担忧。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字表明:民国目前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钱财.有5%以上的老人家庭出现“啃老”…  相似文献   

2.
过去20年中,日本20多岁到30出头的男女群体中,未婚者比例迅速蹿升,“不”婚成为时尚,思想传统的父母们却对此颇为忧虑。于是近几年日本出现了一种婚介机构组织的未婚男女父母们的聚会,这些以前干着急的父母们现在纷纷上阵,为自己的儿女选夫择妻。不过,这可同以前的包办婚姻不是一码事儿。父母出马总部设在日本北部城市札幌的“安”婚姻介绍事务所,就是倡导父母聚会潮流的先锋。该公司上月才刚刚在东京一家宾馆举行了一次小有规模的父母聚会,共有60位年龄在25至42岁间的女性和55位年龄在25至44岁之间的男性成为聚会父母们交流选择的对象。组…  相似文献   

3.
总也长不大     
云溪子 《小康》2013,(7):102-103
儿女在父母眼中总也长不大,原因有二。其一,儿女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小辈,自然有几分"孩子气";其二,心理上的"惯性",在父母眼中,儿女是"孩子"的代名词,三四十岁的儿女,仍然是孩子眼下,做儿女难,做父母也难。做儿女难处多多。现在的青年人大多晚婚晚育。人到中年,孩子还只有那么丁点儿大,半点儿离不开大人;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工作上正在爬坡期,职称、职务、项目,一样接着一样……做父母的难处也不少,尚且不说为儿女张罗钱买房子、为儿女的婚事操心、被啃老,仅仅家务活儿就够难的了。  相似文献   

4.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法则,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都无法抗拒,人同样不例外。老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死是生命的最终归宿。老和养老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几十年前指出,中国社会的养老是“反哺”式的养老模式,而西方社会是“接力”式的养老模式。在传统中国社会家庭具有育幼和养老的功能,未成年的儿女由父母的劳动成果养育成人,至父母年老体衰时,由成年儿女的劳动成果赡养父母。养育儿女对父母来说是自己为养老进行储备,即“养儿防老”。赡养父母对子女来说,是自己对父母养育储蓄的延期支付。在西方社会,父母尽义务抚养子女,子女到一定年龄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组成自己的家庭,然后又尽义务抚养自己的子女。家庭养育子女基本上是像接力赛  相似文献   

5.
社区就业悄然“问世” 在福州市二化社区的老人活动中心里,70多岁的张沛光老人向笔者说道:“建国以来,咱们的经济发展了,城镇化也快了。再看看住的房子、吃的东西,可比建国那会儿强上百倍。年轻的时候,你根本就不敢想象会有现在这样的好生活!”不过,也有让张沛光老人不顺心的事。“现在,时间变得重要起来了。邻居们每天都在赶时间啊,弄这个忙那个的。儿女们出去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家,有点孤单。”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4)
<正>婚姻是至少关系两个家庭的公事,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总要组建起家庭,"中国式相亲"开启的全新相亲模式展示了家庭观念的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父母们正确、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去年年底,《中国式相亲》节目在东方卫视首播,第一期节目成功率高达60%,两对年轻男女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中牵手成功,彼此满意。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比收视率更火爆的网络争议,最激烈的观点质疑这种"父母陪儿女相  相似文献   

7.
王瑛 《世纪行》2007,(8):58-58
夜晚的汉口江滩,绿影轻摇、喷泉幻妙。武汉的居民们迎着清爽的江风,或三两信步、或成群起舞,年轻的家长带孩子在水池边玩闹嬉戏、白发的父母在儿女陪同下锻炼身体……好一个亲水、亲绿、亲民的江滩!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0,(1):60-60
中国儒家的家庭理想中,父母生儿育女是为了“防老”,是为了给可能出现的病残、意外损失保险,所以,养育儿女是一种投资。儿女长大后,必须无条件地“孝敬”、回报长辈,要在经济和精神上回报老人。  相似文献   

9.
“我每月抽烟得花 500元,手机费需 200元,加上吃饭,其它费用……这工作工资太低,这班我实在上不下去。”这是一名年仅 20岁的保安员,无视公司纪律,擅自离岗之后,经理找他谈心时说的话。“那么,我们一部分保安员就靠这每月的工资来养家糊口,他们的儿女要上学,体弱多病的父母需要照顾,他们的日子又是怎么过的呢 ?”经理问道。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年轻的保安队员们,如果你真的不知道的话,下面的文章或许能给你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天经地义。作为儿女.对父母的感恩和尽孝要做到“三个能够”。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读者,知道什么叫“等路”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特别是在热闹红火的中国传统春节,在家的哪一个不盼望在外攒钱的亲人早点回家团圆?父母牵挂儿女,儿女惦记父母,弟妹思念哥姐,于是乎,此时家门口的路就成为一块被亲情踩踏的热土,  相似文献   

