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京是近年来俄罗斯政坛上最受群众支持的政治家之一。 叶利钦曾当着普京的面说,他作出辞职的决定是“因为人民信任你”。普京之所以能如此赢得民心,其根本原因是俄罗斯人民从普京身上看到了重振俄罗斯强国地位的希望。 普京对俄罗斯的现状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他是把准了俄罗斯当前的主要脉搏,从而从心理上和感情上靠近了他。在俄罗斯的民众看来,普京心中的俄罗斯就是他们看到的真实的俄罗斯是有前途的俄罗斯,而不是掩饰的俄罗斯。 普京不仅从历史角度指出了俄罗斯产生现存危机的根源和受害的严重性,而且还指出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2.
左凤荣 《理论视野》2008,(11):50-52
随着俄罗斯国力的增强,俄罗斯外交的进取性日益突出,梅德维杰夫新签署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向世界表明俄罗斯要推行强势外交,随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事件处理中突显了咄咄逼人的外交态势。俄罗斯的强势外交对世界将产生很大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大选在即,俄罗斯国内出现了苏联解体20年来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普京从担任总统期间支持率稳步上升,到目前宣布再次参选总统支持率开始下降,普京面临新的挑战。俄罗斯会不会发生类似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普京如何继续推进俄罗斯的全面现代化计划,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方婷婷 《理论视野》2009,(11):48-51
2008年俄罗斯经济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此次冲击使俄罗斯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与1998年相比,俄罗斯政府的抵御危机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采取了比较全面的和果断有力的反危机政策措施,尤其是基于国民福利之上的危机治理战略,安抚了危机中的百姓,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但俄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并未立竿见影,俄罗斯经济下滑的趋势仍在继续,危机依然存在,虽然经济衰退的势头正在减缓。俄罗斯实体经济要实现复苏,政府还需出台更加有效的反危机措施。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对美国说“不”万成才在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过程中,俄罗斯自始至终采取了异常坚决和强硬的立场,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立场,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外交活动。俄罗斯为何如此坚定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首先,俄罗斯主张多极世界是它对美国说...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俱孟军随着政局的相对稳定和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在逐步改善。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吸引外资达67亿美元。对泱泱大国来说,这一数字虽然杯水车薪,但它却比去年同期增加46亿美元,并且超过了去年全年吸引的外资额。这说明,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去年岁末,叶利钦最后离开克里姆林宫办公室时,将一支绘有龙的笔送给了普京,并对他说:“照看好俄罗斯”。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至今,经历了15年的折腾,使俄罗斯这只“熊”的伤势越来越重。正如普京在其撰写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所说的,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时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因此,“照看好俄罗斯”,不仅是叶利钦的临别赠言,更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人民的期盼。鉴于普京主政以来把主要精力放在车臣战争上,加之总统选举临近,他为了争取各方选民,需要深藏不露,谨言慎行,…  相似文献   

8.
米军 《理论导刊》2001,(4):52-54
俄罗斯经济改革从叶利钦发布总统令起至今已有 9年的历史,中国经济改革从 1978年 起已有 20多年的历程。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俄罗斯改革尽管效果不佳,但改 革前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体制毕竟还有相似的一面,而且,俄罗斯目前同样也是一块由计划 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试验田。因此,总结俄罗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经验教训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初始条件分析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在与俄罗斯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的。 1中国改革是在社会稳定和党 的领导下开始的。 80年代末,中国经济虽出现了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北风 《侨园》2014,(4):20-21
美欧与俄罗斯“角力”从客观上看,乌克兰这个国家特别容易分裂,因为它的东部亲俄罗斯,相当多的居民是俄罗斯裔,而西部地区则亲西方国家,部分居民是波兰裔。而从外部环境看,乌克兰动引是欧洲和美国与俄罗斯争夺对乌克兰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0.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俄罗斯的安全环境急剧恶化,西侧的纵深防御体系缩短了2000公里,作为世界大国的俄罗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开始逐步调整冷战结束后的军事安全战略,以回击西方的挑战。 2000年1月 10日,俄罗斯代 总统普京批准了《俄联邦国 家安全构想》。 这一新构想是由俄联邦安全会议于1999年10月5日通过的,几乎与此同时通过的,还有俄罗斯独立以来第二部《俄联邦军事学说<草案>》,这两份文件全面展示了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经过逐步调整而形成的新的军事安全战略构想,这是俄罗…  相似文献   

