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宁 《统一论坛》2003,(5):39-41
2003年7月16日,台湾云林科技大学6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从台湾飞抵苏州市,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祖国大陆暑期实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涌向祖国大陆?全球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在哪里?为了寻求渴望已久的答案,为了亲眼见识真实的祖国大陆,台湾岛内非典型肺炎疫情一解除,云林科技大学6名同学就迫不急待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涌向大陆?全球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在哪里?为了寻求久存于心的问题的答案,为了亲眼见识真实的大陆,台湾岛内非典型肺炎疫情一解除,由苏州安信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蔡安牵线搭桥,云林科技大学6名同班同学就迫不急待地踏上大陆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台湾掀起大陆求学热王小珍海峡两岸的交流继台商大陆投资热、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热之后,近年来又有一股热潮激荡,那就是台湾学生赴祖国大陆求学热。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始于1987年,90年代以后,渐成气候。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从1992年起,台湾到大陆上大学的学...  相似文献   

4.
吴亚明 《黄埔》2006,(5):49-51
台湾学生怎么考大学?7月1日到7月3日,一连三天,台湾举行了大学指定科目统一考试,有近11万名考生参加这次考试,可以说这是台湾的高考,但是又不完全,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21495名学生被大学录取。那么,台湾的孩子如今是怎么考大学的?从1954年到2001年,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一直实行所谓的“联考”制度,其形式与大陆高考差不多,即由台湾“教育部”下属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统一负责各大学的招生,在考前临时召集部分大学教授统一出题,然后在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统一考试;接着就是统一阅卷、分发成绩,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填报志愿,各个大学则根…  相似文献   

5.
希望台湾早日采认大陆学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承铎 《台声》2001,(1):12-13
日前,台湾“教育部长”曾志朗面对媒体专访时,除了重申支持采用汉语拼音之外,针对记者问到是否认为开放采认大陆学历时机已经成熟时表示:现在已经成熟到必须好好面对的时候了。已有台湾学生可以到大陆北京大学上学,之后再到美国耶鲁大学念完书,然后回来问“教育部”承认不承认,承认哪一个?这会变成一个可笑的问题。现在台湾学生到大陆来上学已经形成一股潮流。这些年从台湾到大陆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人已经毕业,有的就快要毕业了,这些人除了留在大陆工作外,有的还会选择前往国外拿学历,然后回去让台湾承认,到头来还是必须得承认。绕了…  相似文献   

6.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7.
勇素华 《台声》2002,(8):11-13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后,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台湾不断掀起“大陆热”,从到大陆投资、经商、打工到买房,可谓热浪滚滚来。与此同时,台湾学生也赶潮似的逐渐形成了一股到大陆求学的热潮。虽然台湾当局企图以不承认大陆学历来拖住台湾学子前进大陆的步伐,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其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欧美国家不再是台湾学生出岛求学的最佳选择台湾学生求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高潮,最初主要流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美国外来学生中台湾学生人数排名都是第一。从9…  相似文献   

8.
1997年6月15日,来自台湾的30名学员郑重地从天津市叶迪生副市长手中接过“台商投资研习班结业证”,至此,由南开大学与台湾商工统一促进会共同举办的第三期“台商大陆投资研习班”圆满结束。到目前为止,“台断大陆投资研习班”已举办  相似文献   

9.
《黄埔》2006,(2):12-12
从1985年起,祖国大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台湾地区学生。1996年原国家教委统一制定各高等院校对台学生收取学费和杂费的标准,本科生按每人一学年1000—1500美元收取。为切实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公报关于“大陆方面尽快实施在大陆就学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标准,并争取于年内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台湾学生到祖国大陆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校学习、深造,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体现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学生的关怀、照顾,有关部门积极会商,决定自2005年起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及实行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  相似文献   

10.
“到大陆”已不只是台商、行政官员或金门、马祖民众的专属话题,现在就连最赶时尚的E时代新新人类也加入行动行列。去年寒假,台湾至少有上百位大学生以自费或通过民间单位主办的方式,赴大陆参访知名大学。台大学生甚至还集体请求校方安排类似活动,不少学生也直言,很希望到大陆攻读法律或会计,以因应两岸加入WTO、直接“三通”后的需求抢攻就业市场。一时间,“到大陆求学”的想法,突然在岛内新新人类之间快速蔓延。  相似文献   

