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长永 《现代法学》2004,26(3):26-31
再次修改《刑事诉讼法》既是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人权的程序保障、促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需要;在修改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结合我国国情之间的关系;修改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加强对追诉权力的控制、辩护权利的保护、保障公正审判的权利以及健全程序侵权的救济机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决策符合诉讼规律、司法规律和法治规律,是破解制约刑事司法公正突出问题、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必由之路。以审判为中心,其实质是在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实行以司法审判标准为中心,核心是统一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此项改革有利于更好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刑事诉讼原则。改革要坚持循序渐进,规划近景、中景和远景三个目标,并分段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学》2015,(4):3-11
为了推动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性转型,确保《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良性互动,回应社会各界已经达成的程序正义共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正司法战略部署,中国需要进一步修改《刑事诉讼法》。具体改革应该着眼于以下方面:打造充分体现宪法精神与人权保障优先的刑事诉讼制度,真正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推行普遍有效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契合中国国情的陪审制度,并着力解决非法证据排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构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应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进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审视与系统梳理,探寻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化构建的重要理论。端正刑事诉讼目的,确立人权保障意识;弘扬程序法治理念,健全程序制裁机制;遵循诉讼运行规律,理顺控诉审判关系;发展诉讼主体理念,完善刑事诉讼构造;引入谦抑比例原则,规制权力行使;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探索新型诉讼程序是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构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律意义上的羁押,是在人权保障和无罪推定等现代法治原则指导下,为保证刑事诉讼正当程序的顺利进行,对尚未经过审判确定有罪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实施暂时剥夺人身自由,关押在专门场所的强制措施。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羁押体现为拘留和逮捕两种形式。关于羁押期限的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心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个体人权。司法实践中,处在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最易遭到来自于国家权力的侵害,这不仅有刑事诉讼制度层面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执法人员在司法理念上仍存在偏差。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侦查模式,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是切实保障刑事诉讼人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基本精神在于人权保障,故刑事诉讼程序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并实现人权保障必然为宪法所关注,并成为基本人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应以人权入宪为契机进一步得到完善,以充分发挥保障人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非法取证、冤假错案等都表征了中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之缺陷。从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之内外关系、实践中提出了机制问题性、程序正义信仰之制度基础三个方面看,在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中,人权保障的实现需要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方式调控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构建起有力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刑事诉讼价值取向的转变方向——加强人权保障 一项刑事司法制度的建构,必有其追求的价值内容。而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诉求,无非是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这两个基本方面。从理论上讲,社会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应当和谐地统一起来,并且在一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刑事诉讼在审查起诉阶段中所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从而使人权保障的理念在审判之前亦能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翻开了新的一页。强化人权保障、强化程序公正优先、树立现代刑事司法观念对刑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但是刑事诉讼的构架和公检法三机关的地位没有变化,针对刑事审判中的突出问题仍然缺乏一定程度的实证分析和宏观谋划。本文以刑事审判程序10年来运行的实际情况为视角,试图分析其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其变化的原因,探究刑事审判实际运作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理性完善刑事审判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法学刊》2016,(3):106-116
司法实践中逮捕强制措施适用过多过滥,偏离了其保障诉讼的应然定位。逮捕应当且必须定位为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其价值仅仅在于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检察机关在行使审查逮捕职权时,应始终贯穿人权保障、无罪推定和审判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并对考核内容、逮捕条件和羁押必要性审查等制度设计进行完善,使逮捕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反恐措施对刑事诉讼领域的入侵,对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提出了前所未有之挑战。监听、搜查、羁押、司法审查、法庭审判、证据规则等刑事诉讼基本制度受到猛烈冲击并对人权保障产生直接影响。美国的反恐怖立法及其司法实践的变革,成为全球的焦点,也成为该领域的典型范例。这种变革的背后是深层价值选择,是正义和功利之间的博弈引领美国反恐怖立法和司法的走向,而尊严价值的勃兴为程序正义的重新抬头奠定了理念基础。我国刑事诉讼理念更新和立法完善应当引以为鉴,对恐怖犯罪作出合理的反应。在平衡理念之下,程序正义的内在价值决不能向打击犯罪的功利需求轻易低头。  相似文献   

14.
马传贝 《法制与社会》2011,(34):118-119
在刑事诉讼法中,对于被告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问题,并未涉及,影响了刑事诉讼的公正、顺利进行。刑事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应享有广泛的权利。无论从保护人权、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正确适用法律,还是为追求司法公正等角度,被告人都应该享有管辖异议权,这既是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刑事被告人的审判管辖异议权对于刑事放告人的量刑、刑事诉讼的经济效益和民主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建立我国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被告人刑事司法权利的保障与国际人权公约中最低限度保障标准之间的差距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化,同时也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合理吸纳国际人权公约中最低限度保障标准的内容,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国际准则之间的差距,应当及时修正刑事诉讼法,以实现与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
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不仅关涉审判公正之进行,而且直接维系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人权之保障。辩护律师审前程序的介入,是辩护律师作为社会力量监督司法运行的职能的内在要求。辩护律师审前程序介入与否在国际社会被视为判定刑事诉讼现代化与传统模式的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分野。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绝大多数的法治国家,人权保障都被视为是刑事诉讼的首要目的和灵魂。人权保障即国家设置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保障被告人的权利。通过对中美刑事诉讼制度的初探,可以发现两国刑事被告人的权利存在诸多的差异。本文旨在分析两者差异的基础上,揭示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新的审判方式的贯彻实施和人权保障观念的深入人心,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中认真履行职责,非常注重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相对于刑事被告人而言,对同为当事人的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尤其是有关被害人的实体权利保障则显得薄弱,需要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一、切实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是各国司法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应当是追求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近年来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律的修订和刑事司法政策的改革,使得人权保障在刑事诉讼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切实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是国家对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度,侦查阶段作为刑事追诉程序的基础阶段,是刑事诉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的刑事诉讼理念趋近于"犯罪控制观",使得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之间对比失衡,个人权利保障显得相对薄弱。事实上,侦查阶段的人权保障是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的。应当从刑事诉讼价值取向、诉讼经济和程序正当的高度完善我国的侦查阶段,加强侦查阶段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12,(4):5-5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法院肩负的重大使命,也是其能够发挥的重要职能。首先,人民法院负有实现人权的使命和职能。公正的审判既尊重和保障了被告人的人权,也保护了被害人的人权。作为刑事诉讼活动裁决者的人民法院,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是至为关键的体现者和实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