11.
压力下的俄罗斯外交●俱孟军北约东扩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遏制俄罗斯的重大步骤,也是俄罗斯外交面对的最大难题。1997年,随着北约东扩的正式起步,俄罗斯为避免孤立和被动,加大了全方位外交的力度。这一年,俄美关系虽然有所倒退,但俄欧关系、俄日关系、俄中关...  相似文献   

12.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新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正在逐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0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都改善了关系,有一些人预言,俄罗斯如此做法是惧怕中国不断发展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还有人认为俄罗斯与西方交好就是为了共同对付来自中国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旧千年之交,俄罗斯总统普京又一次以其特有的执著、务实的风格,有条不紊地推动党派林立的议会通过了一揽子有关国家象征的法律草案,将国歌以及国徽、国旗和军旗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从而结束了持续数年的国歌之争,激励了几代人的苏联国歌那优美雄壮的旋律将重新在俄罗斯上空回荡。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国内关于国旗和国徽的争论较少,但关于国歌却是争吵不断,反映俄罗斯社会不同时期的尖锐矛盾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南辕北辙的立场。可以说,伴随着民族的百年兴衰,俄罗斯的国歌也饱经了沧桑。沙俄时期的国歌是《保卫沙皇》,也有人称…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艰难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这再次暴露出俄罗斯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严重弊端,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低质量的、不稳定的,它从根本上制约了俄罗斯政府制定和实施反危机经济政策的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因此,转交经济增长模式是俄罗斯经济摆脱危机。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月26日,俄罗斯将举行总统 选举。这对于俄罗斯,对于 全世界,都是一件大事。因为,选举结果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未来走向。 谁来当俄罗斯总统?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比较肯定的答案。无论是国内民意调查,还是国际舆论反应,普遍看好已经身居克里姆林宫的代总统普京。但舆论也认为,俄罗斯政局向来变化无常,不到最后时刻,谁都不敢打保票。 总统竞选者多达12人。他们之中,被认为真正有能力与普京竞争的,只有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其次,“亚博卢”集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自民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办也会在各自党派中找到一些支持者。 …  相似文献   

16.
雷丽平 《学理论》2010,(5):61-6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掀起了“东正教热”。东正教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东正教热”的出现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特别重视俄罗斯出现的“东正教热”,既要分析它的文化因素,也要认真总结苏联在宗教问题上的教训,引以为鉴,尤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搞好政教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要闻     
《瞭望》1998,(37)
克林顿访问俄罗斯美国总统克林顿9月1日至2日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他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有关国际关系、军事领域相互信任以及经贸合作等问题的一系列双边文件。在签字仪式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两位总统都指出,这次访问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26日,47岁的普京在俄罗斯全国大选中当选为俄罗斯第二任总统,这标志俄罗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普京在竞选时提出要以“俄罗斯的思想”,即“俄罗斯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的价值观”作为团结全社会的思想基础。他把“俄罗斯的思想”归纳为“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权威”和“社会互助精神”。这显然是对90年代主导俄社会的西方自由主义以及民族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和反正。与此同时,普京还对从苏联70年和90年代的俄改革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三点教训:第一,苏联70年“偏离了人类的康庄大道”,俄不能走回头路…  相似文献   

19.
邢广程  王伟 《学理论》2008,(2):56-58
普京执政以来,加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巩固了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恢复了国防和军备实力.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发展新思路。按照普京的“治国方略”。未来的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确立权威地位.军事装备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多样化。重点要优先解决好人民生活质量问题和人口健康问题,实现俄罗斯的强国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从莫斯科向西飞行不到两小时,在跨越白俄罗斯和立陶宛两国后便又重新回到了俄罗斯境内,这片位于波罗的海之滨的俄罗斯飞地就是加里宁格勒州。作为俄罗斯最西端的一片领土,它是哲学巨擘康德的故乡,享誉世界的“琥珀之都”,也是俄四大舰队之一波罗的海舰队的司令部所在地,冷战时期曾严格禁止外国人进入。近日,本网记者踏上了这片曾被神秘光环笼罩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