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权利本位论"在目前的中国法学界俨然是一种通说。本文对张文显先生的"权利本位论"进行了概述,并基于法"社会"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批判,最后,在对"权利本位论"的未来发展上,从理论完善和实践推进两大层面,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2.
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的实质是人自身本质的异化,人类只有从个体本位向类本位转变,即向更高的第三形态的自觉“类主体本位”发展,规范人的发展方向,抑制人的无度欲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10,(3):34-35
打小就知道人民群众这个词。现在也总听说人民群众这个词,可人民群众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一直犯糊涂。人民群众有时候叫人民,有时候叫群众;有时候叫人民群众。就如人的名字,拆开了叫合起来叫,反正称呼的都是一个对象,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4.
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民法基本原则发挥重要意义,在众多民法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公平原则,并且共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和基础。民法的主要特点是安定性、妥当性,而其基本价值取向在于公平和秩序。最近几年,民法本位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其主要组成部分依旧是权利本位和个人本位。民法是以民法本位为基础的,然而民法的归结点体现在民法价值上,在民法基本原则中,能够更好的体现民法本位和民法价值。  相似文献   

5.
“移送”     
朱铁志 《法制博览》2008,(12):40-41
这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个词。通常的情形是,一个违法、违纪的官员被行政部门发现后。确认其违法事实,在对其进行政纪处理之后.为表示铁面无私,果断将其送交司法机关,这叫“移送”。  相似文献   

6.
郑贺秀 《法制博览》2011,(6):F0002-F0002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书上都这么说,老师也都这么教。 《礼记》中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是说人要以谦恭和敬畏的态度;去为人处世,与人打交道。若这样理解,“礼”,就是个好东西了。于国于民,于人于已,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一个特殊群体,而任何执掌权力的人都可能利用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私利。义务本位即是以公务员的义务为核心,以高于普通公民的规则法律来限制和规范其行政行为,并以公务员履行应尽义务的状况作为评价公务员的唯一标准。只有坚持义务本位,才能增强公务员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的责任感,有效防止滥用权利和以权谋私或行政失职行为的发生,从而解决公务员作为"公共人"和"经济人"双重身份带来的矛盾,它是达到有效控制与约束公务员对公共权力的行使的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贺颂青 《法制博览》2013,(10):80-81
民法基本原则所含效力贯穿于民法的基本准则,并具有极其重要的宣誓意义。公平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近年来,民法价值取向主要以安定性和妥当性为特征,而公平和秩序是其的基本价值取向。民法本位作为民法的根本旨归,近年来的民法本位没有改变,仍然是由权利本位和个人本位组成。民法的出发点是民法本位,而民法的归结点是民法价值,两者都被民法基本原则所包含并体现。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字圣叹,清初吴县人。他能文善诗,以读书著述为乐。尝自言“稗官野史,无所不窥”,独不喜“四书五经”的枯燥乏味;自谓“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其放诞不羁,溢于言表。因恃才傲物,讥讽考官,游戏科场,而多次被黜。  相似文献   

10.
李子明 《法制博览》2010,(13):68-68
明朝大清官海瑞曾经研发过一套断案标准:“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世事繁杂,海大人不是福尔摩斯,遇到断不了的案子,干脆一律倾向弱者,自以为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