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公安机关的职权范围是否应包含民间矛盾、经济纠纷等非警务活动,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这背后隐含的其实是"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向"有危难找警察"观念的转变与取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公安机关扩张其职权范围来实现社会总体安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各项社会制度趋于成熟的今天,这种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当前警务体制改革应该明确警务活动的界限,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立法修改、规范导向等方式规制公民求助权的滥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安机关的职权范围是否应包含处理民间矛盾、经济纠纷调解等非警务活动,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这背后隐含的其实是"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向"有危难找警察"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公安机关扩张其职权范围来实现社会总体安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各项社会制度趋于成熟的今天,这种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当前警务体制改革应该明确警务活动的界限,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立法修改、规范导向等方式规制公民求助权的滥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非警务活动与警务活动界定的标准并不清晰,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基层民警对非警务活动的认识各有不同。参与非警务活动增加基层民警的工作量,耗费大量的执法办案经费,损害公安机关的形象。此现象的产生,既与社会"大气候"有关,也与地方"小环境"有关,既有现行的体制机制的影响,也有公安机关"作茧自缚"。减少和避免警察参与非警务活动,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慎用警力意识、归口处理意识、责任严究意识,慎之又慎地使用公安警力;第二,要减少"怕事"现象、"人治"现象、"怕说"现象,因情施策地用好公安警力;第三,建立非警务活动具体内容及标准界定机制、社会问题管理和应对处置机制、"110"社会公共服务各部门联动机制,严格规范警务活动;第四,把握好政治优先、国家优先、法律优先三原则,合法合理地开展警务活动。  相似文献   

4.
非警务活动过多或警务活动外延泛化的问题,是公安工作面临已久的一个老话题,也是长期困扰基层公安机关的一大难题。只有加强对非警务活动的管理和规范,才能使警务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才能建立21世纪的新型警察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5.
非警务活动是超越警察法定职权的活动。公安机关参与民间纠纷的调处,既是其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新常态,因而,只要存在社会安全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公安机关就有义务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而不得以非警务为名拒绝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6.
非警务活动过多或警务活动外延泛化的问题,是公安工作面临已久的一个老话题,也是长期困扰基层公安机关的一大难题。只有加强对非警务活动的管理和规范,才能使警务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才能建立21世纪的新型警察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7.
质疑警察"不作为"的网络舆情日益增多,不利于警察形象维护。网民对警察"不作为"的指责往往是由于其对警察职责认知的偏差甚至情绪化的表达,缺乏理性的思考。以"天价虾"以及"农妇追凶17年"事件为案例导引,描述了我国警察"不作为"网络舆情的基本现状。指出公安机关在应对"不作为"网络舆情过程中存在舆情意识不强;缺乏对警察"不作为"网络舆情演变规律的把握与认知;公安机关内部、公安机关与其他机关之间联动应对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当从意识层面、规范层面和制度层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形式结构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与警察形象的维护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当发生警察形象危机时,公安机关通过与大众媒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危机信息传播,化解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采取维护警察组织形象的公关方法和策略,建立处置群体性事件危机公关的有效机制,是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危机公关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110接处警群众满意度反映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评价与期待、公安机关的能力与水平及警民关系建设成果。用法治思维对110接处警群众满意度分析,造成群众不满意的原因有:警察与群众的思维与语言不同;部分民警不作为,无法保护公民的权益;部分群众诉求超越警察职责或能力。为回应群众期待,必须加强能力建设,夯实三个基础,即树立高度的政治自觉意识,培养严格的法律思维,构建警察主导的互动模式,关键是作好育警文章。  相似文献   

