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动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冷战后与全球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国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政府外交观念的更新。当前,尽管中国文化外交与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在文化与软实力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简单化地将文化"走出去"等同于赢得软实力;二是相比于西方,当今中国文化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冲突,因而在如何选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外交上存在困境。化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意两点:一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在国际文化价值观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二是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文化力的崛起,使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领域更加广大。“文化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步,是对当今世界在发展趋势上可以作出的判断。因此,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化下的文化竞争,解决我国对外文化发展和参与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阴暗面的衍生物。要遏制犯罪的蔓延,必须大力净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多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它对人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作用,不可能是单一因素的结果。但是,在诸多因素中,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一种最活跃的因素,常常发生着深刻、明显的作用。研究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文化转型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矛盾 一定的社会有一定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也在发展变化着。社会文化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的社会化是指人获…  相似文献   

5.
学界一般将英国文化研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定位于英国本土,尤其是定位于英国工人阶级文化。本文通过对霍尔的个人移民经历和学术背景的考察,试图提供另一种理解英国文化研究的视角。作者认为,霍尔的移民经历和学术背景使他在理解和建构任何理论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身份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被嵌入到意识当中的符号特征。20世纪50年代,牛津大学的生活强化了霍尔的这种经历,而新左翼的崛起更是促使他对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行了独到的分析。70年代,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对葛兰西霸权理论范式的使用,也得益于霍尔较少被英国本土文化束缚的移民经历。霍尔在80年代对撒切尔主义的分析和90年代对英国身份的反思,同样可见其移民经历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文化在各个方面无可逆转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的各种利弊也将一起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发挥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文化是科技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如何使用科学发展观来引导网络文化的发展,将成为我们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性别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当前的性别文化宣传和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消极因素,因此,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势在必行。这既需要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和妇女组织的正确引导,也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奇迹与常规     
汪满明 《南风窗》2010,(15):6-6
<正>105岁的智慧老人周有光被读者称颂为"中国第一年轻思想家",真乃一字一珠。上世纪90年代起,有人鼓吹"30年河东,30年河西",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周老则指出文化上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进而主张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并存的"双文化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产阶层迅速崛起,在社会协调、稳定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增强。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产阶层虽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地位,却普遍存在政治冷漠、"集体出逃"等现象,并由此产生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危机。其中,文化认同是影响中产阶层政治认同的关键变量,因而应通过对我国中产阶层价值观、政治身份文化、政治参与文化和政治社团文化的重建,实现其政治认同意识的重塑。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与文化民族主义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兵 《南风窗》2008,(23):90-92
文化保守主义与左派学者,在文化民族主义这个议题上令人惊异地殊途同归了。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由于无法推动公共空间和民间社会的成长,最后极可能限制了其发扬中国文化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6.25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就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中具有的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育新人、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主体素质等重要功能和作用,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2.
杨陌 《法制博览》2010,(16):71-71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大国”形象被媒体炒得极热。中国人可以无比骄傲地说“我的祖国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文化”……诸如此类。但自信心刚刚开始膨胀的中国人只顾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忘记了去思考我们的文化对我国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有和帮助。毕竟“文化大国”不仅仅是一个好听的名头。  相似文献   

13.
张忠培 《南风窗》2012,(11):85-88
我们不能错误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理论的本意,将文化理解乃至把它搞成经济的附庸,去倡导既有损于经济,又有害于文化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庙会经济和媚态文化。什么样的文化进步路线,才能引领广州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理念付诸实践?鉴古知今,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广州以往走过的文化道路谈起。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的世界文化观与翻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以穆斯林为代表的外来移民在英国人口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英国政府也曾把支持文化多样性作为国策。但随着伊斯兰恐怖分子活动加剧,伴随文化多样性出现的民族文化冲突日益受到关注。以卡梅伦为代表的保守分子和其他右翼分子的言行预示着一种新形式的种族主义情绪正在英国悄悄蔓延。持续多年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正被许多人谴责为导致当今英国社会矛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多元化态势中的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冲击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西方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大规模进入我国境内,对人们的生活,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重大影响,逐渐形成了我国文化多元化态势中的重要文化类型。今天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借鉴其优秀成分,也要抵制其腐朽消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萧武 《南风窗》2011,(22):54-55
以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本身是学习和效仿西方文明的结果,从政治制度到社会文化、经济增长等各个层面而言,本身并不对西方文明传统构成挑战。中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并不与西方完全相同,从而构成了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目标。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出它独特的价值,而且发挥着其他主体难以替代的作用,这已经被各地各类非营利组织参与实践所充分证明。但目前就整体而言,非营利组织参与的渠道尚不畅通,制度环境依然存在障碍。如何通过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拓展其参与的渠道和途径,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对上海非营利文化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改革和创新我国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管治文化向引领文化的转变,逐步走向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以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1.《对现代性的诸种反映:文化政治论集》(Responses to Modernity:Essays in the Politics of Culture,by Joseph Frank,Fordham University Press,2012,246p.)本书讨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著名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20.
张天潘 《南风窗》2012,(21):14-14
近些年,精英主义似乎在"叫兽"、"砖家"的称谓之下,在中国掀起了另一种的反智主义高潮,精英主义也被污名化。当人们以"草根"为荣、以"民间"为文艺创作寻求正当性和政治正确、迎合所谓的"民意"的时候,精英就好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他们从各自专业视角的观点与研究,往往很容易被嗤之以鼻。但事实上,真正的精英,他们的精英意识跟责任感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担当,有自己一套成熟而稳定的价值观与理念。美国文化评论家威廉·亨利的著作《为精英主义辩护》就认为,精英主义就意味着向高标准看齐,只有精英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