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5年2月号的台湾《中外文学》刊出一《台湾文学的动向》专辑,刊登了三篇论文:陈昭瑛《论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一个文学史的考察》、陈芳明《百年来的台湾文学与台湾风格——台湾新文学运动史导论》、黄琪椿《日治时期社会主义思潮下之乡土文学论争与  相似文献   

2.
现在,台湾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不独其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就是其社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最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台湾“趋势”研究者詹宏志的《九十年代台湾之趋势》一书,为此种研究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与是书同时出版的还有《九十年代台湾主导人物》,分为《军人篇》、《民进党篇》和《国民党篇》三种,系统地介绍了当今台湾政治舞台上的国民党要人、民进党代表人物、军系高级将领,凡110余人,这两种书互相参照,比较概括地勾勒出台湾社会90年代的发展趋势,及其政治生活中主导人物的形象,对于研究者可以提供较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4)
正热点焦虑的台湾最近的台湾新闻,经常看到的两个字是——焦虑。比如台湾《中国时报》的一篇标题《台当局回避"九二共识"基层陷"九二焦虑"》,比如台湾《中央日报》的一篇标题《堪虑的明天》,还比如新华社一篇文章的开篇第一句话:台湾外销订单连续14个月负增长,引发岛内普遍忧虑。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4)
<正>1月31日,以"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为主题的第五届《旺报》两岸征文活动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举行颁奖典礼。大陆作者陈凯翔的《司马库斯的美丽与灵性》、台湾作者张雁雯的《一条围巾下的文化分野》分获大陆组和台湾组首奖。陈宏的《对民主的憧憬与相像》、曾泰元的《三访朱自清背影月台》等14篇征文分获两组别优秀奖和佳作奖。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旺报》社长黄清龙、著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溃逃台湾后,沿用了许多其在大陆时期制定的法律,民法为其中典型一例。台湾民法不但完全沿袭了民国民法典,且40余年来极少修正,更未突破原有框架。台湾民法分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篇,除80年代初中期,总则、亲属、继承三篇各被修正过一次外,其余部份未有任何变动。因此,要了解1949年以来台湾民法的演进全貌,只须着重研究80年代前期(1982至1985年间),台湾当局对总则、亲属、继承三篇的修正情况。本文仅择《民法·继承篇》修正动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我军 《台声》2013,(2):95-99
2012年,为纪念台湾文学家张我军先生110周年诞辰,北京台海出版社增订出版《张我军全集》。在增订编辑过程中,张我军先生长子张光正先生(何标)收到台湾文学研究学者秦贤次先生,发来的两篇张我军佚文。一篇是1949年7月刊登在台湾《台旅月刊》的散文《关西镇上看采茶》;另一篇是1928年9月发表在北京《新晨报》文艺副刊的小说《老北京》。遗憾的是,这两篇佚文发来时,新版《张我军全集》己付印,而未能收入。现将这两篇佚文分别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何标 《台声》2003,(1):17-17
《台声》作为沟通两岸的综合性刊物,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仅以我撰写的有关两岸文学方面的作品来说,就发表过十几篇。记得最早一篇是1984年第5期刊载的《鲁迅先生与台湾青年张我军》,这篇文章首次公布了76年前台湾青年张我军登门拜访鲁迅先生的经过以及在交谈中鲁迅对台湾青年的高度评价;并附有张我军赠给鲁迅4份《台湾民报》原件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难得的资料,出现在我写的《喜迎<乱都之恋>归来》、《6O年前北京———台湾一座“桥”:读<少年台湾>创刊号》,《张我军与“新野…  相似文献   

8.
<正>《邓小平谈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198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一篇重磅文章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这篇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谈话,是最能体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经典力作,主要内容涉及“一国两制”构想六个重要方面,故被外界称为“邓六条”。  相似文献   

9.
德国《商报》4月15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台北把企业转移到大陆视为眼中钉》。文章说,台湾富于活力的经济的支柱电子企业正把其生产迅速转移到中国大陆的南部。这些高科技企业已把将近三分之一的电脑生产转移到大陆。对它们具有吸引力的是低90%的工资、宽敞的经营面积、税收优惠以及巨大的市场。获准在大陆从事生产的3万家台湾企业中有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86年的台湾史研究有新的进展。据初步统计,已出版专著、史料和论文集4本。发表单篇论文近60篇。现将其基本情况综述如下。一、社会政治史历史上的台湾是一个垦拓型的移民社会,社会政治与大陆各省有明显的差异。孔立在已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有关这方面的两篇力作。《试论台湾历史的特殊性》(《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第2期)一文,通过台湾与福建的比较以及对台湾  相似文献   

