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正一个人从洪水中救起妻子,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妻子活着还可以再生孩子;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死了可以另娶,孩子死了却不能复活。他们问这个人在救人时是怎么想的。这人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孩子离我太远,救上妻子,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大家听后一片唏嘘,如果当时他稍有迟疑,可能一个都救不了。  相似文献   

2.
<正>用奉献兑诺言,用生命搞科研。我们被黄大年炽热的家国情怀所感动、满满的拼搏劲头所震撼、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折服。"壮士已去,壮志未已",带上他身上的那"三股劲"继续前行或许才是对黄大年最好的怀念、最深的敬仰、最高的礼赞。学他的"傻劲",至诚报国。有些人不惜花费巨资,千方百计出国留学、拿到绿卡,而黄大年却主动放弃国外的高薪、别墅和安逸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国艰苦创业。有人说他"傻",但这种"傻"却值得我们为其点赞。他是为国而"傻",他在国与家之间选择了"国",他在利与义之间选择了"义"。这  相似文献   

3.
正在丹东凤城市,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共产党员,名叫王坤峰,他是凤城市房地产管理处的一名下水道维修工。他20多年如一日从事着城市中最脏最辛苦的工作,冬夏不得闲为群众解决棘手难题,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被称为凤城"徐虎"。有人说他"傻",还有人嫌他干的活儿脏,可在他看来:"只要千家万户的日子过得舒服,我‘傻’点脏点无所谓!"维修下水道是个又脏又累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更没有固定的工作对象。一般人不愿干也干不了,可王坤峰却干一行爱一  相似文献   

4.
贪官傻不傻?     
<正>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认为发问者"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贪官都是"人精"——会钻制度的空子,千方百计敛财猎色;又会"猫盖屎",藏钱匿赃花样百出;还会包装术,本来内心贪得无厌,却做出一副朴素的样子……于是得出结论:贪官当然不是傻子!事实上,对于"贪官傻不傻"这个命题,需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如何理解这个"傻"字。在前段时间播出的政论专题片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7)
正他是汉族,却讲着一口流利的蒙古语;他身材并不魁梧,却担起了为广大牧民服务的重任;他的身份是检察官,却成了百姓信任的贴心人……他扎根边疆草原30年,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老潘"。潘志荣,达茂旗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兼派驻满  相似文献   

6.
二师三十三团一连职工"陈仕义"在职工中是小有名气,大家都夸他是个种田的好把式,亲切地叫他"陈老抠"。其实"陈老抠"并不老,今年才48岁,因为这几年种棉花,特别会精打细算各项棉花成本,棉花的单产和同一条田的承包户都不分上下,可到年底兑现总比别人多拿钱,因此职工送个外号"陈老抠"。陈仕义对职工给他取的"陈老抠"的绰号倒是乐意接受,可自己的老婆倒是不高兴了,说老抠就是小气和傻的意思,多难听  相似文献   

7.
宫维民同志: 我和我丈夫都在机关工作。我们结婚快20年了,孩子上高中了,我们夫妻感情一直都很好,可近半年来,却发生了变化。事情是这样的:本来我丈夫不善饮酒,最近,他却常常喝得醉熏熏,回家后常发火,有时还动手打孩子,大喊大叫。我去他单位查问一下,大家都说,没人和他发生不愉快的事儿。后来有人告诉我,你丈夫进入了更年期,没想到男人也有更年期,也不知该怎样对他,请您给我出出主意吧!  相似文献   

8.
许宏珍  孟斌  贾学峰  郭坚 《先锋队》2012,(22):32-33
有人说他"痴"——在交通工作岗位17年,数不清的夜以继日,无数次的顶风冒雨,"一上工地好像就不知道累,比谁都精神。"作为党员的他说:"交通人就要甘当一颗铺路石。"有人说他"傻"——光顾"公家",不顾自家。自己身体不顾,家里老人孩子照顾不上,一心扑在修路上,刻苦钻研,艰辛尝试,节约工程资金30余万元。在他的字典里,"认准的事就要坚持干好。"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8,(3):88-88
笑笑不说话纽约一名女子把肯德基告上法庭,称"全家桶"却完全不够全家人吃,涉嫌虚假宣传。这名64岁的女子说,肯德基给了她几张礼品券但她并不满意,于是提起诉讼,索赔2000万美元。对此,肯德基回应:全家桶是鸡的全家。有一次没钱花了,就在微博里说,谁能借我点钱?这时有粉丝私我,叫我把卡号发给他,还真打了200块,我激动地叫他再打点,他说,傻孩子,我是你爸,哪有人给陌生人钱的。这之  相似文献   

10.
先救谁     
莫小米 《求贤》2008,(10):25-25
一家工厂失火了.工人全部逃了出来。忽然听到楼上有孩子的哭声.大家又喊又叫.却都犹豫着不敢进.只有他一个人冲了进去。  相似文献   

