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古希腊以来的欧洲哲学传统中,"存在论"和"知识论"是统一的,但"存在论-本体论"始终是欧洲哲学的难题;这种局面因康德的"本体不可知"有所扭转,发生了"存在论"向"知识论"的转向,但因限制"知识"在"感觉经验"范围内而未能彻底完成。黑格尔接续康德的工作,以"思辨概念"建构"绝对哲学",以"知识论"涵盖"存在论",彻底完成了"知识论转向",但造成了传统"存在论"被"知识论"吞噬的结果。克尔凯郭尔立足欧洲哲学传统,通过"瞬间"概念,把黑格尔概念式的"存在"再次拉回到"时间"中,使"存在"成为"本体论-存在论"意义上的"存在",开启了当代欧洲哲学"回到""本体"、"回到""存在自身"的道路。这个从"知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变"不是简单地从"理性世界"回归到"感觉世界",而是从深层次上向巴门尼德问题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近代欧洲哲学继续"文艺复兴"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突破,确立"感觉经验"的"权利"。而为使这个"权利"不流于一时之"思潮"又"重新"被"神学""窒息",哲学家为"建构"一个"感觉经验世界"的"科学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培根开始,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知识论"体系,使"理性-知性"为"自然""立法"有一个"哲学理论"的支持;霍布斯-洛克将这个经验主义哲学精神贯彻到"社会-国家"问题中去,在社会层面,推广了"理性"为"社会-自然""立法"的工作;而在法国,卢梭则在"社会"问题上,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思路,开启了"理性"为"自由""立法"的"程序","等待"以后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齐泽克对"种族屠杀"和"假审判"的分析表明,极权主义的"伦理之恶"总是披戴着不容争辩的"道德命令"。从拉康后精神分析的微言大义看,极权主义的秘密在于"不可能性的实在界"隐蔽着的意识形态缝合点上的悖论,即伦理的"不道德"。齐泽克-拉康的"第四种伦理"预设了一种"驱动力的伦理"和一种"后革命"的妥协立场,它并不提供斩杀极权主义"巨龙"的"屠龙刀",其孜孜以求的"极权主义笑声"更类似于一种"翻墙术":既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避开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陷阱,那么,至为重要的乃是,通过保持欲望的鲜活和永不放弃的对他者欲望的抵抗,翻过极权主义的"围墙"。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绘画"形神"观,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但是因为理解的不同,后人对他的"形神"观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以为苏轼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一味地否定"形似"强调"传神"。其实,这并不是苏轼对"形神"的真正看法。根据研究表明,苏轼非常注重"形似"对于"传神"的重要作用,认为"形"与"神"是一件作品的两个方面,舍弃"形"不可能另外求得一个"神",求"神"当在"形"中。因而惟有以"不落两边"的方法对待绘画的"形神",才能创作出一件作品的"实相"--"形神两全"的圆满境界。苏轼的这种"形神"观具有佛教"中道"思想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对待古老的"孔家店","打倒"是不行的,"转化"是必要的,然而"重构"才是根本的。不应该将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简单对比,将前者看成"普遍伦理",而将后者贬为"特殊伦理"。实际上,儒家伦理既是一种"普遍伦理",也是一种"特殊伦理",前者表现为"天人合德"的终极原则、"仁爱"的普遍原则与"先仁后礼"的先验礼制原则,后者表现为"五伦关系"中那种"各得其所、各就各位"的"序位伦理"。"德"与"位"的统一就是"普遍伦理"与"特殊伦理"的统一,因此,儒家的"德位"之思具有深刻的形而上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严打"方针的基本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更好地把握和应用,必须正确认识"严打"与"依法"的关系,正确把握"严打"要求的"从重"与刑法量刑中的"从重处罚"、"从快"与遵守法定诉讼程序的关系,同时,还应正确理解"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两个基本>的真正内涵,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贯彻"严打"方针.  相似文献   

7.
"西政现象"只有予以"西政精神"的把握,才有实际意义。但无论是"西政现象"的昔日兴旺,还是"西政"今后的再度"雄起",都奠基于"西政学术"。因此,沉湎于"西政现象"背后的"西政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赋予"西政现象"以学术温度,且应将此学术温度化为"西政人"的集体努力,从而使得"西政"在以社会转型为深刻背景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中国特色法学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构建之中,能有突出作为,进而重振"雄风"。"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是由"西政人"的学术担当性、学术批判性、学术融合性、学术严谨性以及作为集中体现的学术创新性所"供热"的。"西政"的发展谋划和作为工作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都应切中"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就中国法学的发展创新而言,"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应该且能够具有漫射效应。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和后现代有复杂含义并指涉不同论域,可以"话语"和"制度"两个层面作一解读。中国现代性生成是调节和舒缓"话语"和"制度"内在张力的过程。后现代从"话语"和"制度"层面解构着现代性,但更体现为一种"话语"主张,在"制度"层面不具操作性。后现代作为一种话语,对于舒缓中国现代性实践中的"话语"和"制度"内在张力,起着"嘲讽"和"临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天志"、"明鬼"思想也反映出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又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0.
