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年老体弱的职工高处修剪有困难时,百十来棵果树是他爬上爬下帮助整修的、当远离连队的承包户放夜班水有难处时,是他顶着星星把地浇完了,三秋大忙时,一车车急待装卸的纸箱总是他带头干完的。然而,多少感激的话,多少到手的钞票被他婉言谢绝了。  相似文献   

2.
2007年2月,许寿昆出任南开区环卫局党委书记。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他在街道工作时,多少有些接触;说陌生,他没有直接接触过环卫工作。来到局里的第一天,他拿来了环卫局的所有规章制度,逐字逐句地翻阅,并在全体干部大会上公开承诺:“作为一名环卫系统的新兵,我将用三年时间出师。”  相似文献   

3.
1885年,苏兆征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淇澳岛(今属珠海市)一个贫困家庭里,18岁离开家乡,到香港一艘外国轮船做工,从此当上了海员。他在长年的海员生涯中,饱受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的残酷压迫剥削,心中埋下了反抗侵略压迫的种子。他曾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斗争活动,成为辛亥革命的活动分子。  相似文献   

4.
正"二胺多少钱一吨?地膜多少钱一公斤?尿素在什么价格?"2月25日,六师芳草湖农场三十一连职工任佳慧在农来乐农资店选购农资时说道:"今年我们连队‘两委’说了,买农资的时候,还要结合天气情况,注重质量。"自2月起,该农场各连队职工纷纷开始购买农资,保养农机具,春耕备耕全面拉开。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把钱称为万能的金钥匙,把权看成是捞取好处的魔杖,把地位比作通行无阻的“护身符”。正是这三者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曾使多少人望眼欲穿,使多少人栽倒在人生的旅途上,又使多少人被摘掉了“乌纱帽”,所以被群众称作干部难过的三大关口。然而,这一切对于王文忠来,都没有成为人生道路上的激流险阻。年过五旬的王文忠身为湖北大悟县农税分局局长,每年有上千万元经过他的“一支笔”流进流出,没有一分流进他自己的口袋。他是县里的正局级干部,没有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子女办一件事。当记者坐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长谈时,他不时地发出感慨:“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吃苦长大,能有今天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我的终生愿望是为农民办些事,对我来说,人生太短暂了!”  相似文献   

6.
1996年10月16日,高阳矿宣传部副部长共产党员王福兴在307国道高架桥上抢修高阳矿闭路电视电缆时,因突如其来的车祸不幸殉职……噩耗传来,整个矿区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人们怨秋雨无情,人们恨苍天无眼,人们不明白,这样的好人,为什么要走得这么早,他才46岁呀。有多少未竟的事业等着他去做,还有多少活儿等着他去干。10月20日,当载着他灵柩的车在路上缓缓走过时,就像碾着人们的心。80多岁的老人柱着拐杖在亲人的搀扶下送他来了,许多不知名的人都在为他默默地祈祷着。人们在他的挽联上写着:“三十春秋尽职尽责一腔热血献矿山,百里煤海同赞同叹万…  相似文献   

7.
<正>王萍1988年从四川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七连,给别人放过羊,打过工,感到兵团的地好、人好、环境好,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扎根兵团,于1992年和丈夫一道成为了兵团职工,从此开始了自己在兵团的创业人生。多年来,她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帮助过多少人种地垫资,给多少家解决了生活困难。从1995年起,当她稍微好过一点时,就开始帮助别人,不管是资金上还是劳力上都无怨无悔地帮助贫困职工,就是为了这些贫困的职工早日脱贫致富。王萍常说:"自己是从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师二二二团沙土梁社区有一名职工叫汪国友,现年48岁,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掌握了各种农用机具的使用技能,受到了附近农机户的亲睐,经常有人登门邀请他去帮助修理。正是靠这些精湛的技艺,使他家渐渐富裕起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他的年收入都在十几万元,通过积累,他家购置了小四轮、打药机,并与同队职工潘国明合资购买了一台康拜因,参与本团和附近地区承包户收割麦子、油葵等作物,确保每年家庭收入不减少。当他致富了以后,从未忘记同队的职工,想使他们与自己一样,尽快富裕起来。平时,他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  相似文献   

9.
邱盛茂,中等个,面清癯,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有学者的风度和气质。他196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1970年调州委宣传部工作。从他跨进宣传部门坎的那天起.就一心扑在宣传工作上,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多次被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评为先进理论工作者;连续三年被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评为优秀公务员。当人们赞叹他、羡慕他工作上取得显著成绩时,可曾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为打牢理论功底,老邱平日学习比谁都抓得紧。“书呆子“、“苦行僧“曾是他的代名词。他没有任何不良的嗜好,惟一的嗜好就是啃书。大本大本的马列毛著作,他有滋有味啃了一遍又一遍;《邓小平文选》,他啃的次数更多。透过书本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圈圈、点点,不难猜出他下的功夫有多深。老邱长期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养成了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一天不读书,  相似文献   

