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胜利  君君 《工会博览》2008,(2):23-25
员工在一个周末被公司“手机定位”,认为是剥夺个人空间的侵权行为.即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而公司则认为,进行手机定位跟踪是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单位的权利。双方于是走上法庭。2007年12月,此案一审宣判:公司构不成侵权.  相似文献   

2.
员工在一个周末被公司手机定位,认为是剥夺个人空间的侵权行为,即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而公司则认为,进行手机定位跟踪是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单位的权利。双方于是走上法庭。2007年12月,此案一审宣判:公司构不成侵权。  相似文献   

3.
赵璐 《法制博览》2023,(15):17-20
随着“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剧了隐私权本身的模糊性;公众长期以来对于隐私权的忽视,立法和监管的不完备,维权成本高等加剧了当代隐私权危机。本文尝试从隐私权确权、提升公众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及扭转司法偏向、完善隐私保护的行业标准和市场机制,以及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出发,进行隐私权保护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对未成年隐私侵权现状的披露和对我国现行法律条款间法理关系的分析,引起全社会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倡导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希望社会形成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社会氛围。从立法层面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构建立体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杨佳 《法制博览》2015,(1):57-58,40
隐私权在全球范围类来说都是一种新兴权利,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隐私权。我国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可以看作是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定隐私权是我国民事权利的一种,表明隐私权的重要性从立法层面被得以肯定,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文章希望通过对隐私权民事法律保护制度进行探讨,为我国隐私权在民法上的保护尽绵薄之力。在对隐私和隐私权作出基本概念认识后,仔细分析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就我国当前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规定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我国对于隐私权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阶段、名誉权保护阶段和隐私权保护阶段三个阶段,分析总结各个阶段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最后文章从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保护建议。第一,在民法典的人格权内容部分明确隐私权的构成及内容;第二,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两个重点方面进行专项立法,给予当事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胡光孚 《工会博览》2008,(10):66-66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正遇到严峻的挑战。为此,笔者认为通过立法来保护公民隐私权的问题,应尽快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7.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其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构建有隐私权保护体系,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文都可作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但这些规范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而,我国应当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的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法制观念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论文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隐私权的两种保护形式,并对我国的隐私权民法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健全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立法制度思路。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对隐私权的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现代文明的标志。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隐私权保护制度。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其中,网络环境中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公众人物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隐私权具有特殊性,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隐私权的含义,从宪法角度加强对隐私权保护的意义,以及我国隐私权宪法保护的现状,并从明确隐私权的宪法地位,严格限制公权力的公域范围,加强隐私权的宪法救济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宪法保护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