"自由"之"创造性"使"精神""开创"自己的"世界","精神"在这个世界中"保持"并"发现"自己,亦即在"必然"的世界保持着自己的"自由"。在"精神""回归自由"的道路上,须得"克服"、"扬弃"怀疑主义和斯多亚主义两个极端倾向。由"怀疑主义"导向"斯多亚主义"乃是"精神""贫困"之路,"哲学"应指出"精神""致富"之路。"精神"不仅有能力"外化-异化",同时也有能力"内化-己化"。"精神"携带自己创造的财富回到自身,乃是"历史性"的一种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宪政权力源自“人民”,“人民”观决定着宪政的航向。中国究政史上“臣民”观向“人民”观的转变标示出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清末立宪固守专制的“臣民”观,宪政改革失败。中国资产阶级宪政时期确立了资产阶级“人民”观,推动了社会发展,但“人民”仍不自由平等。中国无产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人民”观,依靠“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最广大“人民”实现了自由平等。社会主义宪政时期,无产阶级“人民”观发展为阶层“人民”观,“人民”成为公平正义的载体。最广大“人民”是社会主义宪政的目的,“人民”观的创新对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人民陪审员的科学定位是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状键.<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人民陪审员的价值、选任标准、诉讼职能等问题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对于参与案件审理活动的人民陪审员而言,其职责就是参与法庭审理活动,并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民主和监督是隐含在其行为背后的功能.对人民陪审员的准确定位有助于其作用的发挥,实现人民陪审员在民主社会中的全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重新解读《神圣家族》的理论出发点。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基本理论成果的“感性活动”原则是理解《神圣家族》的理论基点。在“感性活动”的理论境域中,《神圣家族》的真正的理论重要性即刻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因特网消除了传统主权国家的疆界 ,便于用新的组织性手段来制订、适用和执行法律。因特网使人们更容易获悉法律规范 ,因而促进了自愿遵守。因特网通过增进取得示范法 ,从而有利于协调国家间的法。因特网促进了制定规范机制的运作 ,便于实施和强制执行机构发挥作用。由于因特网能够促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因而也增强了非政府组织的力量。网络的结果将有可能加快国际法从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中挣脱出来的趋势。同时 ,它还使国际人权法出现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犯罪学与犯罪学学科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的独立性条件不同。犯罪学独立与否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犯罪学学科的独立与否取决于研究力度。犯罪学学科的依赖性不能够成为否定犯罪学独立的理由。犯罪学学科的独立条件有赖于进行犯罪学学科建设。哲学化和科学化是犯罪学学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已进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随之改变,动画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所拥有的属性和领域越来越宽泛,当代动画也随之出现了媒介化、真实化、奇观化、狂欢化等新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动画美学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英国谚语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谚语源远流长,源头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源之一是家喻户晓的《圣经》;来源之二是不计其数的英国文学作品;来源之三是脍炙人口的《伊索寓言》;来源之四是欧洲一些具有影响的外来语;来源之五是英国民众聪明睿智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245条规定非法侵入住宅罪贯彻了宪法的精神,保护了公民的身体与住宅的安宁。鉴于实践中有关非法侵入住宅罪认定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诸如有关住宅的认定、非法侵入的认定、本罪构成的限制情节的认定、本罪与其他入室犯罪的关系等,故需要对其进行探讨并提出标准。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体现为威慑、规制、保护、评价、激励、信仰等六大功能。威慑功能预知法律后果,警戒以身试法;规制功能明了规范基准,调整法律行为;保护功能实现法律权利,维护自身权益;评价功能以法律为准绳,衡量善恶是非;激励功能彰显法律正价值,鼓励正义行为;信仰功能调整内心需要,坚定法律信念。  相似文献   

20.
户外运动组织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户外运动的组织者对于户外运动的参加者具有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因组织者未尽到其注意义务而导致参加者遭受人身损害,组织者应当负侵权责任。判断户外运动的发起、召集人是否为组织者,主要根据是否对户外运动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一般包括事前的准备义务、警告和告知义务以及活动中的谨慎行为义务。自冒风险是户外运动组织者责任的重要抗辩事由,应当根据风险层次的不同分为非极限性和极限性户外运动两种类型,分别适用基本型默示自冒风险和派生合理性自冒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