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将法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这三个宏观特征的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法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也可为法国文学与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宏观参照。  相似文献   

2.
一首颂扬法国小说的壮丽诗篇──评《法国小说论》方仁杰人们在习惯把奥地利比作音乐的故乡的同时,也乐于将法兰西称为文学的故乡,这尤其是因为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多若繁星,19世纪和20世纪更有一大群文学巨匠的名字被载人世界文学的史册。江伙生、肖厚德两位教授的专...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文学在法国》和《法国作家与中国》在欧洲各国中 ,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与影响不是最早的 ,法国与中国的直接交流要晚于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但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却是最大的。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欧洲汉学中心 ,而且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心仪中国文化、推崇中国文学的作家 ,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学术机构、团体与专家学者 ,也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出版或发表了那么丰富的有关汉学研究的著作。因此 ,研究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 ,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4.
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是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语言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在文学、语言和美学领域内勤于耕耘,一生著述颇丰,在法国乃至世界思想界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以翻译外国文学开始其文学生涯的,而他最早译介的域外文学正是法国文学。自清末林琴南翻译小仲马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起,法国文学便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就已阅读过法国作品。1902年,他赴日本留学,与法国文学的接触就更为频繁了。到日本不久,鲁迅即开始译介法国文学的工作,直到晚年仍有译作问世。虽然鲁迅介绍的法国文学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他毕竟是我国最早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先驱者之一。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中,鲁迅最感兴趣的似乎还是法国文学。首先引起鲁迅注意的法国作家是维克多·雨果(1802-…  相似文献   

6.
丰富多彩的法国当代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思想艺术成就。在为这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作家队伍里,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小说家,他就是埃尔韦.巴赞(Herve Bazin,1911)。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二十八种不同文字畅销于世界(共两千五百万册),并在法国和国外多次获奖。五十年代的法国《文学新闻》周刊经读者投票,评选他为战后“十年最佳小  相似文献   

7.
文雅 《法国研究》2012,(4):65-68
当笔者在法国进行文学教学研究的时候,发现论证法和图像阅读这两个对我们来说崭新而有趣的概念,在法国文学教学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试图分别介绍这两个概念,并探讨它们如何在中国的法语文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练莹 《法国研究》2014,(3):46-51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自称是另一位法国作家亨利·米修的忠实读者,并一直非常鲜明地表达对他的尊敬与仰慕。法国文学批评界也把他称为"米修的儿子"。本文旨在阐释当代法国文坛中这对"父"与"子"关系脉络中的两个思想焦点:孤独的形态与语言的理想,进而呈现具有读者和作者双重身份的勒克莱齐奥是如何循着米修的脚步,来开启他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9.
最近,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家申同志翻译的苏联玛·雅洪托娃等人著《法国文学简史》。法兰西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一千多年以来,在这块美丽富绕的土地上,闻名世界的文学巨匠层出不穷,震撼人心的佳作名著浩如烟海。这些名家巨匠和传世佳作,不仅繁荣和推动了法国本民族的文学事业,并且对世界文化、文明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  相似文献   

10.
提到世界文学的经典小说,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国的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巴尔札克的《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雨果的《悲惨世界》、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这足以见出它在我国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但同时也从另一层面看出,人们对法国小说的了解的有  相似文献   

11.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其影响力飞越国界,达及中国。新时期以来,除了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其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拟从理论研究、作家与作品研究和综合研究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以来20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展开探讨,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厘清其研究历史、现状、成果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揭示其这一时期在中国的研究的总体状况、基本特征、发展变化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冯光荣 《法国研究》2002,(1):184-189
100多年以前,一位法国作家去世.法国举行隆重的国葬,100万人跟随在灵车后面,把他的遗体从凯旋门一直送到先贤祠.法国给了他"以往只保留给帝王与统帅的荣誉"①在世界文学史上,有谁获得过他这样崇高的哀荣?  相似文献   

13.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对法国、对欧洲、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八八八年,恩格斯在给玛·哈格奈斯的信中,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巴尔扎克。这既是对其世界观全面而精辟的分析,也是对其创作的经典性概括。  相似文献   

14.
晚清和民国时期,旅法学人将大量古今中国文学作品译入法语,成为中国对外文学翻译传统的重要开创者,其中一些作品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较大影响。早期旅法学人通过法文著译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经验在今天仍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国内的法国文学研究界,绝少碰见几本系统而全面介绍法国文学、尤其是当代法国文学作品的刊物和书籍。虽然,近年来出版了不少单行本和介绍外国文学(法国文学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的杂志,但是,单行本受着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截取法国后现代作家和作品个案,勾勒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思潮互动的基本过程,爬梳隐藏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的自由主义观念,考察并概括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互关系,说明自由主义所起的积极作用贯穿于整个法国后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作为自由主义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实践,法国后现代文学丰富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整个西方的文学社会学由斯达尔夫人首创。法国文学社会学研究源远流长,直到今日,法国文学社会学家们以及重要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社会学家大多论及文艺的社会价值之尺度。法国文学社会学理论在国外现当代同类研究中占有举足重轻之地位。本文将法国文学社会学研究划分三个大的时期加入论述:①发生期(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②,发展期(从斯达尔夫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③,繁荣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今)。  相似文献   

18.
法国人是一个十分重视文化,并以其灿烂的法兰西文化为骄傲的民族。无论在一般的社交场合还是在在国际交往甚至官方外交中,也常常会引经据典,打"法兰西文化牌",使对方为法兰西文化的辉煌所折服,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伟大的法兰西民族禀赋"的养成,与其国民教育中法国文化内容精心选用是分不开的。本文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3册法国中等教育语文教材,其中的人文素养内容主要涉及探索精神培养、祖国文化宝藏知识、面向世界视野的开拓等,使这3部教材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19.
自从玛格丽特·杜拉丝步人文坛,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乃至整个法国文学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法国人对杜拉丝的态度也是千差万别。有的保持沉默,有的报以掌声,有的嗤之以鼻。看来杜拉丝现象早已经超出了文学本身,进入了其它社会领域。然而,杜拉丝毕竟是法国人,用法语写作。爱她的人也好,恨她的人也好,谁也无法改变这白纸黑字般的事实。喝彩也好,痛骂也罢,谁也无法改变杜拉丝的存在。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磨合,当作家顺应了读者,读者也适应了作家时,杜拉丝便成为了历史而汇人了法国文学,成了这一长河中奇特而灿烂的闪光点。是的…  相似文献   

20.
文雅 《法国研究》2011,(1):48-53
在中国,我们至今还没有一本真正让法语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有效可行的文学教材。而在法国,在法语学科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法语教材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丰富选择。本文对中法两国的文学教学进行大纲和教材的比较,旨在学习法国文学教材的先进之处,为完善和改进我国的文学教材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