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9年5月到1923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的时期。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逐步形成。他们积极投身于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进行组织工作,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这一过程是艰苦的,复杂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同影响工人运动的各种反动思潮及资产阶级所把持的招牌工会既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又与其中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初期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党时期陈独秀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无政府主义反动思潮曾经严重地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影响创建一个马列主义的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五四运动以前,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曾在一定程度上起过冲击封建思想和军阀政治的作用;但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深入到工人中去,了解他们的疾苦,并把他们组织起来,是中国先进分子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一贯重视工人运动。他是最早走近工人最早开展工人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1920年初,陈独秀到上海后,就开始到工人中宣传革命道理。陈独秀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他在各种工人集会频频发表演讲,称赞"社会上只有做工的人是台柱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有力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启发了民众的革命觉悟,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魅力,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全国性组织的建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开始了其历史进程。在其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形成了一条自己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析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魁浩 《理论月刊》2008,11(2):67-6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通过写作、翻译、演讲、授课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十分注重在青年、工人当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此引导广大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异常艰难的环境下,为加强党的建设而采取的重大行动。纵观党的历史发展,延安整风运动不仅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和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确立和巩固独立自主的政治路线而发动的一场政治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摆脱“国际指挥中心”的一个必经历程。自负2刚,要控冥F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既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理解,又缺乏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更缺乏实际斗争…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1,(14)
正北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100多年前,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唤醒民智、传播真理、建立党的早期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印记。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陶然亭慈悲庵等早期革命活动旧址,记录着党的先驱们求索道路、传播真理、开展斗争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0.
1921年前后的李达在动荡的历史中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他曾经担任党中央第一届宣传主任,为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积极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①天津党团组织的创建是天津工人运动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为天津党团组织的创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特写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2.
张国 《岭南学刊》2013,(4):36-40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对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在传入中国后,能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实现了它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进入21世纪,为了顺利实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既定发展目标,仍然必须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化"工作。在内涵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化大众"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层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在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问题上,区别主要体现在概念的界定上,联系则是它们均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宝贵经验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不是脱离中国的实际;注重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通俗化,从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做好对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思潮的揭露和批判工作,而不能任其在中国泛滥;注意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来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不能忽视宣传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性,尽量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综合运用多种路径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包括:构建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报刊传播阵地;发表《马克思学说》等重要文章予以正面传播;组织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等多种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过展开《社会主义批评》等著名演讲进行大众传播;在与三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进行批判传播;结合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领导党的初期革命活动进行组织传播。这些传播路径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既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思潮扬弃的结晶,又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教条主义的产物。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不仅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举世成就。当下,在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关键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完成好赋之以形和付之以行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群众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群众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开始结合。群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视角,是马克思主义战胜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先进分子实现世界观转变的实践动力。它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大众化,促使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是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其早年的革命理论与实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密切相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阶段,周恩来坚持在斗争中捍卫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在深入研究中国国情中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上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在具体革命实践中诠释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在探索总结武装斗争经验中开创军队建设新局面,从而卓有成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革命、执政、改革的实践历程,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展党内思想斗争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激荡碰撞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着眼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不脱离人民群众和注重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效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李中祥 《前沿》2010,(21):41-48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选择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历史阶段,针对国情、党情、世情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路径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为人民大众所掌握。通过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变迁带来的不同路径选择,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便更好指导我们今后大众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试论建国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献民  唐政 《湖湘论坛》2010,23(2):38-4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不同特点,而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事业,从思想观念变革转向文化素质提高、再转向"以人为本"的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关键是通过三个"准确把握"而对四个"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以不断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日出东方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1920年,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和在日本、法国的留学生中先后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