11.
宋云鹤 《两岸关系》2003,(10):23-25
8月26日,26名大陆女子被不法分子拐骗私渡台湾,遭台湾蛇头推入大海,造成6人溺水身亡、2人受伤的恶性事件。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此案已告破。不堪回首的一幕 8月26日清晨,26名大陆女子被不法分子拐骗搭乘两艘台湾快艇至台湾苗栗外海时,遇台湾“海巡队”缉捕,蛇头见事情败露,竟丧心病狂,残忍地将艇上的大陆女孩全部推入大海。  相似文献   

12.
来名 《统一论坛》2002,(3):30-31
台湾对祖国大陆的研究从两岸关系对峙以来就存在了,当时进行“大陆研究”的都是“情治人员”,其工作秘密,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反共。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1988年开放祖国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文教、体育、经贸等的互动频繁,双边经济关系成长极为迅速,对大陆问题的了解与研究成为台湾各界讨论与关注的焦点。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出现了研究祖国大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至今方兴未艾。纵观台湾这些大陆研究机构,大  相似文献   

13.
郭雪筠 《台声》2023,(19):70-72
<正>“你怎么会选择去年来北京啊?”这是许多人在听到许允礼在2022年选择常驻北京时的第一个疑问。根据相关数据,疫情期间的2022年,仍有大约2000名到3000名台湾学生选择来大陆读大学,这个人数少于台生赴陆人数大增长的2018年,但显示台生在疫情期间选择来大陆读大学仍不罕见。然而,疫情期间两岸往来不便,在许多台湾民众的概念中并不是一个选择常驻大陆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12)
正2014年,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举行。当年,台湾艺术大学学生邹隆娜获邀参加论坛,20个月后,邹隆娜凭借短片《阿尼》,从1500多部影片中脱颖而出,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新锐导演奖;第一次参加论坛时,江翔杰还只是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普通的一名学生。现在,他是台湾最受欢迎的line贴图插画家,画作意念影响台湾数十万年轻人;张淳惠参加论坛时正在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传播艺术系就读,而今,她已是台湾最知名插画家之一,并出版  相似文献   

15.
吴霜 《统一论坛》2005,(3):61-63
小时候对台湾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台湾在什么地方?台湾有多大?台湾人是什么样子?我对台湾的最初认识是从“我站在大海边把祖国的台湾岛遥望”这句30年前大陆上任何人都会唱的歌词得来的。它让少年时代的我得知中国有一个岛屿,离大陆很远,很美,它有一个清秀的名字—台湾。每个人的故事就像一串项链,不同的珠子被穿在同一根线上,珠与珠之间似乎毫无关联,却由于紧紧相依,又是一个整体。正所谓“前缘后果”,躲不掉,逃不脱。比如说我,20年前,离开祖国到美国。那时候,去美国该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办好手续,飞跃大洋登上了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16.
江欣璇 《台声》2003,(12):23-24
屈指一算,我来北京大学已经快两年了。记得刚来北大时,对什么都感到陌生,充满好奇,就这样开始了对我来说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在进入北京大学以前从没有来过大陆。对大陆、对北京,所有的印象都是在中学和高中时的历史或地理课本里得知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来大陆甚至会来北京学习。直到高三时,我开始注意到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而且获悉从1987年开始,大陆高校正式招收了第一名台湾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据我保守估计,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子也已超过万人。大家趋之若鹜让我对大陆的高校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参加了大陆大学…  相似文献   

17.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0,(10):54-54
10月13日至19日,应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的邀请,由台湾南部县市34名乡里长等组成的“大陆探访之旅”参访团,在北京、天津两地进行了参访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8.
“比大陆人更了解大陆投资环境”,自信地亮出此招牌的是安信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来自台湾、专为外商在大陆投资建厂牵线搭桥的红娘胡蔡安。1997年至今,安信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已引进百余家台湾和日本、韩国、美国的企业落户江苏苏州及其周边地区,总投资逾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放宽工作权:大陆配偶新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极 《两岸关系》2008,(11):37-38
2003年9月20日,近3000位大陆配偶及家人走上台北凯达格兰大道,反对将原来发放身份证的8年等待期延长到11年; 2003年10月10日,台湾有关部门以“生活从宽,身份从严”的名义,虽然仍维持8年等待期,却加入配额制——大陆配偶获取居留、身份人数不能超过配额数;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台湾静宜大学校长陈振贵、主任穆仁和等人来到中原古城开封市寻访“静宜大学”之根——河南静宜女中。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经担任台湾静宜大学校长的衡阳去台人员郭藩先生到大陆寻访台湾“静宜”之根的一段往事。郭藩先生祖籍湖南衡阳,毕业于辅仁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后致力于教育事业,抗战时在衡阳创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