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官员开博渐成风气,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博客闪亮登场。海南省临高县县长符永则被称为"中国官员博客第一人";原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4,(11)
<正>8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通报,自治区纪委对阿克苏地委原委员、常务副专员蒙志鹏对他人行贿作出处分:开除党籍、行政撤职,职级由副厅级降为主任科员。(见2014年8月20日《中国青年报》)违纪官员一次性被降多级的处分被称作"断崖式降级",这是行政体系反腐举措的新词汇。近年来,遭遇级别"跳水"的违纪官员不止蒙志鹏一人。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盘点,2010年至今,至少有20起违纪案件中官员受到降级处分,其中遭到"断崖式降级"的共有6起。如,2011年8月,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原副县长石春海因以权谋私、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降为科员;2013年12  相似文献   

3.
<正>网络上有一种刻板的思维,我称之为"一看到就想到"的条件反射式思维。比如,一看到"官员自杀",就想到"官员畏罪";一看到"官员抑郁自杀",就想到"官方掩盖真相";一看到女官员落马,就想到权色交易;一看到临时工,就想到替罪羊;一看到年轻干部提拔,就想到"官二代";一看到宝马车肇事,就想到"富二代";一看到"点赞",就想到"五毛党";一看到美女,就想到干爹;一看到辟谣,就想  相似文献   

4.
张继仲 《党史文汇》2005,(11):54-54
时下,在一些地方的相当一些干部中,奢侈浪费之风颇有愈演愈烈之势.以公款吃喝为例,讲排场、大吃大喝,到处可见,屡禁不止.老百姓辛勤劳作一年的收入,竟不够"时尚"官员们一顿饭菜花的钱.一边是生计艰难的百姓,一边是整桌美味佳肴吃不完,抹嘴就走的官员.群众指斥这些官员是"阔少爷"作风,"吃坏了党风,败坏了形象".  相似文献   

5.
<正>综观近来查处的贪腐官员,其中不乏曾经政绩突出、一时口碑不错的"能人""能吏",最终却因为贪腐,身败名裂、自尝苦果。让人在痛恨惋惜之余,不禁感慨:能而不廉,祸患不远。虽然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但能干事和不出事其实并不矛盾。从古至今,尽管不时有大贪巨奸出现,但既是"能吏"又是"廉吏"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武侯祠、韩公祠、范公祠,铭记着诸葛亮、韩愈、范仲淹的本事与本分;都江堰、福寿沟、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排名第七的是"巧官"——这类官员不办政事,只知粉饰太平,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巧官"之"巧",在于做事"乖巧",往往"看人下菜碟"。对下,他们不愿担当,"绕着走""打太极""踢皮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对上,他们则如川剧"变脸",尤其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东莞市莞城街道纪委、妇联联合举办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廉政课",100名领导干部的配偶参与培训,学习如何当好一个"廉内助"。像这样正规的召集官员配偶们一起参加专门的培训班,在东莞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多名官员因通奸落马,引发众说纷纭。有国内研究指出,一些官员是因为"压力大",通过找情妇来舒缓压力。而有外国媒体分析,中国把官员们安排到远离家乡的岗位上,常年"劳燕分飞"的生活所带来的"感情空窗期",才是领导干部家庭生活危机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家安监总局官员在广西桂平调查桂平市"3·11"水上交通事故时,当地官员在汇报中多次出现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警方第一时间控制船主等,国家安监总局官员赵瑞华对此问道:第一时间是几点几分,当地官员无言以对。"第一时间"何人发明?不得而知。"第一时间"出自何处?无从查找。"第一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间?没人能说清。然而,这来历不明、不清不楚的"第一时间",恰恰救了一些人的"驾",发挥了妙不可言的作用。其一,"第一时间"是混淆概念的"时间"。"第一时间"究竟是几点几分?可谓模棱两可。然而,有了"第一"二字,就把时间概念给混淆,不论领导何时驾临事故现场,只要有"第一"二字,就可以给人以最早、最快的感觉。其二,"第一时间"是糊弄公众的"时间"。说白了,"第一时间"不过是糊弄公众的文字游戏,"领导第一时间赶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深圳"前海腐败第一案"开庭审理,一名"80后"工程师在市政工程中受贿20万元,改写了前海管理局成立以来违纪违法查处的"零记录",也为"腐败年轻化"再次敲响警钟。公开报道显示,广东省纪委所查处的大案要案中,不乏"70后""80后"的高学历官员,涉案者级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地方党政官员的工作部署中,"稳定是第一责任"开始与"发展是第一要务"相提并论.特别是对于各级行政"一把手"来说,在强大的稳定工作问责之下,如何确保和谐稳定"不出事",这实在是一道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2.
正孟祥夫在5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书中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其中,排名第七的为"巧宦"。这类官员实实在在的政事不办,只知粉饰太平,伪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地方上军民的事情毫无作为,唯念念不忘自己的私利;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吕坤所谓的"巧宦",现今并未绝迹。"巧官"之"巧",在于做事"乖巧",往往"看人下菜碟"。对外,他  相似文献   

