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雷  王沁 《学理论》2009,(8):88-89
紧急避险理论由来已久,并在各国的刑法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对其也做了笼统的规定,但这一规定仅停留在理论层次,对该理论下的一些问题并没有进一步的说明,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多的争议。自18世纪英国法院对“国王诉达勒和史蒂芬案”做出判决以来,生命权能否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学界争论极大。但从紧急避险的构成和属性上看,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情,将把生命权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是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涉及一个权衡将要保护的利益与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将要损害的利益之间的轻重问题。行为人在必要限度内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因其所保护的利益大于其所造成的损害,其行为具有正义合理性。紧急避险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行为,则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一事一议     
《中国应急管理》2023,(5):94-96
<正>四川:明确十种煤矿紧急避险撤人情形近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联合印发《四川省煤矿紧急避险撤人制度》,《制度》在紧急避险撤人情形种类、区域、指令发布、工作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细化。《制度》明确,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紧急避险撤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决定和组织实施紧急避险撤人工作指令。《制度》还明确煤矿必须经风险研判评估,确认危险消除、管控措施落实后,  相似文献   

4.
吕晓婷 《学理论》2012,(29):130-131
紧急避险是面临自己或他人一定法益的危险迫近,在不能期待由国家机关及时救济的情况下,为了保全其法益而实施的紧急行为,即使客观上造成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的损害,法律上对这种行为也不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紧急避险行为是否正当引发争议的根源是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界定不清楚。目前主要有相等说、必要程度说、轻于说和轻于加必要说等四种学说,通过分析可知认为轻于加必要说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5.
生命权:和谐社会的"显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权对人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和谐社会为视野,以"人"为中心,对生命权的涵义、特征、属性及生命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进行探究,认为客观上要求作为首要人权的生命权成为和谐社会的"显权".  相似文献   

6.
章桦 《学理论》2010,(24):202-203
人类胚胎是人类生命状态在发育生物学上的最早阶段,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限制,所以长期被法律所忽略,也就没有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然而,随着生物医学科技的发展,胚胎逐渐有了发展成为生命权主体和客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为胚胎而产生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会生活之中。人类胚胎是“人”,通过具体阐述胚胎的权利及其保护价值,并就我国的法律现状进行探讨,以期能让胚胎在立法上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现行死亡赔偿制度对生命权本身救济有一定的遗漏,公法救济生命权也存在了一些缺陷,死亡赔偿制度应以拟制的方法对生命权本身进行救济,并在制度设计中以惩罚性赔偿手段对实践中的"撞残不如撞死"现象作出应对。  相似文献   

8.
舒利娟 《学理论》2012,(32):145-146
生命是不可替代,不可估价的,死亡赔偿金并不是对生命权自身价值的等价赔偿,而是对生命权的尊重和死者家属的抚恤。但是,生命权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我们对生命权的尊重应当也是平等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7条虽然被称为"同命同价条款",但关注的仅仅是一定限定下的个案平等,追求的是赔偿总额的同一,这种绝对的平等并非是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管理客体因其具有的公共性、动态性以及系统性。从而使它在时空交叉维度上所展现的流变呈现出独特色彩。因此。在客体流变的分析中,我们不应孤立的讨论客体自身的变与不变,或者单独地看其微观结构的有序与无序,而应更多的从系统、宏观、互动的视角去对此进行解析和把握。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要对客体流变进行有效认知和应对就必然地要基于客体自身流变特征及外在动态情境而系统地作出相应参数的预设。并且,在参数预设时,应关注各因子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下的变动牵引,以及客体自身内在而本质的动态张力。  相似文献   

10.
人把自然界和社会作为自身存在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客体,那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人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道德活动正是这一类主客体关系,一切道德活动都既是有主体、又有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道德主体应该是规定、推崇某种道德规范,实现某种行为方式的人,应当包括个人以及由个人构成的社团、政党、阶级等。首先客体是道德主体活动的对象,即接受这种道德规范的约束,遵守这种行为准则,执行这种行为方式的人。道德主体不应该是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本身,只应该是这种道德规范、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传统理论认为,侵犯财产犯罪的客体是他人财物所有权。《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一种侵犯财产犯罪,其客体是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本质是债权。基于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实和维护债权人合法利益的需要,刑法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法,应当本着发展的观点和科学分析的精神,正确运用主客观统一原则,将债权纳入到侵犯财产罪的客体范畴,以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对人”的工作,它所面对的客体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人,而不是没有思想的自然物。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人,因为其思想表现出一定的认识、情感、意志,借助于一定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和具体等特有的方法进行活动,决定了他对主体所传播的信息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他不会无条件地接受主体的、灌输,主体所传导的观念。信息必须通过客体的思考、甄别、判断、分析,其中的一部分才能进入客体的思想领域,才有可能对其行为发生作用。卜)客体选择性对主体的要求。就思想政治工作过程而言…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8,(44)
对冲基金是一种由私人组建的合伙性质的投资基金。其英文为“hedgefund”,“hedge”意指赌徒在赌博时两面下注以防损失,有明显的避险意思。因此,对冲基金又称避险基金。大多数对冲基金设在美国,成立时不需要向证券管理委员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登记。由于风...  相似文献   

14.
李淼 《学理论》2013,(14):260-262
我国的警察院校以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为宗旨,但是警校教育毕竟也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所以也应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现实多元化的就业方向。而且即便是服务公安工作,也更应注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不仅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更要注重法律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忠诚教育方面需要厘清忠诚的对象、忠诚是否需要创新精神,以及警察是否可以紧急避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客体的特性,苏联学者P·B·加尔科文科提出:“客体在主体——客体的物质实践关系中是加入这种关系范围内的一定部分的客观实在、物质现象,同时也是物质,作为客体的物质自己运动的表现。”(《主体一客体》《一九八三年主体和客体问题讨论会论文选》第303页)“不考虑客体功能中表现出的物质内在能动性这一点(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应急管理》2015,(1):52-53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扎实做好2014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指示精神,广西结合当地实际,主动作为,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救灾演练,并首次通过电视台全程现场直播的方式供广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观看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演练实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演练概况 本次演练模拟广西钦州市浦北...  相似文献   

17.
金磊 《瞭望》2000,(32)
据国家经贸委的统计,自去年烟台“11. 24”海难至今年7月9日,我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数量竟比上年同期足足多了 1/3,其中因公共事故死亡的占到全部意外死亡人数的20%。原因既有责任人“挣钱不顾命”式的生产或经营造成的。也有受害人不懂得如何紧急避险、安全自护所致。面对事故灾难上升的趋势,中国科协减灾白皮书专家组呼吁── 当代人们生存空间中发生的灾 难,既有来自风暴、水灾、泥 石流、地震、地陷等自然危害,也有来自生产生活中机、电、化学、毒气等人为危险。专门关注这些危害及危险的安全防灾自…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05,(2):47-48
财政部长金人庆说,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三个意义,即“适度、避险和公平”。适度——指通过政府财政支出的逐渐减少来降低经济发展对赤字财政的依赖程度。避险——即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对政府支出的抑制,规避因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可能形成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和过去7年积极财政政策发行的9100亿元国债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负有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等法定职责,涉及开展救援、救灾工作,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工作。上述工作与应急管理部的职责任务密切相关,尤其是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领域的工作,双方存在巨大的合作交流空间。2019年6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与应急管理部双方签署了《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20.
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客体问题的研究冯立奇甄东一、问题提出的理论前提认识论研究的基本骨架,是对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考察。主体和客体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是对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进行哲学分析所得到的两个基本方面。由于人类的认识活动从一开始其本质就是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