11.
继1996年主编的《台湾历史纲要》之后,陈孔立先生的又一部与台湾有关的新作《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近日由台海出版社出版。该书共26万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台湾历史”,共选了13篇文章;第二部分为“关于当代两岸关系”,共选了11篇文章;另有二篇附录。这里想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台湾历史”部分。如果说三年前出版的《台湾历史纲要》只是如实地记载历史的事实,正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对不同观点进行批评的话,那末,《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则主要是针对台湾方面的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提出商榷的。这是本书的最…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本所又有四篇论文分别在台湾和日本发表。1月28日台湾《中国时报》刊登文章,详细介绍了杨锦麟助理研究员撰写的论文:《近来台湾党外组党情况之研究》。今年2月出版的台湾《当代》杂志,转载了邓孙昭助理研究员1987年发表在本刊的论文:《试论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民主与地方自治要求》。今年4月本所有两篇学术论文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表。由小林进编著,日本出版会出版的新书《台湾之前途》。收录了范希周助理研究员撰写的《台湾的总体外交》,林  相似文献   

13.
刘红,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综合研究室主任、《台湾周刊》主编。发表有关台湾问题的评论200余篇、学术论文20余篇和《国民党在台50年》、《从“执政”到“下野”》、《蒋介石大传》、《蒋家结局》、《蒋经国全传》、《蒋介石和他的助手们》、《蒋介石的幕僚们》和《历史漩涡中的蒋经国》等书。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8)
正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根据周恩来治丧委员会的安排,骨灰第二天才撤。他的骨灰要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让他的最后一夜在"台湾"度过。用心良苦:"托、托、托、托"1975年9月4日,周恩来注意到3日的《参考消息》载有一篇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蔡省三曾追随蒋经国多年,对蒋氏家族和台湾情势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在这篇文章里,蔡省三针对四月份蒋介石的去世,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20,(18)
正翁文信1969年生于台湾桃园,其学士、硕士学位皆完成于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1995年,长篇小说《风塔流星雨》,获台湾皇冠第一届大众小说百万奖佳作;1996年,中篇小说《热》,获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首奖。1998年至2001年间,多篇小说获得台湾奖项。2010年至2011年,两次创建公司,一次为开发自制动画影集《Popa family》,一次为开发自制动画电影《梦见》,并开设"Popa动画亲子馆";其中《梦见》获2011年金穗奖优良剧本入围。  相似文献   

16.
林海音 《台声》2002,(1):7-8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记:1994年初,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观感散文杂记《大同中的小异———访台杂记》,其中提到“打包”、“吃尾牙”等台湾风俗。发表之后,引起林海音先生的注意,她便写了《观感的观感》。过后不久,我又收到她寄来的一篇稿件,题目叫《“打包”、“吃头牙”和“润饼”》,是对《观感的观感》的补充,实际上是一篇关于台湾民俗的散文,属于她喜欢写的《台湾生活小调》的一部分。这是林海音一件未发表的作品。由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出林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永远乐观,永远活泼。现在发表出来,见文如见其人,或许是对这位可爱的人的一份珍贵的纪念。瞧瞧吧,这几样“台菜”,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回味和微笑。  相似文献   

17.
10月11日,纽约《世界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两岸“动态的维持现状”的虚幻与现实》的社论,文章首先指出:台湾负责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台湾“双十国庆”前向国际媒体表示,台湾的两岸政策就是和平地、安全地“动态地维持现状”,这种说法其实是延续台湾新领导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正之所以选冷战时期台港文坛交流的议题,有些偶然。之前在翻阅《联合文学》的时候,读到台湾《荻村传》作者陈纪滢的一篇回忆性文章《荻村传翻译始末》,该文与郑树森的《张爱玲·赖雅·布莱希特》、柯灵《遥寄张爱玲》、丘彦明访王祯和的《张爱玲在台湾》一起,刊载于《联合文学》第29期的"张爱玲专卷"里。港台  相似文献   

19.
1月22日,北京市委统战部、市台办、北京晨报、《诤友》杂志社联合举行征文征歌颁奖大会。北京台联秘书长蔡怡应邀出席大会,大会对北京台联精心组织在京台胞参加《爱我台湾、心系统一》征文征歌活动给予了表扬。在这次活动中,台胞洪仪的诗歌《思念》获二等奖,北京台联顾问何标的散文《家乡的雾莲》获三等奖,北京台联副会长叶芳的散文《送爸爸回家》获3等奖。为此,主办单位出版了《海峡两岸的心灵之约》征文征歌选集。除以上三篇获奖作品外,北京台联顾问周青的诗歌《我的故乡》也收录其中。《爱我台湾、心系统一》征文征歌活动@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典籍对台湾名称的记载十分久远。《尚书·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史记》称为“瀛洲”;《后汉书》称为“东醍”;《三国志》谓之“夷洲”;唐、宋、元诸代一般称其为“流求”或“琉球”。直至明朝后期才出现“台湾”这一称谓。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台湾”名称起源于荷兰人1624年占领台湾之后,修筑楼台于海水入湾处。有的认为“台湾”之称是由“大湾”一名转来的。大湾,指今台南西安平镇的大海湾。明代有陈第所写《东番记》将“大湾”称为“大员”,清康熙时周婴的《远游篇编》将台湾写成“台员”,史家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