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国共合作背景下成立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与上海大学有着深切的历史因缘。本文钩沉在诸多革命活动中二者的积极互动,特别着重探讨了黄仁事件、五卅运动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上海大学的相互政治激荡。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23日是上海大学成立90周年纪念日。1922—1927年间,上海大学由国共两党合作创立,在中共党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继承和宣传上海大学的历史、传统和精神,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与上海早期党组织和党的历史研究,由上海大学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协办、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和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承办的“上海大学与近代中国”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0日在上海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3.
沈雁冰(茅盾)在1923年至1926年的四年时间在上海大学进行革命活动。他对上海大学有着极高的赞评:“当时的上海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弄堂大学,这个弄堂大学培养了许多优秀革命人才,在中国的革命中有过卓越的贡献。”所谓弄堂大学,他主要是指校舍和设备简陋。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摘     
《湘潮》1989,(9)
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的是列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了莫斯科远东会议,中国代.表30余人,有共产党、国民党等各方代表。会上,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先后合作创办了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上海大学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办也有着大力的支持,一批上大师生南下广州,参与校务管理,担任政治教官,或者入学深造。北伐后,叶挺独立团率先克复武昌,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在北伐军政治部政治训练班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通常所说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武汉分校在全国招生、校务管理、政治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与上海大学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缩影。经过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淬炼的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6.
2003年2月23日是李硕勋烈士的百年诞辰纪念日。李硕勋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1921年他与阳翰笙等人共同发起建立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时,他已经“初步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信念”①。他从入团的那天开始,就以坚定的信念——永远跟党走,投入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事业中去。跟党走,大熔炉内学真理1922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反动军阀政府通缉后,李硕勋离开了四川,年底到北京弘达学院读书。1924年春,又从北京来上海,考入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大学是国共合作、共产党人为主主持的新型大学,主持学校日常行政工作的是…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摘     
谁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当着共产党代表张国焘、王荩美和国民党代表张秋白等人的面指出:“你们应当合作。”1921年列宁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驻中国,帮助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横》2012,(6):1-1
93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于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末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社会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危机。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掠夺。1921年底至1922年初,美、  相似文献   

10.
国共合作在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对辽宁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国共合作在辽宁的早期活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活动在辽宁地区开展得比较早。从1922年8月孙中山接受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提议后,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就在辽宁人民中宣传和介绍国共合作的主张,并开展许多活动:  相似文献   

11.
于右任先生是驰名中外的书法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是国民党元老和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特别是和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开国共合作之先河 早在大革命时期,于右任就积极支持国共两党合作。 1922年陕西靖国军失败后,于先生离陕赴沪。恰巧这时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驱逐了不称职的原任校长,要求改组学校,成立上海大学,并拟从陈独秀、章太炎和于右任三位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大学成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培养革命干部的一座洪炉。她在民主革命时期存在的时间虽不足五年,却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我国民主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史上都留下了灿烂的一页。邓中夏在上海大学担任校务长的两年期间,为了上海大学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坚持多措并举,实现了学校工作的规范有序;凸显学科特色,活跃学术氛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学校走向卓越;带头扶贫济困,帮助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使上海大学由一所"貌不惊人"的弄堂大学迅速发展为知名的"红色学府"。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一所在俄国首都开办,为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它的成立与黄埔军校有相似的背景,它的作用和对中国革命影响之大甚至超出黄埔军校。学校的由来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的产物,也是苏维埃俄国支援中国革命运动的一个成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运动进入高潮。1924年5月,苏俄帮助下创立的陆军军官  相似文献   

14.
创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很多政治干部。《国际评论》作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内部第一本中文周刊,为中国学生了解当时国际大事以及共产国际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很大帮助。解读这本刊物内众多文章,提炼其中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可管窥1926—1927年期间中国革命形势的走向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从侧面了解共产国际眼中的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2012,(34):53-54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78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会址位于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特别是他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找到新的革命道路以后,更焕发了昂扬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他坚定地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这种精神和勇气。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是在1922年夏陈炯明叛变之后才确定的。在此之前,他虽然同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有过接触,但还没有下定联俄、联共的决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建议下,表示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它使中国民主革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促成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许多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人如李大钊、张太雷等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期间,毛泽东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促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试对此予以阐述如下,以求教于党史界同仁.(一)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久,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逐渐认识到了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提出了要联合其他党派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同年8月,中共中央又在杭州西湖召开的特别会议上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1,(18):51-51
龙大道,名康庄,字坦之,侗族,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1919年,就读于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6月参加了武汉地区爱国学生运动。1922年冬,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聆听李大钊等人讲学,接受马列主义革命理论。1923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决心找到共产主义的光明大道,改名为大道。  相似文献   

19.
五卯时期,中国人民接受了世界革命的影响,初步认识到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阵线说来,则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①这样,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会受到世界革命形势的影响。本文仅就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对这一问题予以论证。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它是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势力展开斗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需要。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四年一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是由国内外各种政治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一、共产国际和苏俄的积极倡导,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极为友好的态度。一九一九年三月成立的共产国际,也密切关注中国局势的发展,不断派出代表考查中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