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小非 《公民与法治》2012,(19):14-17
眼下.“发票换工资”在某些单位成为一种现象。单位将员工的工资分成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直接打到银行卡,而绩效工资是“大头”,则要员工用发票来领,这样不仅个人不用缴个税,单位也能避税,这种行为被不少企业美其名日为职工“合理避税”。  相似文献   

2.
已铭 《政府法制》2014,(23):44-44
对蒋介石而言,“结拜兄弟”只是为了建立并维持小圈子,达到某些目的的手段而已,并无什么真正的“兄弟情义”。1927年年初,蒋介石为了拉拢李宗仁、冯玉祥充当北伐的先锋,先后与二人结拜为兄弟。蒋介石与李宗仁互换的兰谱上写着四句誓言:“谊属同志,情比同胞,同心一德,生死系之。”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老同学发来一张同学会照片,看得我有些心酸。照片里的同学会,不见寒暄问候,只见同学个个埋头餐桌,振“指”疾书。仔细看看照片中的餐桌上.取代酒杯的不是iPhone就是HTC手机。再回想前阵子带着家人去吃港式饮茶,我也看到了一堵“苹果墙”。邻桌是一对夫妻带着儿子用餐.但整个午餐时间几乎未闻他们交谈几句,只见爸爸打着iMac,  相似文献   

4.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早几年就颇为流行的几句顺口溜。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对它持怀疑态度。任人唯贤是我们党的干部政策,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不仅强调德才兼备,坚持“四化”标准,而且有一整套严格的组织、人事制度和干部任免考核程序,加之日渐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一个人能不能提拔,可不可重用,不是哪个人“说行”就行的。 然而,近段时间以来,接二连三读到几则关于任用干部的奇闻,这才相信,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非但确有“说你行,你就行”的现象,有的还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  相似文献   

5.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15):6-6
“老百姓看到廉洁、清正之风。就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精神状态就好;反之。如果贪腐成风、贿赂横行.就会让人一肚子气.干工作的精神头儿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纪检监察工作不仅可以调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时常有人问我:“你初中毕业后就务农了,做农做了二三十年.何以会成为一名专职律师?”此时,我的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三地浮起一条小牛的形象。1982年冬,我参加县里组织的制种队到海南岛崖县荔枝沟公社落笔。队搞杂交制种。初到海南,我们对南导风光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不用提高耸苗条、硕果累累的椰子树和伸展着3大叶片、散发着清香的蕉林对我们不吸大的吸引力,就是那田野里成群全队自由自在的水牛,也使人觉得亲鲜。我们是皖南山里人,黄牛见得多水牛见得少;只见过牛放山,未见过牛放田。“这么多牛,没人看着,怪事,都分打架!”不…  相似文献   

7.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中欺骗某些人,你可以在某些时间中欺骗所有的人,但你却不能在所有的时间中欺骗所有的人。——[美]林B从一张手绘地图引出的……顺着康健律师的指尖.我在一张地图上看到一连串生疏的词汇和符号──日军据点、。炮台、慰安妇……这是一张手绘地图、工整而清晰,地图上描绘的是山西省孟县阳泉村抗战时期7*6况我觉形这张地回w有些与众个问.‘”形十”、”电台”’.x周匕W安好这些不眼于今仍然后透着1见明与*辱.四八个寒*竿“这张地团是作画的吗?”’我急切地问道,毫无祉问一这张地向更灿默默无语,f在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8.
一些领导干部在检查指导工作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是习惯避重就轻、隔靴搔痒;对不良现象总是睁只眼闭只眼,不敢唱“黑脸”,更不敢说“硬话”。有的人形象地说,一些领导干部对人喜欢说两句话。一句是点点头“干得好”,一句是拍拍肩“好好干”。  相似文献   

9.
每当人们路过辽宁省普兰店市安波社区门口时.总能看到门东侧有一个自行车维修点.摊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免费打气.看车”。摊主总是忙这忙那一刻不闲,抬头看到你时.不论认识不认识都会微笑着向你点头致意。这时你很难把这个满面笑容.乐观向上的摊主同一个身有残疾的刑释解教人员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张某某.说起过去.张某某在悔恨愧疚中总会透露出浓浓的感激之情,他说:“没有帮教安置人员对我的帮扶.就没有今天的我。”  相似文献   

