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古巴国家安全机关特工加西尔,受命以船长身份在海外吸引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注意,并成功地打入中情局的间谍组织,对中情局实施侦察和谋略欺骗达9年之久。1987年古巴决定对美国反古巴间谍破坏活动进行公开揭露,这场秘密较量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以后,美中情局为适应反恐斗争需要,进行了它建局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与改组,间谍招募是其主要工作之一。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下令新招收间谍数目要增加70%,而负责管理中情局的反恐中心、间谍活动和辅助军事行动的机构“行动理事会”中的人数要增加25%。  相似文献   

3.
柏林墙是冷战的象征,而真正的冷战在墙下,墙下有一个神秘的间谍战场。为了对付前苏联,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柏林墙下修筑了一条隧道,即可能是世界上最秘密的代号为“黄金”的窃听工程。这项工程于1949年开始均思和设计,历经三位中情局长,1954年完成。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柏林一分为二。中情局局长希伦科特决定对前苏联展开大规模陆上窃听。由于前苏联军事设施有地下通讯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于是决定在前苏联通讯电缆附近挖掘隧道,沿线窃听。该隧道以西柏林南面一处美军设施为起点,延伸至东柏林,主段长逾五百公尺,里面布满…  相似文献   

4.
在联合国总部,聚集了来自180多个会员国的3万多名外交官,可以说是世界上外交官最集中的地方。然而,在庄重的演说和温文尔雅的鸡尾酒会背后,却是谍报活动激烈角逐的场所。各国间谍情报人员云集于此,各显神通,使得这座高达39层的办公大楼弥漫着浓重的谍战硝烟。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利用联合国开展间谍活动更是有增无减。在联合国的许多机构里,到处出没着中情局特工的身影。如联合国特委会(“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的简称)就被中情局当作是对伊开展情报工作的一个工具。“特委会”的大多数武器核查专家来自美国。然而…  相似文献   

5.
不见硝烟的战争婉言来自国家安全部门和保密机构的最新资料显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海外对大陆政治、军事情报的搜集丝毫没有放松,对经济、科技情报的搜集,则比过去更为活跃。间谍与反间谍、窃密与反窃密的不见硝烟的战争正愈演愈烈。“老革命”的真面目八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6.
2000年新年伊始,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再度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在大学校园里和社会上广泛“纳贤”,招募间谍活动引人注目。去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已将其人员招募数扩大了一倍,升至约39000人。而今年,中央情报局将进一步扩大人员招募计划。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说:“中情局正在进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员招募行动。”美中情局副局长麦克劳克林说:“中央情报局需要大批愿意献身国家,充满活力,在挑战、危险面前毫不犹豫的有志之士。”根据中情局的规定,情报人员如果愿意从事间谍工作,年龄在35岁以…  相似文献   

7.
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美国和俄罗斯不断对其情报安全机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两国无论在改革目的、基本思路,还是改革中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成效方面都存在异同,现将两国情报机构改革的情况做一比较一1改革的目的美国:进行改革是为了革除情报安全机构本身的积弊,提高工作效能。1995年,美国众、参两院情报委员会分别对情报工作的改革问题提出了23条和匕条建议,要求全面彻底整顿情报界,使之目标明确、机构精简、成效显著,能在对世纪专注于危机的处理。到了1997年,由于连年来中情局长更迭频繁、间谍丑闻不断,导致中情局业务工作缺乏连贯…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联邦调查局、中情局、国家安全局及国务院的保安专家,在国务院开会研究加强保安系统。美国国务院的安全措施恍如不设防,漏洞百出。近期,除了一部藏有关于生、化、核武器扩散资料的手提电脑被人窃去,会议室也发现被装上俄罗斯的窃听器,继尔联邦调查局揭发有外国间谍潜入国务院,以记者身份掩饰窃取机密资料的间谍活动。国务院保安专家认为,会议室发现俄制微型窃听器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在尼克松、卡特和里根的年代,美国和前苏联之间发生多次窃听危机,以80年代中期情况最严重。仅从1985年7月至1986年3月,前苏联克格勃人员6…  相似文献   

9.
美国好莱坞曾隆重推出一部反映中央情报局间谍生活的影片——《真实的谎言》,将此片名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联系在一起真是恰如其份,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中央情报局不仅干下了许多见不得人的秘密勾当,而且还出于某种需要信口雌黄、摇唇鼓舌,撒下了许多看似真实的弥天大谎。最近,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罗伯特·盖茨在他撰写的回忆录中,以大量事实详细披露了中情局“撒谎”的内幕。盖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情局工作,从基层干起,直到1991年登上局长宝座,因此他对中情周的内情了如指掌。他指出,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自194年起就开始了一场彼此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台湾间谍情报机关以祖国大陆出境人员为目标,采取公开掩护秘密、合法掩护非法的各种手段多方面收集内地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情报;对内地赴台人员和出访团组严密监控,采用技术手段获取情报;不择手段地策反内地出国人员,收买内地高科技人才。对此,出境人员务必要了解台湾间谍情报机关在境外的活动特点,增强防范意识,警惕台湾在境外的间谍情报活动。  相似文献   

1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当局不断地派遣间谍到祖国大陆收集情报和进行破坏活动。随着两岸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台湾当局逐渐放弃了以爆炸暗杀等暴力手段为特征的破坏活动,而主要用于收集大陆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情报。  相似文献   

