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川东南土家与巴国南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二百八十三万(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主要聚居在湘、鄂、川、黔四省的结合部一带。其中四川省有土家族近六十万人,主要聚居于川东南涪陵地区的东南沿边数县。目前,在这里已经建立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五个土家族或土家族与苗族联合的自治县。川东南的土家族确乎源远流长,对当地的开发有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巴族的族源与古巴国的南境以及川东南一带的考证,以阐明当地土家族与古代巴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友富  李旭 《前沿》2011,(5):177-180
土家族和苗族由于历史渊源、地域分布不同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折射出两族人民对于爱情和婚姻与众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土家族和苗族的婚姻习俗,从总体上对女性在两族婚姻习俗中的地位进行论述比较。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庸国,早在夏代以前,就已活动于河北省容城县一带,以后逐步南迁到河南新乡县,成为商朝的属国——庸侯国;一部分庸人变成商的奴隶。商代末年,庸人与周结成联盟,打败纣王,灭亡商朝,庸于是又成为周的属国,被封在今洛阳附近,称为鄘伯,后因周公在庸地建立洛邑,庸乃退居洛阳西南卢氏县一带。到了西周中叶,庸又向西南迁至陕西山阳,安康;后来扩展到湖北竹山县的群山中,与群蛮杂处,成为群蛮的部落联盟的盟主。这时,庸国势力强盛,对近邻楚国威胁很大。到春秋中叶,楚联合奏、巴二国,合力灭亡庸国。其遗民被迁至今湖北监利县北面的容城。一些不愿臣服楚国的庸人,便和一部分群蛮,越过大巴山,南渡长江三峡,进入湘西山区,分布于今湖南的大庸、永顺等地;另一部分庸人则在越过大巴山后,进入四川盆地,西迁至成都一带。除了迁居湘西一带的庸人和群蛮有所融合以外,大部分庸人最后融合于华夏族。  相似文献   

4.
京城的川味饭馆林立,各有门户。走进这家不大的“食盅汤”店,满眼土色土香的风情装饰。“食盅汤”菜品,来源于四川东部的酉阳、秀山一带的土家族。为江湖菜支派——巴山菜。此处与湘西凤凰城一水相连,在“青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人民委員会第21次会議(扩大)听取了湘西土家族訪問团团長張孟旭同志代表訪問团提出的关于訪問土家族的工作报告。經过認真的討論,会議一致同意这个报告,并根据湘西广大的土家族,苗族。汉族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报請国务院在湘西古丈、瀘溪、凤凰、花垣、保靖、吉首、龙山、永川頁、桑植、大庸10县建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6.
贵州土家族分布区域变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两代土家族在贵州省曾有广大的分布区域,清初以降,分布在黎平、锦屏、平塘县通州一带和黔中地区的世居土家族相继消失。本文延引《百苗图》等贵州地方史志有关记载,对贵州土家族的历史称谓及分布区域变迁情况进行初步考证,借以反映土家族分布区及贵州民族分布区在近两百年来变迁过程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唱山歌是湘西土家族的一大爱好。相传山歌的产生是由于湘西山高沟深,在两个山头劳动的土家人,双方对唱以鼓足劳动干劲、表达感情。于今唱山歌仍然是土家族过节或大喜日子必不可少的乡土节目,深受人们欢迎。在日常生活中,我收集一些较好的山歌调、山歌词、将它们引入课堂教学。如讲社会主义给我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时,我先按常规讲了国家  相似文献   

8.
吴正锋 《求索》2010,(7):204-206
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执着于表现土家族历史变迁和对土家族民族劣根性进行批判,具有深广的民族历史意义和人性深度,不仅是湘西土家族的民族史诗,也可以将之作为一部人类历史寓言来读。与此同时,孙健忠第一次在中国文学中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土家族远古的神话,传说,寓言,原始文化遗存,构筑起神秘魔幻的湘西土家族神魔艺术世界。历史将会重新评价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9.
古朝鲜族源神话与古代朝中文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朝鲜族源神话与古代朝中文化关系陈蒲清古代朝鲜民族,是由很多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历史融合而形成的。中国古代把渤海沿岸直至日本列岛的广大地域,称为东夷区。古朝鲜属于东夷的范围之内。古朝鲜族大致可分南北两大支系。从辽河流域东北至朝鲜半岛大同江流域一带,属于北...  相似文献   

10.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在开幕了。这次会议是要讨论土家族和苗族联合实行区域自治,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问题,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设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的决定,经这次会议讨论以后,就要实现了。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成立,是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各民族人民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向湘西土家族、苗族和各民族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我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国内各少  相似文献   

11.
文学原是“乡姑娘”。她从一族一乡的地方走出来,汇入世界文学之林,自然带着各自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孙健忠创作中就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和土家族民族风味。作家说,他是“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追求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我力求在作品中写出那么一点‘湘西味’,那么一点‘山味’和‘野味’。”(《文学与乡土》,载《湘江文艺》八一年第五期)他的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的姓名演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土家族民间传说和汉文献记载的土家族直系先民的姓名入手 ,粗略勾勒出土家族直系先民至少在唐末五代以前大多使用土家语名字 ,其大部分采用汉式姓名约在明代晚期或稍后的史实。在此基础上 ,进而对土家族的族源等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祭油神习俗是湘西永顺土家族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现今还保存在部分土家族传统村落之中。永顺长光村土家族祭油神习俗主要表现在油茶生产的相关禁忌以及仪式两个方面。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是武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是活态传承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祭油神是一种农耕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族体形成,从50年代起一直是土家学研究者研究的热门论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讨论颇多,定论较少。本文就此对历年学者的关于土家族族体成分、族体形成时期、古代社会性质和分期、形成时期的聚居地域以及“土家”称谓等问题的探讨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关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族源研究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40多年的土家族族源研究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分别列出了巴人说、氐羌说、土著先民说、濮人说、江西迁来说、乌蛮说、东夷说、蛮蜒说、人说、毕方兹方说、多元说的主要依据。在对各种学说作比较分析后,提出了土家族的两大源头是巴人和濮人的观点。文章还就土家族族源研究中应注意的源与流的问题、地缘问题、语言问题、考古资料运用问题、民族调查问题、多元文化的表象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6.
论湘西土家族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西土家族生命意识强烈,一是表现在重视生命,热爱生活,二是不仅重生,而且歌死。它体现了湘西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死观,是楚文化的基因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右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意识,影响着民族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比较典型的土家族村寨的矍氏宗族的祭祖活动为例,对湘西土家族的祖灵信仰进行剖析,从中可以窥视土家族传统文化一斑。  相似文献   

18.
湘西文化特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具有受动自足性、社会群体性、娱乐审美性,这些特性在与汉民族文化的长期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在湘西题材的电视作品中,土家族整体形象具备以下三种表征: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魅力洋溢的民俗风情以及原生态的地域风貌。大众视野中的土家族形象与学术视野中的形象不同,它因为创作者处于"他者"位置而产生想象特质。土家族形象建构的主要策略是模式化定型、技术化呈现和奇观化展演。这种建构策略也使土家族形象失去原本应该具有的多样性和厚重感,而摆脱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是走出"他者"视野而进行"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20.
湘西民族地区是苗族、土家族等民族世代居住地,有着神奇的历史文化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厚重的民俗文化,因此,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外的旅游业出现了新变化,文化旅游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而湘西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创新湘西民族区域文化旅游模式,做大做强湘西文化旅游,让文化旅游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当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社会课题。所以,研究如何开辟湘西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