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侵略中国的急先峰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我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1919年,为提升关东军地位,日本撤销了关东都督府,设立了权限较小的关东厅,并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统帅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各…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事变甲午战争后,日本一直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9月18日晚10时30分,日本关东军按照预定计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了进攻。  相似文献   

3.
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满铁路的特权,霸占了旅大地区和“南满铁路”,还攫取了其他许多权益.从此日本便以旅大地区为基地,以南满铁路为大动脉,不断扩大其侵略权益,并推行鸦片侵略政策,进行鸦片贩毒与走私活动,给东北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正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并以此为借口悍然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举起抗日救国大旗,创建东北抗日联军,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缺枪少弹、缺衣少食的艰苦环境中,孤悬关外、饮冰卧雪、浴血奋战,在巍  相似文献   

5.
1931年9月18日晚十时左右,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部一段南满铁路路轨,随即制造借口,进攻沈阳城附近的北大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侵略事件,目的在于侵占中国东北,然后以此为基础,侵占中国。1932年5月2日日军侵占了牡丹江,日本法西斯策划把牡丹江作为侵略苏联的前哨和重要军事基地,加强其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统治中心地位。加强了对牡丹江城市统治。1937年6月,伪满国务院公布新建牡丹江省,将原松江省辖属的宁安、穆棱、东宁、虎林、密山五县和牡丹江区域划归牡丹江省,省会设在牡丹江,省…  相似文献   

6.
1931年9月18日深夜,原已根据不平等条约而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关系中国命运、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又是他们为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李重勤 《世纪桥》2003,(1):31-32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直接威胁和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因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炮制了“治安肃正三年计划”,从1935年秋冬开始对东北抗联进行“讨伐”,并把重点直接指向了活跃在东南满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4,(3):35-35
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沈阳市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向驻沈阳的东北军发动进攻。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组织下,中国人民拉开了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序幕。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从1931年10月开始,陆续派出省委、省军委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杨林、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赴南满、东满和北满等地组织了10余支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9.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破坏了南满铁路,袭击了日本守备队,便以此为借口袭击中国军队驻处北大营,于19日攻占了沈阳,从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以武力实施其蓄谋已久的侵占满蒙乃至全中国的罪恶计划.  相似文献   

10.
刘志民 《党史纵横》2013,(12):40-41,43
1945年8月,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势如破竹,一举歼灭了日本关东军,摧毁了伪满政权。伴随着日本投降,中国东北突然出现了政权真空。此时,国共双方都把目光对准了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经济地位重要的东北地区。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林木 《党史博览》2005,(2):28-29
为了逐步吞并中国,日本人可谓是不择手段。1923年5月,山东临城火车被劫,被土匪绑架的人中,有30多名欧美人,没有日本人。日本为找借口出兵武装干涉,竟先后派出2名日本人进入土匪窝里当肉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故意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所  相似文献   

12.
阮啸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1930年冬,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的阮啸仙,受中共中央委派,从天津奔赴沈阳,负责指导中共满州省委工作。11931年9月18日夜,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预定的阴谋,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炮袭我东北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与此同时,日本军部在沈阳城实行宵禁,并派出大量敌特,四处搜捕“共党要犯”。血雨腥风,顿时笼罩着沈阳城。就在日本军队侵占沈阳…  相似文献   

13.
关东军是抗日战争前日本帝国主义驻在我国东北的军队。 为什么叫关东军?这和这支侵略军驻地有关。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在山海关以东,广义地说是关东,或称关东三省,狭义地说,关东指间隔辽东湾、与山海关遥遥相望的辽东半岛。这块地方久为日本帝国主义所觊觎。早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里,日本就迫使清政府割让了。条约签订后,沙俄认为日本此举阻碍它向中国东北扩张侵略  相似文献   

14.
舒彬 《党的文献》2008,(1):85-87
1946年秋冬,东北战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在兵员得到补充后,于10月初撕毁"停战令",重燃战火.他们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集中兵力向中共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妄图先吃掉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再全力北上进攻北满根据地,进而夺取整个东北.当时,由萧华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辽东军区)兵力不足4万人.双方力量悬殊,形势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15.
裴艳 《党史文汇》2005,(1):7-12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沈阳北郊柳条湖村南满铁路轰地一声巨响,惊醒了睡梦中的沈阳城,日本军国主义者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声巨响,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这一声巨响,把日本法西斯战争阴谋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6.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和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历了由"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     
《当代贵州》2012,(26):51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9月19日晨,日军侵占沈阳,随即在几天内侵占安东(今丹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9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1932年1月,锦州及辽西地区沦陷。2月,哈尔滨沦陷。至此,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18.
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对外以群众团体的面目出现,而实际上则是张学良处理外交事务的智囊与后盾,它在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维护国家的主权及民族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外交协会的目标,在于从各方面掌握在东北的日本的各种势力的现状,并系统地将介绍给国内外人们。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就有关东北悬而未决的问题展开工作,向日本政府提出收回大连、旅顺主权、收回南满铁路等,将反日独立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外交协会在九一八事变前发动和领导的人民外交运动无疑是中国东北近代历史转折时刻的光辉篇章。但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6,(9)
侵华日军在全面侵华的战场上违反国际公约,大规模、持续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已为史学界所认知,而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是否也同样使用了化学武器,由于史料的缺乏等原因未引起史家的关注。本文拟从日本有关化学战命令、在东北使用战例、史料记载三个方面,分析论证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也大量使用了化学武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关东军拟定的入侵东北的时间为1931年9月28日。为什么会提前发动这一事件? 中国的东北地区,被日本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他们的生命线,它对日本“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的经济生活有很深的特殊关系。”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在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时所采取的第一步骤就是要掌握“满蒙”(即东北地区)的权利,变“满蒙”为日本领土。这是日本整个统治阶级共同的愿望。为了早日实现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最早行动起来。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在皇姑屯事件后就开始拟定满洲事变计划。河本的继承人板垣征四郎和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