10.
媒体在树立警察形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少数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大肆负面报道给公安机关形象带来了极大损害。在媒体暴力下,公安机关应该强化工作职责,转变角色意识,完善机构机制,建立畅通渠道,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塑造公安机关"执政为公,立党为民"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1.
警务活动是由公安机关的职能与性质所决定,并与公安机关的职责与义务相适应,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及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公安机关警务活动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外延进行正确分类,对于公安机关在实践中正确区分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有效地履行职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法理学角度看,警务活动系指警察主体依法履行职责的警察职务活动。非警务活动则指警察主体主动或被动参与法定职责范围之外的非警察职务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警察力量的非警务运用。非警务活动可分为禁止性非警务活动和义务性非警务活动。应当严厉禁止的是那些超越警察法定职权范围,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各类非警务活动;对于那些履行法定义务的非警务活动如紧急救助、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等则应积极参与。警察力量参与义务性非警务活动应当遵循依法规范、出警有据,区分性质、慎重使用,合理用警、讲究策略,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原则,并且需要在政策和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3.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事件、行使监督权提供了便利,社会转型期更为复杂的治安形势和社会矛盾让公安工作更易成为舆论焦点,这都使得公安机关面临前所未有的舆情风险。因此,公安机关只有充分发挥警情通报在传递信息、塑造良好形象、提供安全感方面的重要价值,及时转变对应对媒体的态度、加强媒介素养的培育、完善敏感警情的舆情预警和应对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涉警舆情、化解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4.
警务组织的工作任务正在偏离警察的职业功能,全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向警务机关集中的趋势。警察应当从非警力服务中解脱出来,由警察来对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不现实的。警察组织减少非警务活动,实际上就是权力和职责的严格回归。警务改革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彻底转变警察治安权力独揽的旧理念,从根本上回归民权本源上来。我国警察还权于民,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构想来实现:创建具有一定警察权的辅助警察;赋予其他行政部门部分警察权;设立行业警察;保安公司与警察机关脱钩并使之产业化;开放私人侦探;建立民间义务治安组织。  相似文献   

15.
警察公共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实现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与目的。在警察公共关系中,内部公共关系是其基础。当前警察内部公共关系工作有被忽视的倾向,且存在警力配置不合理;从优待警多停留在口头上;公安机关内部未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晋升、奖惩机制,公安民警的内驱力未得到充分调动等问题。为此,应当构建能高效、有序运行的公安机关组织系统,以打牢警察公共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警察与媒体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共赢关系。是各级公安机关的职责。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媒体、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是警察与媒体互动关系的前提和关键,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做好信息管控工作是警察与媒体互动关系的必经之路和必要措施。它不仅可以推动公安机关内部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塑造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的行政协助,以警察行政协助,即警察机关向其他行政机关提供协助最为常见。国外警察普遍通过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或者专门的《警察法》对警察行政协助进行了严格限制,规范了警力调动使用的权限和程序。我国不少"部门立法"为警察设定了协助义务,但过于笼统,一些地方还存在滥用警力参与非警务活动的突出问题。研究国内外警察行政协助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对于理顺警察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之间的协作关系,规范警察权的行使,避免权力滥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我国人民警察完善行政协助原则,不仅执法实践有需要,而且中央政策有要求、地方立法有试点、立法研究有准备,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我国国情警情,借鉴国外经验做法,依法、科学、系统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执法警察在常规警情处置中的强制能力要达到专业化、职业化要求,能体现出公平正义、规范有效执法。当前仍有大量数据显示执法警察在常规警情处置中受伤甚至牺牲,这说明执法警察的强制能力与新时代要求有差距,因此要重视执法警察常规警情处置中的强制能力提升建设。执法警察在常规警情处置中的强制能力缺位主要体现在强制手段与法规条例要求,以及与极端违法犯罪手段不对等等方面。通过分析发现警察个体自身执法条件和警察组织环境会对执法警察强制手段实施带来影响。一方面,要以维护公安法治权力为导向,加强警察队伍自身执法条件建设;另一方面,要以保障警察执法权益为导向,加强公安机关组织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三年公安基层基础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进展,硬件建设成效显著,公安科技化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新型警务模式不断发展,为基层加力减负措施持续落地。但基层基础工作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警力不足、治安社会化治理问题,公安法律法规应用研究滞后,考核机制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以及警情分流存在诸多困境等。对此,要从公安基础实际出发,切实做好顶层设计,打破部门、警种间壁垒,加快推进公安基层基础信息一体化建设进程;创新基层社会治安社会化治理形式;改善警力不足的现状;强化民警法治理念,提高民警综合素质;探索非警务类警情分流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警察法》修改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的严肃工作。以公安部公布的该法修订草案稿为基础,《警察法》的调整范围应当涵盖所有设有警察的国家机关及其警察;确定警察身份应当根据其人事关系、编制类型和警务特征等进行综合考量;应当对警察职权与非警察职权、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划出明确界限;应当对警察权按照责权相应原则,进行合理配置;应当规定在遵循中央与上级集中统一领导,尊重地方和下级自主权的原则下,实行中央和地方公安机关的法定"职权"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