12.
家书抵万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之所以历久而不衰,是因为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2002年10月,笔者从学生记录自我成长的《自我评价报告》中欣慰地发现了一首又一首的现代“游子吟”:“从穷山沟里出来的孩子哪个不想扬眉吐气,哪个不想让劳累一生的父母晚年幸福?”想起父母那日益衰老的脸,心里不觉一酸,两行热泪滚了下来。父母的爱,我暂且不说,就凭他们望子成龙那一腔执著,虚度年华的你,良心何在呀!”我对不起父母日夜为我操劳的那颗心,我对不起…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全职儿女”,是指与父母同住,通过承担家务劳动和提供精神慰藉换取父母经济支持的青年,形成“父母发薪、工作在家”的特殊代际实践。“全职儿女”现象与老龄化加剧、经济预期放缓、内卷泛化等现实问题相连,是部分青年面对升学就业压力策略性选择的社会避险机制。从个体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社会风险三个视角逐层分析发现,该现象是青年更为复杂深刻的反向逆行选择,体现自我探索成本加剧与回应社会时间焦虑;是青年与所在家庭的现代性碰撞,丰富了代际实践的内容;是风险社会中青年发展困境、家庭韧性及后疫情时代“疤痕效应”的综合展现。为避免该现象持续发酵,需切实改善青年就业现状,并重视青年问题中家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80岁生日的时候,许多人目睹祖国的巨大变化,都有不少的话要说。这里,我也说说我自己,为着对党特别的深情。 我于1965年5月出生于河口县距离中越边界只有几公里的一个偏僻苗族山寨。父母只字不识,是地道的苗族农民。由于没有文化,过去他们吃尽了各种苦头。不用说计算数字,就是简单的以物易物,十有八九都是吃亏。为使我们做儿女的不再重过父母那样的日子,当我们到了读书的年龄,父母都让我们上了学。然而,在“文革”期间,哥哥和姐姐们小学没有读完,就都回了家抢工分。1976年“文革”结束后,哥哥才被保送到云南民…  相似文献   

15.
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以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诗经》上说:“父母生我,鞠我,顾我,携我,长我育我,欲极之德……”意思是说,父母生我、养我,出入抱我,一切照顾我,长大些又教育我,父母对我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说文解字》说,孝即…  相似文献   

16.
邓道坤 《政策》2010,(1):11-13
上世纪70年代末,我是一名人民公社党委书记,虽然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我始终忘不了基层政权的重要性,忘不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忘不了农民生活的艰难。现在,在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的多为“70后”、“80后”的年轻同志,岗位相同,但社会环境、经济体制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杨曦 《时事报告》2014,(9):46-47
2014年的“母亲节”,对于志愿者李银丝来说不同寻常。一大早,她就提上礼物带着儿子,来到“空巢妈妈”马金萍老人家结对帮扶。她说:“身为女儿,希望为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七夕"节时,带着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众多丰富多彩的相亲盛会在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浪漫上演。说是相亲大会,实际上到场的年轻人很少,大部分替儿女当"红娘"的父母已俨然成了相亲会的主角。对此,很多儿女们却并不领情。有人认为:"父母包办相亲"在省了儿女时间的同时扩大了双方的选择面,并可让年轻人更好地投入工作;也有人认为父  相似文献   

19.
现今社会的快节奏使不少年轻人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循环,而个人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与此同时,随着衡量标准的转变,也使选择恋爱对象的范围变得十分局限。在传统观念为主导的中国社会,且不提70年代,80后的独生子女们到了28岁还找不到对象,急在心里的肯定是父母。于是在北京的一些大公园里,父母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的儿女相亲,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公园"相亲角"。而在风景如画的杭州万松书院,同样聚集着为儿女寻觅另一半的双亲。  相似文献   

20.
陈燕 《公民导刊》2007,(5):42-43
重庆杀人犯王维秀在被执行死刑前写下了一封血的遗书,她恳求政府给予她的三个未成年儿女照顾和关怀,由此,记者想到了这样一群人——死刑犯的子女们,他们的成长之路,既没有父母的关爱,同时还要承担公切线犯罪留下的社会歧视,应该说,他们是父母犯罪的直接“埋单”人,但他们的确没有做错什么!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做了些什么, 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