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论原则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缺乏大陆法系辩论主义中当事人辩论的内容对裁判的制约这一合理内核,因而呈现出一定的缺陷。辩证地吸收辩论主义的合理内核,以完善我国的辩论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人事诉讼中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的协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事诉讼对象的非处分性造就了人事诉讼中应对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的适用加以限制,广泛适用职权探知制度。实行职权探知主义的根据在于人事诉讼判决具有对世效力,以维系身份法秩序的稳定,保护未行使审问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伴随传统的职权主义被当事人主义所取代,以当事人为主导的诉讼模式在我国逐步确立,普通诉讼程序法理不仅难以满足人事诉讼案件审判实践的需要,同时无法实现二者的调和。文章认为设立专门人事诉讼程序,构建一种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兼容的协同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事人主义对人事诉讼裁判带来的冲击。人事诉讼中诉讼与非讼法理交错适用,普通诉讼程序法理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构建既有别于普通诉讼程序,又不同于非讼程序的独立人事诉讼程序乃是客观之必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德国、法国民事诉讼法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职权主义上的某种渊源性,分别对它们之间的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的内容及改革进行了介绍,并作制度和背景上的比较,力图以德、法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的精要弥补我国处分、辩论原则的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形成审理对象方面的当事人主义是在行政诉讼中实现宪法所保障的个人主体性的重要环节。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已经出现了向采行辩论原则转变的迹象,应考虑在既有框架之下,对处分权原则和辩论原则的容纳。  相似文献   

5.
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当事人依法享有处分权。分析从造成当事人处分权程序保障缺失的原因与对当事人处分权加以程序保障的必要性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数量庞大的基本原则体系在现实中所发挥作用极其有限,原因在于缺乏以诉讼权利制约审判权力的具体内容。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以现代司法理念重塑民诉法的基本原则,使其由空泛的宣示性条文走向精简的制约性条文。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排除那些不具有基本原则特质的原则和已经由宪法规定的原则,我国现行民诉法需要保留和改造的基本原则只有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两项。此外,还应增加直接言词这一体现程序保障要求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辩论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奉原则,它贯穿在民事诉讼全过程。但由于我国辩论原则过于笼统和空洞化,使得当事人之间的辩论对法官的判决不能产生拘束作用,对他们相互之间也不产生拘束作用。这妨碍了诉讼公正,导致法官滥用权力。因此对辩论原则应予完善,使当事人的辩论对法院和法官形成制约,确保诉讼公正。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程序对于大陆法系以及美国这一英美法系的重要代表而言,都是以辩论原则为基础的,因而也均须借助证据收集制度矫正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由于辩论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审理程序或集中或分割以及二者相左的程序正义观,大陆法系奉行职权进行主义,美国则建立了证据开示制度。完善民事证据收集制度是我国此次修改民事诉讼法不应回避的着力点,可建立以当事人为主导、当事人与法官共同配合的取证模式。  相似文献   

9.
辩论主义原则是我国进行民事案件辩论的法律依据。辩论原则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关注的一个法律焦点问题。我国对于辩论原则的规定很模糊,本文通过把我国的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与外国进行对比,从而提出一些有效的改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民事审判改革的关键是对当事人诉权与法院审判权进行合理设置。我国应在民事诉讼模式中强调和注重当事人主义的必要性在于:目前的民事诉讼模式中存在弊端;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强调和注重当事人主义的途径有:确立裁判者中立、独立的地位;改造和变革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完善审前程序;改革庭审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