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百色市西林县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使有能力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实现长效产业脱贫目标。在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是关键。为了让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西林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依托山区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创新模式,精准施策,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全县扶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创造》2018,(9)
正会泽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会泽县农业局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围绕"短能有效增收脱贫,长能稳定致富不返贫"目标,抓实产业扶贫和技能扶贫,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形成了"村有产业,户有项目,人有薪金,年有分红"农业产业扶贫新格局。为云南省乡村  相似文献   

3.
邝晓美 《今日海南》2019,(7):前插2-前插3
<正>产业是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2019年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临高县脱贫摘帽之年,为确保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临高县委县政府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和定力,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基地+扶贫工场"产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落地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特色产业项目,全力打造产业扶贫新亮点。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拉动、合作社牵动、贫困户联动的思路,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银行""5+"模式,形成利益  相似文献   

4.
易水 《创造》2017,(9):44-45
<正>产业是创造财富、支撑发展的源泉,是贫困户稳定增收、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几十年的扶贫实践证明:发展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近年来,云南省把产业精准扶贫作为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围绕"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脱贫产业发展目标,立足特色抓基地、培育龙头拓市场、扶贫到户促增收,  相似文献   

5.
正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支撑,是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首要方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聚焦产业发展,坚持发展"短平快"扶贫项目与支撑"中长远"脱贫成果主导产业相并重的发展路子,抓好稳定脱贫,使贫困户"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做",基本实现了扶贫产业全覆盖。入夏,正值雨季,在青山环绕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南社区上里屯,有一间蓝顶钢架结构的大棚点缀其中,显得格外亮眼。棚里几位村民正忙着焊接栅栏和安装铁窗,雨点敲打顶棚的滴答声与焊接捶打发出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在空旷静谧的大山里显得格外清晰。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8,(24)
正扶贫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固始农商银行及时调整思路,确立目标,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成效和力度走在全县金融机构前列。截至2018年4月底,该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1322笔,金额4.98亿元,带动9982户贫困户,3.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精准入户核贷。结合全县精准识别的动态进展,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贫档案2.2万份。创新产业模式。面对不符合政府"兜底"条件的庞大群体,陆续推出产业扶贫模式,大大拓展了扶贫政策受惠面积。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针对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思想扶贫、产业扶贫、结对扶贫等相结合的立体扶贫模式,形成上下联动、干群齐抓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精准识别"瞄靶子"。出台《三江侗族自治县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实施方案》,以各级挂点联系村党组织为核心,开展到村到户的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通过区、市、县选派的565名党员干部进村逐户核  相似文献   

8.
正"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充分发挥人大作用,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字字饱含为民情怀,彰显履职担当,这是芦溪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贫困户的铿锵承诺。结对帮扶,措施到户暖人心脱贫攻坚是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芦溪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扶贫工作安排,结对帮扶贫困户,在"怎么扶、稳得住"方面下功夫。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  相似文献   

9.
<正>过去一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基层一线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并取得了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好"等次的不易成绩。但不能否认,目前昌江脱贫攻坚工作中仍存在着"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还不到位、产业扶贫参与度较低、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饮水安全还存在隐患等问题。下一步,昌  相似文献   

10.
正扶贫开发,最关键的是开发,通过开发来扶贫。全县坚持这个理念,重点大力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三产联动。创新党建引领,也是诏安的重头戏,在实践过程中,诏安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党建+产业扶贫"新模式。这个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创新"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把党员聚在产业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村民富在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西林县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扶贫政策及产业发展成果,拓宽增收渠道,助力脱贫致富。"西林县委书记冉光富如是说。据了解,西林县目前有劳动力贫困户共9970户(除全家外出务工户),其中9780户贫困户有产业覆盖,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09%。与此同时,西林县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实施异地建设物业、委托经营、自主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解决贫困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后扶贫时代",要想顺利啃下扶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情况的复杂性难题,各地需要集中力量,加强调研工作。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产业发展起来,让贫困户有持续"造血"的能力,有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由"脱贫"向"致富"飞跃,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相似文献   

13.
陈东 《人民论坛》2020,(5):88-89
农村产业扶贫要着眼于当下,更需具备战略眼光。要走绿色生态之路,在选择扶贫项目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要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农村产业扶贫的主体权责关系,让贫困户拥有脱贫致富的能力,获得持续稳定收入;要发展特色产业,使农村产业扶贫取得长远效益;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提供多方位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3月,滑县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工程。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施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帮包贫困户1382户,其中,县人大代表帮扶51 0户、乡镇人大代表帮扶872户,为贫困户、贫困村捐资180多万元;安排贫困户到自己的企业就业200余名,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19,(2):前插2-前插3
<正>东方市积极创新脱贫发展模式,着重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快引进龙头产业,以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村,以产业促脱贫,实现扶贫龙头企业与广大脱贫户双赢目标。实施特色产业脱贫工程。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能人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扶贫应以扶产业为基础,扶智为核心,扶志为关键,扶技为重点,这些都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牛鼻子"。只有抓住"牛鼻子",才能增强扶贫工作的"造血"能力,激活群众的强大信心,增加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7.
正不兴产业穷根难拔,不壮产业富不长久。山西焦煤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指示,2013年6月成立了金土地公司,倾情倾力做好对口帮扶的吕梁、长治地区部分贫困县的产业扶贫项目,彰显国企责任担当。"只有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扶贫项目,才能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和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金土地公司董事长赵高荣深有感触地说。集团谨记使命、执著探索,把扶贫"大棚"建在地头,把致富车间办在村口,红色土地上的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村口办车间,贫困户变身"上班族"  相似文献   

18.
正贫困地区,贫在没有产业支撑,困在没有可持续增收产业。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目前脱贫攻坚战役已进入"攻城拔寨"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如何确保脱贫不返贫,关键是要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面对当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方面存在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19,(7):后插2-后插3
<正>产业是经济的"发动机",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产业更是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近年来,文昌市始终把产业扶贫摆在极其突出的位置来谋划、推动,力抓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实现全市5个贫困村特色产业项目全覆盖和贫困户产业组织化程度100%,建成2个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和2个庭院经济示范村,建立10482个在库项目,切实做到全市"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万宁市将发展扶贫产业作为取得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保障,始终以细、精、准为点位,建立富有特色的产业帮扶模式,下足"锈花"功夫,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措施落地见效,化解了产业扶贫中的难题。2018年,万宁市完成脱贫2462户10058人,超额完成省下达10000人减贫任务和5个贫困村出列,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的独特路子。建立"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化解组织化程度不高难题。结合东山羊、槟榔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