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史书通常认为,1917年10月10日布尔什维克党曾成立政治上领导武装起义的"政治局".实际上,1917年并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斯大林秘书托夫斯图哈在1934年写下"证词",证明他在1924年亲自看到斯大林在10月10日决议下面添加了成立政治局的几句话.把反对起义的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列入"政治局"的名单,是斯大林对他们积极反对托洛茨基的犒赏,但这种做法是完全违背逻辑的.  相似文献   

2.
尽管现阶段民调落后,知名度不高,但洪博培在2012年或2016年成功入主白宫的前景依然被看好。"未来的计划我必须回家以后考虑清楚,可能是接下来几周或几个月。"随着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即将到岗,驻华仅仅20个月的洪博培,在4月30日正式离任前仍四处拜会中方人士,至于是否决定参加美总统竞选,他表示离任前"不能为这样的事做决定"。但这位前共和党州长年方51,今年1月主动辞去如此重要的大使职务,显然志不在小。  相似文献   

3.
1949年2月21日,美国合众社记者在南京发布消息称,司徒雷登大使对合众社记者发表了一项谈话,称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可能是国民政府与共产党恢复谈判。他希望南京政府和这个国家的所有集团。特别是有政治觉悟的反对党,自己组织起来寻求一项解决办法,而不是继续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4.
根据俄罗斯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材料,毛泽东曾在1947年11月30日致电斯大林,表示在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后,将会让所有民主党派离开政治舞台.斯大林于1948年4月20日复电中表示不同意毛泽东的看法,认为中共在保持自己领导地位的同时,应同民主党派合作,成立联合政府.据此,前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认为,正是由于斯大林的建议,中共才改变了对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对于这两份电报的真实性和米高扬的看法,中国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应该是一种带有试探性质的策略之举.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中共不可能轻易改变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5.
"祝贺爸爸,国家主席都接见您了,我们太为您高兴了……"时家兄妹围着时传祥又蹦又跳,大声欢呼着.时传祥的妻子崔秀庭抱着最小的女儿时玉华微笑着看着这一切……这一幕发生在1959年10月27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时传祥的第二天晚上.时传祥一进家门,家人就为他送上了祝福,并准备下了一桌热乎的饭菜.  相似文献   

6.
科学地认识斯大林与斯大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斯大林是一个发挥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他一生的功过也可谓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不过,近年来,俄罗斯民众对斯大林持积极评价的人比以前有所增加。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如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斯大林?这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有鉴于此,2005年11月25日,中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模式"(Stalinist Model)亦称苏联模式,通常是指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由于这种体制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并根据他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建立起来的,人们就习惯地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斯大林模式"随后扩展到了东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二年     
1月1日伏克曼诺维奇在南工会中央理事会上说,亚、非、拉一些工会组织既不加入自由工联,也不加入世界工联,南工会"必须更多地指向与一切自治工会合作,以便促进国际范围内的工会接近"。 2月4日—21日铁托访问阿联、苏丹。关于这次访问,铁托在3月30日接见伦敦《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关于"过渡时期"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把"过渡时期"缩短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基本完成,同马列的原意不相一致。这种看法实际上是说,斯大林宣布得过早了,降低了社会主义的标准。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苏联社会究竟有些什么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俄罗斯,评价斯大林的某些音符在提高,甚至呼唤"第二个斯大林",其实质是在呼唤"铁腕",期盼强权.但这并不意味着"重新肯定斯大林",也并没有出现所谓"重新评价斯大林的热潮"."斯大林热"同杜马取消十月革命节的决定是并不相悖的.前者是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达到国家的强盛和繁荣,期盼民族的尊严和荣誉,后者是为了在人们的意识中抹去苏联时代的痕迹,消除对过去岁月的记忆.前者彰显的是大国主义、强国意识和民族感情,后者消解、去除的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其实质含义,二者一点也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