13.
一个官员因在公开场合吸天价烟遭媒体"盯梢"后,其他官员便马上"引以为戒",随即收敛其腐败锋芒。对这些主动收敛其奢靡锋芒的官员而言,倒下去的那个官员,更像是一棵为众官员望风报信的"消息树",他令这些平日里奢靡成性的官员赶忙伏下身来,顺势躲过了一波反腐火力的扫射。  相似文献   

14.
反腐在线     
<正>落马官员的不雅照因网曝裸照及生活作风问题,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秦国刚1月20日被宣布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几天后,苏州吴江区委宣传干部顾涌因被曝ktv不雅照被免职。这样的事件似乎早已不算新闻。从烟草局长的"香艳日记"到官员写给情妇的"结婚承诺书",再到卫生局长、法官"开房"事件,近年来栽倒在男女作风问题上的官员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然而,反过来看,正因这些官员"前腐后继",说明生活作风问题至今没有引起一些官员的重视。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只要工作上能力强,生活作风差点无伤大雅,所谓"不吃不占,不贪不骗;男女之事,你情我愿",失德行为被罩上了风花雪月的浪漫外衣。这种是非不分的糊涂认识,是一些领导干部在男女作风问题上"前腐后继"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官员网上发声,如何才能更有底气、更加顺畅、更有实效?有温度、有风度、有力度的"暖互动",日益成为官员网上发声的"通行证",打通了官员与互联网相隔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06,(11):36-37
喝杯茶,摆摆"龙门阵",在天府之国的成都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不过,进入2005年,如果这里的官员收到纪委"请喝茶"的邀请,滋味就不那么好受了.按照成都市纪委新出台的党风廉政谈话实施办法,一旦听到对辖区内官员有不正常的反映,纪检监察机关便会先邀请这位官员喝杯茶、"聊聊天"."请喝茶",变成了与香港廉政公署"喝咖啡"一般的"科目"--问题不大的官员自然会受到震慑和教育;若真有问题,那就对不起,法纪伺候!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川渝交界处的胡家梁子观景平台上,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一边刻着"四川",另一边刻着"重庆"。倘若你站在平台上眺望,向北,是一片整齐的标准化厂房;向南,则是绵延起伏的郁郁群山。而今,无论是石碑上刻下的"四川"、"重庆",还是你所眺望到的厂房、群山,它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川渝高竹新区"。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5,(9)
<正>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对官员的评价常常是将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认为"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纵观历史,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大都强调为官从政要以修身为本、正己为先:春秋的管仲提出了"道德当身",宋代的司马光提出了"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等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评价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接待酒"、"招商酒"、"‘勾兑’酒"……在"公"的名义下,官员奔波于各类酒场而乐此不疲。"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一首民谣流传至今,官员  相似文献   

20.
超越想象力     
<正>"我想娶你,安德烈。"这句动人的话,是他发给她的第一条短信。他是乌克兰防暴警察,她是示威的女记者。一见钟情的魔力,打动了全世界。渴望浪漫的似乎不只是女人。湖南衡阳六名官员"被失贞"事件中,根据简单的信息还原,依稀看出,这种"勾引",只是打打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