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府、社会和农民组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格局中,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农民主体性的强弱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度。在实践"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格局,认清核心主体——农民弱位的事实,培育具有自我发展主体性能力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
农民文化利益是中国农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文化方面的诉求及利益实现的问题。关注农民文化利益,重视农民文化权利,完善农民文化权益实现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整体推进,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个体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助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认真对待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发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平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发展成果。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神圣条款内容的必然延伸;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营造充分保障农民发展权的相关机制,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黄维孝 《求知》2008,(6):32-3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所思所想所盼,是乡镇党委和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黄花店镇党委按照武清区委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对全镇22个村街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普查摸底,并围绕区委确定的2010年近期发展目标建设标准与300余户群众进行了座谈,从而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村一品"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陕西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重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保证"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农民素质高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资金投入、农民教育体系建设、师资力量、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农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比较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农民教育的经验和启示,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农民教育提出措施和建议,力图的在理论与实践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已明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发展战略,真可谓恰逢其时。这一任务和战略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任务和战略,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以及北京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民教育、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失地农民致贫问题的解决和"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展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讨论。但愿这些讨论能够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民增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以郴州市为例,分析农民增收的情况及特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发挥政府传导功能,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建立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源 《学理论》2009,(15):158-159
农民文化权利是中国农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文化方面的诉求及利益实现的问题。关注农民文化利益。重视农民文化权利。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整体推进,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个体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助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松 《学理论》2013,(12):79-80
农村居民市民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的重要措施。基于对江苏省垫湖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从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文化的保护问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认土地产权、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吸纳农民就地上岗、加强农村文化保护等促进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措施建议,希望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国家兴旺,贵在得人”,要促进乡村发展,乡村人才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是赢得新农村建设顺利进展和全面胜利的关键。基于此,本文较为详细地梳理和分析了村落场域中各种村治精英以及普通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可资开掘的力量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力量的培育路径以及构建和完善可供主体力量充分发挥之平台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已明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发展战略,真可谓恰逢其时。这一任务和战略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任务和战略,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以及北京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民教育、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失地农民致贫问题的解决和"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展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讨论。但愿这些讨论能够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已明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发展战略,真可谓恰逢其时。这一任务和战略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任务和战略,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以及北京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民教育、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失地农民致贫问题的解决和"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展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讨论。但愿这些讨论能够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已明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发展战略,真可谓恰逢其时。这一任务和战略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任务和战略,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以及北京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民教育、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失地农民致贫问题的解决和"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展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讨论。但愿这些讨论能够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城乡发展失调的根源是生活实体农民与社会设置农民的分离,社会设置偏离了生活实体的变化。社会设置农民与生活实体农民相分离阻断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自然演变的过程,造成了城乡发展的失调。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设置农民与生活实体农民相分离的状况,推动农民向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市民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镇政府存在的价值是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城乡二元结构“、三农”问题以及乡镇政府管理的特点决定了乡镇政府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精神和组织实施相关政策上,更重要的是在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和寻找建设的合力方面。要有效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在政府职能的转变、县——乡——村三级组织的关系处理以及公共财政管理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民研 《民主》2007,(11):9-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为构建和谐社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很难实现。为此民进北京市委会组成课题组,深入大兴、顺义、延庆、平谷等区县,实地调研了农民培"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转型,新农村的建设除了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外,关键要靠增强农民、农业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而对于中部农业大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对农民素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关键需要培养农民什么素质还有待研究.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软素质即农民的观念素质,特别是农民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感情与观念.  相似文献   

20.
刘爱梅  张国良 《学理论》2010,(18):45-46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如何找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模式、载体、途径和方法是当前新农村建设急需破题的棘手问题。而农民自主创业又是新农村建设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力量。本文对浙江省农民自主创业过程产生了许多新的模式进行研究,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