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是民政在社会管理中实施公共服务的载体,是民政为民服务、造福百姓的阵地,也是树立和提升民政为民形象的门面和窗口。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委、市政府把民政工作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把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摆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幸福指数的战略高度,把社区建设、养老体系建设等指标纳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十分重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档改造和扩充完善,为全市人民提供了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准确地采集民政对象的基本信息,建设完善民政对象信息数据库,为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杜绝虚报、错报、漏报、瞒报民政对象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高度重视民政信访维稳工作,将其列入党政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切实保障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任新华 《中国民政》2011,(8):41-41,46
当前,各地各部门正按照中央的要求,部署实施"六五"普法工作。民政部门承担着保障基本民生、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建设、支持国防军队建设等重要职责,做好民政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健全民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民政系统“六五”普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民政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切实兜好基本民生底线,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各项民政工作取得新成绩。每一个数字,都透视着民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每一个数字,都彰显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底色;每一个数字,都让民政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13,(12):F0002-F0002,I0001,I0002
衢州市民政局积极履行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国防建设、强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职能,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努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2012年以来,率先全省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和低保动态调整,率先全省开展民政项目"互看互学"活动、实施孝文化工程,率先在全省地级市建立民政研究中心等,为加快推进民政事业转型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湖南省民政厅紧扣”民 政为民”这条主线,全心全意、扎扎实实 为民办实事。推动全省民政事业快速发 展,基本形成了覆盖全体人民群众的工作 格局,实现了工作重点由农村向城乡并重 转变,工作对象由传统民政对象向全社会 转变,工作机制由独家承揽向社会共同参 与转变,保障重点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基本 生活、民主政治权益等全方位保障转变。 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民政法制体系,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2019年,是新中国民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吹响了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进军号,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如春风化雨,激励全国民政人坚守初心、坚定使命、坚韧担当;全面深化民政机构改革,主职主业更聚焦,拓展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主战场,出台新举措,破解新难题、取得新突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绘制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9.
《前进论坛》2010,(3):47-48
涉及人民群众医疗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民政系统建立的“医疗救助制度”。这四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即为实现“保障基本,广泛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各级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疫情叠加春节,如何答好"民生考卷",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对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的一次检验,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回答。各级民政部门在保障基本民生上,要切实做到措施有强度、执行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真正把关爱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08,(11):48-48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孙启洋认为.民政部门面对的是社会最基层最困难最特殊的群众.他们的基本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他们的利益诉求能否得到落实,他们的困难能否得到及时解决.直接取决于基层民政干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当一名合格的基层民政干部.就要做好“八种人”:一是做政策法规的明白人。基层民政干部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强化学习意识,结合部门工作职责,加强民政业务理论、法律法规的学习,既要严格按政策办事.  相似文献   

12.
加快适应新形势新使命要求,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苏州特点的现代民政工作体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更好地服务"三区三城"建设,助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苏州作为全国、全省"两个率先"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先行军",理应成为现代民政建设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3.
从各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居民收支、资金投入和人员机构投入五个方面出发可构建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这些指标体系的数据分析,可以对各地区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做出大致判断。数据分析表明:影响各地区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四个主要因子;各地区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财政供给能力制约着一个地区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民间组织和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对提高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为实现各地区民政服务的均等化,建议从理念、政策、财力和制度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彭旻 《中国民政》2023,(13):26-2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民政领域公共服务是由民政部门承担主要供给责任,同时引导市场主体、公益性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补充供给,面向民政服务对象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殡葬等基本社会服务。近年来,贵州省民政系统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持续提升民政领域公共服务水平,成效显著。民政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民政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在这场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灾区各级民政部门和广大民政干部奋起救灾,不畏艰辛,扎实工作,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抗灾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做出了贡献.这场抗灾救灾的斗争,证明了广大民政干部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验证了天下民政是一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作为民政部长,我为有这样一支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民政干部队伍而自豪,为有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民政部门而骄傲.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张晶 《中国民政》2010,(12):39-40
<正>在"十一五"即将收官、"十二五"就要启程这个特定的时空方位上,研究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意义非同寻常。"十一五"时期,吉林省民政系统把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支撑民政发展、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基础,集中兴建了一大批民政服务项目,实现了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历史性的大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  相似文献   

17.
刘健 《中国民政》2009,(10):11-14
一、现代民政的基本内涵、特点与要求 (一)现代民政的基本内涵现代民政是基于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组织功能、体制特征、管理方法和总体运行机制等因素,相对于传统民政而言。传统民政是与传统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行政管理模式,现代民政是与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20,(5):52-54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艮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夯实基层民政工作基础,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艮政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更好落实,现就加强我区基层民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雯慧  姚方 《中国民政》2021,(3):56-57
2020年,河南民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民政担当、展现民政作为。河南省民政厅先后荣获"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省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省份",连续3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900多万民政服务对象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民政事业整体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王庆玉 《政策》2015,(1):63-6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宜昌民政解决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面深化民政事业改革,促进了民政事业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民政业态显现出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新局面,"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一、全面切入,奏响全面深化民政事业改革的主旋律(一)加快推进现代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是在民政实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