10.
1月25日,当农十三师红星一场园林三场职工李文红数着厚厚的钞票时,情不自禁道:“我今年收入5.3万多元,这真是沾了政策的光。”“是的,按年初承包合同计算,李文红100余亩棉花地,一次收入应该是l.56万元。但通过连里、场里及上级部门3次返还了他3.77万元,李文红共计收入5.3万多元。今年兑现时,场里  相似文献   

11.
叶剑英元帅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驰骋了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家和军事家,在其非凡的革命历程中,不知踏过了多少惊涛骇浪,闯过了多少险滩暗礁,其中既有一次次激战方酣枪林弹雨下血与火的洗礼,又有国民党特务支支暗剑下生与死的考验。然而,他却凭着其大智大勇,一次次地逢凶化吉。事后,每当谈起这些出生入死的非凡经历时,叶帅也总是表现得坚韧从容、镇静幽默。其浩然之气和英雄形象正如他在诗中所写道的那样“豪气胆边生”,“把酒气压轩”。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叶帅几次遇险和脱险的经历。   全国解放后,当有人建议叶…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见某市关于上半年反腐倡廉汇报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数字,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某单位拒收礼品钱物总计达多少万元,某某领导身先垂范,拒收钱物礼品多少次……近日,报载,一位身居要职的干部,当有人问?是否有拒收礼品钱物的事时,他回答“分文未拒”,究其原由,“无人相送”。  相似文献   

13.
打个不太确切的比喻 ,这就好比让地主领导土改 ,那土改能胜利吗?一大早 ,郭勤生又跑步上了大街晨练。他路过无线电厂宿舍区时 ,立即想起了前不久晨练认识的一位下岗工人老刘 ,郭勤生以为老刘师傅一定了解厂内情况 ,并且肯讲真话。当郭勤生在一个简易沙发上坐定 ,他端过一杯粗茶 ,便直截了当要刘师傅谈谈对郑克昌这个人的看法。“是个坏人!”刘师傅几乎是不加思索地一口咬定。这种毫不犹豫和不加掩饰令郭勤生多少有些意外 :“不至于吧?”“真的。”刘师傅又一次肯定 ,“我不是因为他解雇了我 ,我就说他坏话 ,其它的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13,(16):46-47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常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贾宝玉是"大革命  相似文献   

15.
说“待遇”     
前不久在报上看到一件新鲜事,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党委书记姜云胜,任职22年,每年参加劳动200天以上,经常骑着摩托车下乡,而且还带着铁锹,到一个地方就挖坑栽树。在他的带领下,炮台镇人民将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森林覆盖率已达46%,炮台镇成了我国东北地区闻名的生态富裕镇。然而,当组织上给他副县级待遇时,他却不要,坚持不长工资,不坐小车,不脱离劳动。他说,乡镇基层领导,别把自己当干部。什么待遇不待遇的,给老百姓干事就行了。笔者之所以说此乃新鲜事,理由明摆着,而今有多少干部能像姜云胜似的,“犯傻”将到手的、该享受的“待遇”拱手让出?…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眼泪     
正记得宝贝第一次生病时,到医院抽血化验,针扎在他的小手上,却疼在我的心里,嘴里喊着:"宝宝,不哭,马上就好......"我早已成了一个泪人。此时此刻,我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在我们兄妹几个成长的过程中,不知道母亲流了多少次眼泪。当我的宝贝会走时,很调皮,有时我气得没有办法,只好打他,打完他,看他小脸蛋上挂着泪水,我也忍不住掉眼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上一年级的侄子打电话说要感谢我从国外带回的糖果.正当我要夸奖他懂事时,他接着说,正是这些糖果帮他当上班长.一句话把我说蒙了.侄子洋洋得意地解释说,班上改选班长时,他私下答应同学,谁选他就给谁"外国糖".结果自己选上了.侄子还说,现在想当班长不容易,有些同学为了当班干部还让家长找老师和校长了呢.  相似文献   

18.
治水局长     
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又回到基层工作,当然清楚衣食父母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赖以生存的“水”。一天三顿离不开水,播种五谷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法生活啊。但偏偏涡阳县又是一个贫水区。找水!1984年5月,周迅鲁当上县水利局副局长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工程队下乡为农民打井找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周迅鲁一心扑在基层,以“哪里没水哪有我”的冲天干劲,为一个又一个无水村送上了甘泉。2O年间,他究竞帮老百姓打了多少眼井,解决了多少人的吃水用水问题,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有一件事他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一段在石弓镇山后村打井受挫的经历。  相似文献   

19.
当了多年法警的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法警大队原大队长秦红根,不知押送多少犯人上法庭。可他做梦也未想到的是,他这个专押犯人的人,到头来自己也成了犯人被押送。2009年10月19日,秦红根被  相似文献   

20.
走近钟南山     
在全国抗击非典的最前沿,活跃着这样一位老人,当世界上还不知道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为何物时,他果断地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控制疫病打下了基础;当医务人员被大批感染时,他哪里危险往哪里去,奔忙于各家医院之间,并要求将危重病人送到他那里;当人们谈非色变、流言四起时,他亮相于媒体,讲解疫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