12.
追踪“波普事件”汪冲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旷日持久的间谍战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俄罗斯联邦安全情报部门于2000年4月份捕获一名盗窃俄高速鱼雷机密的美中情局间谍。 12月 6日,埃德蒙·波普因间谍罪被俄罗斯一法庭宣判 20年监禁,成为 40年来第一个在俄罗斯被定为间谍罪的美国人。 落网经过 据俄安全部门披露,美国人埃德蒙·波普2000年4月4日在与俄资深教授秘密接头时,被俄联邦安全部门(FSB)当场抓获。FSB随后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波普名义上是一家私人公司的主管,但实际上是美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13.
据香港《东方日报》披露,南斯拉夫大选后,米洛舍维奇下台,反对派科什图尼察当选为新总统,这正是中情局幕后策划的结果。 去年5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未达到在南的政治目标,于是指使中情局专门策划隐蔽活动,影响南斯拉夫国内选举,以民主方式除掉米洛舍维奇,并把美国的政治理念加之于南斯拉夫,改变其制度。 中情局对付米洛舍维奇有三大武器:金钱、黑客和特工。如何运用这些武器一直是个秘密。据科什图尼察一位部下透露,一年以来,美国花了数千万美元援助科索沃,支持南国反对派,从事一些活动,包括说服若干军方将领改变立场,…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曾一度在国内受到严厉指责,令CIA雇员们颇感无地自容。不过,在现今的阿富汗战场上,中情局却打了翻身仗。据称,美军和反塔联盟能有今天的局面,中情局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真     
美国核科学家遭特工监视据《华盛顿邮报》6月25日报道:美国政府发表调查报告称,到外地公干或旅游的美国核子科学家,时常遭间谍刺探,这些间谍的手段尤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美人计。报告说,为了窃取美国的军事秘密,海外特11在科学家下榻的酒店房间设置窃听器,搜查他们的行十,或是向他们提供性服务。报告指责能源部低估f到英。法等非敏感国家旅游的风险,并建议反情报官员对科学家到海外旅游进行审批。美将成立新的核武器领导机构据《华盛顿邮报》6月15日报道:美国将成立一个新的核武器领导机构,中情局副局长约翰·格尔顿上将将出任…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间谍活动一直是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它被称为世界上的“第二种最古老的职业”。它是统治集团维护其权力,抵御国内外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和敌人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还是歌舞升平的和平岁月,间谍总是戴上面具,以隐秘的活动方式寻找突破口。揭开间谍活动神秘的面纱,才能窥见其真面目。间谍档案(一)──美国间谍情报机构@李新  相似文献   

17.
幽深莫测、碧波万顷的大海历来是国际间谍战角逐的重要舞台。冷战虽已结束,但间谍们并未从奔腾咆哮的海浪中消失,相反,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的辅助之下,各国间谍频频染指海洋,利用这一广阔的战场开展各种情报侦察活动。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从大西洋到印度洋,海洋间谍战无不在悄然进行着。长期以来,俄罗斯始终是各国开展情报活动的众矢之的,而横跨欧亚的俄罗斯周边广阔海域更成为海洋间谍战的热点地区之一。各国海洋间谍卫星、侦察船、间谍潜艇等纷纷在此登台亮相。其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直在针对俄罗斯的海洋秘密战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  相似文献   

18.
打进去:人力谍报活动的惯用手段之一,指间谍情报机构使外派或就地发展的情工人员打入对象国或地区的有关部门、机构和组织,伺机窃取对方秘密情报或进行其他间谍活动。间谍情报机构重点打过去的渗透目标,始终集中于对象国或地区的首脑、要害部门、间谍情报机关、高精尖的科研单位、重要企业及主要的社会团体等。政治、经济派别、社团为了其安全和利益,或为在政治、经济斗争、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等目的,秘密派遣己方有可能接近对方的人员,深入到对方组织内部,了解对方的秘密情况的活动也称打过去。拉出宗:指间谍情报机构或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的世界 ,有真枪实弹、你死我活的血战 ,更有来势凶猛、愈演愈烈的商战。在这个没有硝烟、看不清对手的战场上 ,经济间谍神出鬼没、无孔不钻……今年2月,法国《世界报》披露了美国利用冷战时期建立的情报网大肆窍听、搜集欧洲国家的经济、金融和高科技情报的内幕。这个名叫埃世龙的情报网创建于1947年,以英国为主要基地,拥有120颗间谍卫星,能够截取全球电话通话内容、电子邮件,并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加以分析筛选。美国利用该情报网在经济贸易上占了很大便宜,引起欧盟各国的强烈不满。政府重视 ,竞争使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经…  相似文献   

20.
前东德重要秘密档案磁带被破译路透社1999年12月12日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专家破译了前东德安全部门的两盘重要的秘密磁带,内容涉及1500多名曾在前西德从事间谍活动的间谍的情况。这一消息传出后在德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两盘磁带被称为”F-22”号档案,是“高克局”间谍档案的一部分。这两盘磁带除了披露前东德间谍的情况之外,还提供了1500多家德国机构被盯梢的具体信息,其中包括联邦政府、大公司、政治党派以及其他一些专业机构。德国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与美国政府交涉,希望美国方面能将有关前东德间谍的资料转交给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