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根基.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缺乏正义的社会,必然不会是和谐的.只有整个社会以分配权利义务的方式来确立正义,运用惩罚违法犯罪以保障正义,通过补偿受害损失以恢复正义,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赢得了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道义基础、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2.
王里 《前沿》2010,(8):24-26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核心,社会正义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的和谐统一,必须坚持机会平等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起点公平;必须坚持规则公正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坚持结果合理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政治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正义事关公共权力的占有、行使和政治秩序是否正当的问题。政治正义通过确保公民的平等与自由、催生公共理性、达成重叠共识,为和谐社会奠定公正性基础、合理性基础和道义基础,因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之维。当前,我国应当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方面着手,来实现政治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孙兴玲 《前进》2005,(7):39-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为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在这里,心情舒畅既是对和谐社会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正义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基本伦理诉求,其“正义性问题”需要迫切的关注和研究。社会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人们的心情才会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稳定的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在经济活动领域中存在的社会非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6.
岑鸿平 《传承》2006,(6):19-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治国方略。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就不可能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成为一句空话。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曾强调指出,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我们在促进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7.
龚晓珺 《人民论坛》2012,(11):144-145
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伦理价值。哈贝马斯程序正义思想作为"看得见的正义",认为结果的正义性源自其程序,体现了正义的程序合理性、工具理性、普遍性和确定性等特点,对于现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难题具有不可估量的现代意蕴。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价值目标,为政治权力的正当运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蔡振亚 《湖湘论坛》2007,20(6):97-99
和谐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分配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它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就现实而言,当务之急是落实补偿正义,并在制度层面上体现其价值要求,这样才具有实现社会和谐的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义与和谐     
“正义”与“和谐”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以制度正义为主轴,围绕如何完善公平分配机制,正确处理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效率、强势和弱势阶层的关系。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应以正确引导市场化改革和优化社会政策输出为双轨,以落实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本质,推动社会系统化改革,优化社会利益均衡与分配机制等措施,达到社会各阶层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敬采云 《求索》2007,(6):58-60
科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共同财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科学文化的精髓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推行科学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提倡科学发展观,摈弃指数崇拜、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我国正迈向多元差异性社会,这使得利益格局发生分化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很难再保持一元性和单一性,维持社会统一和稳定的共识规范特别是正义价值规范遭遇危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差异性社会,这种社会也受差异正义的规范和调节,而对正义的共识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关节点,没有对正义的共识,或者说调节人们活动领域的正义是分化的,那么人们的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念等就很难整合在一起,就很难达到团结、协调.要使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和长治久安,必须在基本的正义制度和规则上形成共识,因此,正义共识就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纽带.  相似文献   

12.
徐风 《求索》2014,(12):96-100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价值基础,也是柏拉图正义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柏拉图正义观是一种整体性和谐的正义观,追求整体性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特征。虽然柏拉图的正义观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有重大启示。公平正义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整体性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余俭敏 《湖湘论坛》2009,22(6):40-43
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只有坚持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分配主体的合法性和分配关系的平等性,强调分配规则的有序性和分配程序的规范性,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走向社会制度文明,才能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文华良 《前沿》2010,(8):45-47
正义是人类社会恒久而常新的话题,是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马克思十分关注正义问题,他认为正义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剥削制度、非正义的制度,终究要被消灭。马克思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正义。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红艳 《传承》2008,(18):32-33
和谐社会正义观应以公平正义为使命,其包括经济正义、法治正义、道德正义三方面。公平和正义是一种理念原则和道义要求,它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尺度,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是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不竞争的平均主义社会没有活力,而过度竞争又会使社会和谐构建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正确的选择是化解过度竞争,实现社会竞争的适度、有序.只有适度竞争才能促进为和谐社会所需的社会正义、互助友爱和人道理想,因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使命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正义观应以公平正义为使命,其包括经济正义、法治正义、道德正义三方面.公平和正义是一种理念原则和道义要求,它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尺度,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是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8.
正义的道德心理学基础是由于人们对自身或他人遭受不公待遇下的反应性态度的产物,其本质根源在于道德心理产生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交互性、利益相关性、情感共通性。关系交互性和利益相关性是正义感产生的刚性因素,而情感共同性则是正义感产生的柔性因素,只有将道义与功利结合起来、将刚性与柔性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保持人们对正义的敏感性,才能使社会正义具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着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耐心细致的论证分析,也表明了他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关切和深刻省思。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正义原则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历史局限性。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社会和谐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于丽娜 《长白学刊》2010,(2):158-1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这一根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和谐文化的构建不仅是要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还要从完善公平秩序的目的出发,通过制度创新,培育能够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真正实现的有效的和谐文化机制,为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