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国彪 《法制与社会》2011,(28):129-130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当前,职务犯罪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2.
一张黝黑粗糙的脸,一双布满血丝犀利有神的眼睛,一口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看似一个“粗人”却心细如发的他,多年来在与“不揣腰包的腐败”——渎职侵权犯罪的较量中痛并快乐着:2004年至2006年,他亲自参与并指挥铜梁县检察院职侦局立案查办滥用职权、  相似文献   

3.
彭浩 《法制与社会》2013,(18):70-71
反渎职侵权工作是渎职犯罪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的重要手段,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一种监督方式,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反渎职侵权工作水平已经成为各级检察机关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第18条对公检法三机关的案件管辖分别做了规定,其中第一款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款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5.
依法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淮北市检察机关坚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严厉打击腐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渎职侵权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亮 《法制与社会》2011,(25):76+84-76,84
渎职侵权犯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文拟从渎职侵权犯罪的成因、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反贪局、法纪科都是检察院的自侦部门,两部门均是依照《刑诉法》第十八条,“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反渎职侵权工作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主法制加强和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新时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和发案态势,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反渎职侵权工作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文拟就新时期渎职侵权犯罪的特点规律、反渎职侵权工作发展的战略体系与对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针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反渎职侵权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加强和完善举报人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检察机关举报职务犯罪行为(包括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足公民行使琉督权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方式,对于惩治腐败、打击违法犯罪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侵权”、渎职案件是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管辖的两类案件,对这两类案件的性质、特点进行研究和比较,有利于我们针对各自的特点确定不同的侦查方案和措施。  “侵权”案件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规定,具体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破坏选举,以及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陷害六种案件。  这六种案件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破坏选举案,这三类案件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相似文献   

11.
李颖  李涛 《政府法制》2009,(9):17-17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指出,2008年共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10315件,涉案金额21亿余元;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7594件,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211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境内外追逃工作,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00名。  相似文献   

12.
司法工作人员是国家司法权利的具体执行者,代表着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行为比一般渎职侵权犯罪更恶劣。本文从司法人工作员渎职侵权行为调查制度的立法现状入手分析,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角度,针对如何完善检察机关对司法工作人员渎职侵权行为调查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程坚毅 《法制与经济》2010,(14):46-46,4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贪污贿赂等贪利性质的职务犯罪为主要形式的腐败犯罪呈现出了滋生、蔓延的态势。职务犯罪是严重的腐败行为,也是典型的腐败形式。职务犯罪是指,依照法律、依法授权或者合同约定而承担一定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应的管理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背其依法应承担的义务,依照刑法具体罪行规范的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牟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总称。  相似文献   

14.
斡旋受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受贿犯罪。在斡旋受贿罪的案件之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由其家属收受他人财物的情况屡见不鲜,成为某些国家工作人员规避法律制裁的手段,本文将对这类共同受贿如何定罪处罚等问题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办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的犯罪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着高学历、高智商、高职级发展,其反侦查能力以及犯罪手段的智能化、隐蔽性不断增强,加上“传讯犯罪嫌疑人不得超过12小时”的硬性规定,使得职务犯罪案件的突破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讯问人员不断探索侦查谋略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进而在创新运用中充分体现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谋略技巧和侦查水平。本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就如何巧妙地运用讯问策略突破职务犯罪案件作一粗浅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公务职责的公证性、廉洁性、勤勉性,妨害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近年来,渎职侵权犯罪发生率有所提高,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预防和避免这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耿涛 《青海检察》2009,(4):31-32,33
渎职侵权犯罪突出表现为危害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公众对法治丧失信心。司法公正是人民群众寻求社会公正的最后途径,所以,司法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是最危险的腐败,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影响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严重损害法律尊严,严重危害依法治国,导致社会矛盾激增。从严惩处这类犯罪,是反腐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周军  浩清  许新宇 《检察风云》2007,(11):22-25
编者按:"渎职侵权犯罪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从一些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中看,渎职造成的损失往往比贪污受贿更可怕,而从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看,渎职侵权其对执政、执法部门公信力的破坏更是惊人.本期集中刊登的两起警察杀人和打人致死案,其性质更是超出了渎职的范畴,让人不禁发问:这些警察的匪气究竟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9.
朱江 《政府法制》2010,(15):10-10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材料显示,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人不同程度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举报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利,同时,举报人也是国家司法、纪检机关打击腐败渎职行为的“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20.
王延鹏 《天津检察》2009,(6):54-55,47
铁路运输检察机关是国家设立在铁路系统的专门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作为铁路运输检察院的内设职能机构,它的职责是通过对铁路系统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侦查工作并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以有效地控制渎职侵权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