10.
朱红萍  葛斌 《江淮法治》2011,(16):18-19
经常和李贺玉相处的人都知道,李贺玉挂在嘴边几句经典的话:“监管安全大于天”、“没有一个稳定的起表率作用的领导班子.那么一切都免谈”、“我们的民警要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衣服,国家每个月给我们这么多工资,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做罪犯工作就像父母对待儿子一样,做到关心、体贴、细致”。  相似文献   

11.
“碰瓷”一词乃北京俗语.始于清末.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指当时有人为讹人钱财。专门抱着劣质瓷器往马车和行人身上碰.然后高价索赔、倍机讹诈。如今,在过去碰瓷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碰瓷伎俩。一些人专门在大街上用身体去碰撞,还有一些人开着车去碰撞,然后利用对方想尽快解决问题的心理.骗取钱财。在广州、北京等地,还出现了团伙作案的“职业碰瓷党”,很是猖獗.  相似文献   

12.
过去称教师为先生,于是嵌“先生”联生发出许多趣话来,O有个地主老财聘请私塾先生,出考题让众应试者对句。出句是:稻粱寂,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应试者受辱,敢怒不敢言,纷纷退出.只剩一人,对句是: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地主老财一听出口不凡,必定是个严师;于是聘用了他,一位姓石的先生正在讲课,见有只母鸡啄食到学堂门D,他一砖头就把鸡打死了,满堂学生吓得目瞪口呆。先生不仅毫无怜悯之情,反而出了个上联让学生对:细羽家禽砖后死。母鸡的小主人也在学堂念书,看到先生无端打死母鸡,十分…  相似文献   

13.
“离婚”     
1955年初秋,一个阴霾的上午,阵阵凉风吹过,有时还夹杂着细细的雨丝。区人民法院的接待室里,静悄悄地,只有接待员老张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文件。忽然一男一女气冲冲地从外边走了进来。女人约模三十岁左右,男的大约二十七、八岁,穿着都很讲究。老张一边打量着这两个人一边很和蔼的问道:“你们有什么事呀?”接待员的话音刚落,那女人就气呼呼的抢先回答说:“我和他脱离关系,要他给我钱和东西,”“你们是什么关系?”老张不解地问了一句。“我们是夫妻关系。”那男人瞪了旁边  相似文献   

14.
李谦 《中国监察》2010,(2):63-63
“破窗效应”讲的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有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如,一个城市的车站、码头,或是一个社区的广场、公园,如果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则没有人忍心去扔垃圾、搞破坏;  相似文献   

15.
说“面子”     
说“面子”张茂盛“面子”一词,《辞海》里没有,可在现实生活中用得很广泛,约定俗成,其含义也就自然明白了。“面子”这词儿当属中性,本无褒贬之别,只因被有些人滥用成灾,故有议论几句的必要。有的人送礼“论”面子。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给有关领导和能办事的人...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2,(30):32-32
“不要告诉别人,你的肚子是被我搞大的!”当这样一句难登大雅之堂的话语出现在任何场合。都会让人不自在。但是近日,苏州闹市区观前街一家名为“沐目”的湘菜馆堂而皇之地将这句话打成宣传横幅.引来不少市民侧目。  相似文献   

17.
“虱多不痒”别解易木有句俗话说:“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其本意是指一个人欠的债大多了,又无力偿还,精神麻木了,也就不那么焦愁了。这就像一个人头上虱子大多,长期被咬,头皮变麻木了,也似乎“习惯”了,便不觉其痒了。值得一提的是,“虱多不痒”又成了另外一种...  相似文献   

18.
警惕“小意思”盛茂中国的语言让一些颇有心计的人用绝了。如有的人为了实现个人目的,在请客送礼时,总会来上这么一句:“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如果你意志不坚定,对“小意思”有了意思,发展下去,就会深受“小意思”之害,闹个没意思的可悲下场。最近刚办结一起贪污...  相似文献   

19.
从容 《江淮法治》2008,(12):23-2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对国企高管薪酬提出公开质疑,由此.引发了各界人士对国企高管天价薪酬问题的大讨论。记得中学时候,我们在教科书中就已经知道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以后从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许多的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并驾齐驱.我们看到.私有企业实行的分配标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同样的分配标准.为什么私企高管的薪酬问题没有人质疑.而国企的高管薪酬问题却总屡遭争议?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基层人大广泛流传着这样一段“精典论述”:人大工作“干多了没意思,一点不干不好意思,少于一点意思意思!”更有“圈内高人”在上述三个“意思”的后面,“意味深长”地“总结”一句“干那么多你是什么意思!?”如果仅把这些“意思”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调侃,倒也不必大惊小怪.问题是有些同志不仅嘴上津津乐道,而且影响到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