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社会学弱嵌入性理论分析影响贵州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的各类因素,发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缓慢、落后的文化习俗观念和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梯度实施是影响贵州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的主要因素.贵州省应从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和健康保健意识、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打造促进妇女健康发展的管理体系等方面确保妇女健康资源的有效获取与分配.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对妇女劳动力市场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全球化在就业机会、跨国公司、知识经济、大众传媒等方面给妇女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正在改进职业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同时,全球化对妇女劳动力市场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妇女低廉劳动力的输出、男女就业方面的差异、大众传媒对旧有性别观念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对妇女廉价劳动力的雇佣等都是妇女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因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妇女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3.
从对20个西方和东欧国家照料孩子制度和妇女就业情况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照料孩子的福利制度对妇女就业确有影响,但它只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影响一个国家妇女就业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家的主流政治理念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国家的整体生活水平、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等都会影响妇女的就业水平.研究表明,这20个国家的妇女就业水平有着聚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程度作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基础和发展潜力,它是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妇女社会地位其他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制约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的整体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妇女》杂志1992年调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妇女的文盲率高达60.56%,而40岁以下的妇女文盲率却仅有11.78%,20年里中国妇女的被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全国人口主体部分的农村人口中,妇女的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2年城市女性脱盲率为78.22%,而农村中仅达48.40%.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等几个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三名.而社会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全国几次评价排队时,都排在第七位之后.造成我省这种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很多,但我省妇女的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低不能不是一个极重要因素。 第四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省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1990年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3.08%,尽管这个数字与“三普”时的数字相比,文盲率下降了10.6个百分点,但在全国反向排序是第二十位,我省的文盲人口中,女性占了70.92%,  相似文献   

6.
提高妇女素质与维护妇女权益是当今妇女工作的主要内容.妇女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妇女权益主要包括政治权利、劳动权利等6个方面.提高妇女素质与维护妇女权益存在着互动关系.提高妇女素质与维护妇女权益对妇女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支持妇女进村委的公共政策在实践中出现了执行困境,政策效果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明显落差.从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两个维度看,该政策执行过程中基层政府、非政府组织、村干部、男性村民和农村妇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妇女进村委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同群体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浙西南畲族为例,分析畲族农村老年妇女文化参与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认为女性自身、公共政策和社会变迁等是制约民族地区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的主要因素。在民族文化意识出现淡化迹象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关注老年妇女的文化参与和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传承之间的关系,并从赋权政策、公共政策等视角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1953年至1954年间举行的全国首次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是我国妇女当家作主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对新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大大激发了妇女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妇女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经过建国初期最初几年的民主建政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广东取得了在选举方面对妇女进行宣传发动的一些经验。在建国初期的首次普选中,为了加强妇女对人民民主思想和民主选举政治理念的认知与认同,广泛地发动妇女参与普选,广东进行了多途径、全方位的政治动员工作,成功发动了妇女积极参与普选。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四城市制造业青年农民工的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青年农民工在就业年龄、职业技能、职业选择、收入水平和劳动保障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传统观念和妇女较低的文化素质等因素有关。因此,改善农村女青年的就业环境和生存状况,就必须从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建立农村流动女性公共服务与保障体系、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