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直命”十位,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完全错误的。必须予以彻底否定。但是,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拟”文革”同“文革”时期的历史区别开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这是对“文化大革命”我国经济建设的符合实际的基本估计。《决议》告诉我们:一方面,由于“文革”的发动和发展,打乱了我国国民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史工作者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精神指导下,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历史进行了广泛而又认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表了大约600多篇文章,其中有学术价值的约200多篇,并开始出版了一批有关“文革”的专著,如《“文化大革命”论析》(金春明著)、《十年后的评说——“文化大革命”史论集》(谭宗级等著)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史》(高皋、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文革”史的研究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真正开始的,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目前尚处于开创阶段。据统计,十年来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大约690多篇,主要研究专著有金春明著的《“文化大革命”论析》和谭宗级等编著《十年后的评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文化大革命”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的著述逐渐多了起来。《毛家湾的女主人》,《江青秘书被害记》、《最初的抗争》、《政坛风云》、《“九大”内幕三部曲》(又名《九大风云录》)等长篇文章及访问记《越是多磨情越长——王力病中答客问》不时见诸报刊,有的重复刊登,有的被迅速、广泛转载或摘登;《康生外传》、《叶群野史》、《江青和她的机要秘书》、《江青沉浮录》等书则充斥街头书摊,有的印行达lO万册之多。据说,有些题目正在写作之中。就其来势和影响看,可以说已经刮起了一股不小的风。对此应该如何认识,正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话题。作为一个读者。我不揣冒昧谈点粗浅的想法。十年“文化大革命”,以其全国性的持续动乱及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人们在反思这场“内乱”的过程中,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的领域、角度介入这一重大课题,写出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的著述是十分自然的。但既然是以“文化大革命”中的真人真事为内容,那么,不管是哪一种体裁,就都有一个如何对待这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发生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是神州大地的一场浩劫,也是毛泽东晚年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不幸。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于1969年4月、1973年8月分别召开了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共计选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322名。据不完全统计,到“文革”结束后,第九、十届中央委员有百分之四十多被清查,上百名中央委员犯有错误或罪行,其中有13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研究从粉碎“四人帮”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十几年来,国内的“文革”研究虽然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与它的重要地位相称的热潮,但一些理论工作者对“文革”的研究和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止。因此,总结一下十几年来国内“文革”研究的现状,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文革”史的研究,彻底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加快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许不无裨益。一、“文革”研究的三个阶段严格地说,对“文革”的学术研究始于1981年6月,即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在此以前报刊上发表的揭批“四人帮”的大量文章,除极少数几篇外,基本上都不是学术研究性质的。但这些政治批判文章与后来的“文革”学术研究又有一定的联系。我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考察,“文革”研究还是应该从粉碎“四人  相似文献   

7.
阅读《党史博览》2014年第9期,见有《毛泽东何时提出“刘邓可以分开”》.该文原是对笔者2014年2月发表的《“文革”中的毛泽东和邓小平》所提的批评.该文问道:“毛泽东提出‘刘邓可以分开’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不可思议?”从该文所述,方知该文作者近年才见到毛泽东“文革”中的上述指示.因《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2013年12月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而拙文引证的则是十年前出版的历史文献,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至于该文称早在1967年10月9日就见到的毛泽东批示,它与4个月前毛泽东对汪东兴的指示全然不同.请注意,笔者记述的是“首次提出”,至于说10月9日毛泽东删除邓小平名字的批示,时间滞后了数月,这还能算首次吗?  相似文献   

8.
1996年,组织上调我到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撰写当地“文化大革命”史专题。我感到责任重大。“文革”10年,我亲历那个年代,也深受其害。现在要来总结这段历史,还心有余悸。但是,我是一个党史工作者,责无旁贷。写好这段历史,不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吗?在写作过程中,我感到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对“史”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撰写“文革”史,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  相似文献   

9.
文革中整党建党运动述析柳建辉1969年4月党的九大以后,“文化大革命”运动进入所谓的“斗、批、改”阶段,整党建党运动正是这个阶段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当时,按照毛泽东的设想,在前一段“文化大革命”经过大串连、大夺权、大联合之后,已经完成了建立“...  相似文献   

10.
按《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从1949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10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有4次没有准时召开。党的“八大”、“九大”是推迟召开,党的“十大”、“十一大”是提前召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1.
在2002年9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张荣生写的、题目很长的文章:《珍惜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历史——论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该杂志的编辑在此文的“摘要”中,把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党史、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年浩劫’这一寓意抹杀一切的不准确表述,不宜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名词。”我认为.这篇文章所谈的内容,不仅是一个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涉及政治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地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分期问题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把社会主义时期分为四段:从1949年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从1957年到1966年,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从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历史的伟大转折”标题下写1976年10月以后。1991年我们在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时,就以《历史决议》为根据,将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分成四段,各写了一章,即第六至第九章。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后,写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一章,即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一直写到1991年写书的当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革”时间的下限,有人主张定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时;有人主张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伊俊忠、李兴革在今年第3期《河南党史研究》上撰文认为,这两种观点不尽合理,“文革”的下限应是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结束“文革”运动之时。因为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革”的纲领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概念使用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概念大致形成于文艺界整风运动中。1964年7月1日,《人民日报》以《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大革命》为题发表社论。不久,中央又决定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组”,负责文艺界整风事宜,“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概念开始使用。这一时期的中央文革五人小组组长为彭真、副组长为陆定一,成员有康生、周扬和吴冷西。1966年2月3日,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学术批判问题,并整理出《汇报提纲》(《二月提纲》)。2月12日,中央…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态度□陈扬勇关于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态度,是学术界在周恩来研究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拟就“文化大革命”前期(即九大以前)周恩来对“文革”的认识和态度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前辈与同人。笔者...  相似文献   

16.
刘宋斌 《湘潮》2012,(10):10-12
十大:因林彪事件提前召开 党的十大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这是在人民大会堂里第二次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然而,这次大会在总体上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江青集团的势力得到膨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九大、十大通过的党章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文化大革命”的10年,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党的建设也遭到空前的破坏。九大是在1969年“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召开的。党的各级组织陷于瘫痪和极不正常...  相似文献   

18.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和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争,是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这种抗争,比较公开和集中的就有十次。第一次抗争是拟定和下发《二月提纲》。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的这次抗争,本来试图对思想文化领域越来越凶的批判运动加以限制,但其结果却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5年底掀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是由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海瑞罢官〉》一文引起的。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江青背着中央政…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语录》史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主席语录》(以下简称《语录》)是“文革”十年这一特殊时期,最具时代特征、最有影响、最权威、最盛行的“红宝书”。“文革”结束后被冷落多年的《语录》,现在又以“文革”文物的面目在收藏品市场出现,备受收藏者和研究者赏识,成为越来越走俏的文化藏品。《语录》的成书和出版《语录》的成书、出版与宣传、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高潮分不开。早在延安时期,出版界就曾大量印制、出版发行了毛泽东的论著,广大读者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论著的热潮。建国后,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连续几年,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报刊杂志,对《…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文化大革命”的定论,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但是,在整党中,有的人仍然千方百计地对自己在“文革”中的错误进行辩解,他们祭起的法宝之一就叫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