11.
评先记     
<正>我们机关后勤办公室包括领导刘主任和值班的周大爷在内也就5个人,由于人数少,每年评先进的名额都只有一个。但大家的意见却很统一,每次都一致推选刘主任当先进,而刘主任每次也是心安理得地笑纳。因为这个先进虽说要经过大家推选,但决定权还是握在刘主任手上。所以只要结果推选的不是他本人,刘主任都会"鸡蛋里挑骨头",把其他人给否决掉,直到大家把自己给评选上为止。但今年接到推荐先进工作者通知的时候,刘主任却一反常  相似文献   

12.
正你们有没有听过傻瓜的歌声?三十年前,我曾在故乡的小山村听过一个少年傻瓜的歌声。他是因脑炎而变傻的,是我同学的弟弟,在家排行老三,我们都叫他傻三。傻三很神奇,你不能说他傻,若是谁这样说他了,他就气咻咻地跑回家,用收音机和挂钟来证明他的"不傻"。他极为熟练地把它们拆卸了,让各色零件像残花败柳一样谢落在地上,然后再有条不紊地把它们一  相似文献   

13.
<正>坚持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有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大家都有这样的印象,当遇到招人喜爱的小孩,不禁会问:"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天真烂漫的孩子往往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想当科学家""想当医生",等等。也有孩子的回答相当"雷人"——"想当老板,挣很多钱"……这些都是孩子们心中理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正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在四师七十一团六连却有这么一个人,他靠一双腿,跑遍连队大小角落;他凭一张嘴,让许多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妻重归于好,让许多职工群众的关系得到改善,让许多纠纷得以平息,让许多争执者握手言和……他就是七十一团六连首席调解员谢启晨。要说他的名字有多大分量,连队职工群众的口碑就是一杆秤。大家都说:"谢导来了,事情就好办。我们信他,服他。"对于大家封给他的称呼——"谢导",谢启晨也有自己独特的注释。他说:"我要做的就是为职工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6,(10)
正祖父是一名老党员,他特爱管闲事,东家闹矛盾了,西家发生纠纷了,他都要管一管。我们村大多数人都很喜欢祖父,我却一点儿也不喜欢他。小时候的我觉得祖父有点傻。那年县里分指标去工厂,我祖父却把名额全部给了别人。为此事,大姐、二姐没少和祖父闹,但闹没用,祖父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还有一次,县里让推荐有学问的人上大学,我祖父推荐了别人,却把有学问的叔叔晾到了一边。因这事叔叔好长时间不和祖父说话。祖父  相似文献   

16.
<正>陈金喜是农六师芳草湖六场二连的智残青年,说话不太清楚,走路一颠一颠的,笑起来嘴、眼就会随头向左歪。周围的人都叫他"傻喜喜"。原本很少有人知道陈金喜,但2005年,陈金喜却上了电视,今年又被芳草湖农场推荐申报兵团模范青年,成了芳草湖的名人。陈金喜是先天智力残疾,从没上过学,但对数字特别敏感,他平常总是提个袋子,看见饮料瓶、塑料袋、纸片、废铜、铁等都捡起来卖废品,账算得又准又快!更让人惊奇的是,他居然说"国家养活-养活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还未成为"王阳明"时,王守仁并不让人看好。他成天不是气父亲就是气先生,时不时冒出一些荒唐言行,只让人觉得这孩子能顺利参加科举,谋个一官半职,平稳度过此生就是祖上积德了。所以一开始,当他口口声声嚷着自己要"做圣贤"时,没人把他当回事,谁也想不到这个时常把人气得跳脚的顽劣孩子,还真在走了几十年的"弯路"后,终归于圣贤,也成为了后人眼中的圣贤。  相似文献   

18.
<正>鲁伯特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每逢假期,都会回到家乡澳大利亚,在父亲的公司里实习。在鲁伯特眼里,父亲是一个极其严厉的人,不仅对下属员工要求严格,对他也是一样,甚至要求更多更严。每次实习,父亲都要求他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从没给过他一丁点儿"特殊待遇"。大三的那年暑假,鲁伯特刚刚在父亲公司里工作了一周,就感到苦不堪言。"分配给我的工作量太大  相似文献   

19.
正网文在11月23日的《广州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朋友过50岁生日,几杯酒下肚,他的感言也多了起来:"我现在体会到,—个人聪不聪明往往到下半辈子才看得出来,只有在身体、事业、感情、孩子这4个方面有好结果,那才叫聪明。"朋友细说他的见解。"年轻时,大家的身体都不错,都经得起折腾,但—个人如果  相似文献   

20.
<正>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也不容易。关键的是,心灵是如何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